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

(2011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鎖定
《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是2011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安定。 [3] 
中文名
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
作    者
李安定
出版時間
2011年11月1日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頁    數
411 頁
ISBN
9787108037619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作者簡介

李安定,新華社原國內部編委,經濟新聞採訪室主任,高級記者。
自80年代至 今,作為改革開放的全程觀察者,他報道了諸多重大經濟決策和歷史事件。
伸張中國百姓擁有轎車的權利,親歷中國轎車業從無到有的陣痛與糾結,是其記者生涯中始終的關注點。早在1989年,他就是公開呼籲轎車進入家庭的媒體第一人。30年來,轎車文明植根中國的每個節點,都有他的獨家見解和生動記述,他被業內公認為最資深、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專欄作家。
李安定著有《幹手乾眼——中國變革台前幕後》、《中國模特》、《家庭轎車誘惑中國》、《門外車譚》等書,並在多家媒體、網站開有專欄。 [1] 

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內容簡介

《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內容簡介:這部書叫做《車記》。既是一個國家的轎車業從無到有發展的真實記錄,也鐫刻着一個職業記者30年的心路歷程。歷史因為充滿情感的記錄而磅礴生動,也因為它與我們生活的緊密關聯而親切感人。
作者李安定.是我相識多年的老朋友。20年前,安定和我以及幾個媒體人攢過一個工作室,大家閒暇時經常打趣的話題就是什麼時候一人開上一輛奔馳,到街上得瑟得瑟。1994年創辦《三聯生活週刊》的時候,投資人拿來一輛北京吉普,全編輯部只有方某一個人有本兒,於是最先“得瑟”,讓一眾哥們兒手癢。
倒推20年,不止一個人做過這類關於有車的春秋大夢,之所以稱“夢”,是因為現實中的遙遠。説起中國這30年經濟發展天翻地覆的變化,恐怕沒有哪個行業像轎車業這樣,30年走完了人家100年的路。1981年,中國千人轎車保有量在全球130個國家中叨陪末座;全國轎車年產量不過5000輛。30年之後的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1800萬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頭號汽車生產大國。
《車記》這部書從“1982年那個陰雲漫天的下午”中國汽車工業公司成立説起,一直説到2011年北京買車的“搖號”,30年的跨越盡收眼底,一部中國百姓走近轎車文明的歷史躍然紙上。轎車在中國,無論觀念還是產業的變遷,就是一部中國改革史的縮影;驀然回首,細細體味,此間風雲,既有廟堂開闔,亦有江湖起落,每個人都可能在裏面想到、找到與自己有關的一縷餘煙。不過在安定兄這裏,則是呼吸俯仰糾結半生的一段生命歷程。 [2] 

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媒體評論

《車記》這部書從“1982年那個陰雲漫天的下午”中國汽車工業公司成立説起,一直説到2011年北京買車的“搖號”,30年的跨越盡收眼底,一部中國百姓走近轎車文明的歷史躍然紙上。
它既是一個國家的轎車業從無到有發展的真實記錄,也鐫刻着一個職業記者30年的心路歷程。歷史因為充滿情感的記錄而磅礴生動,也因為它與我們生活的緊密關聯而親切感人。
這本書恐怕是國內第一部中國轎車史,卻不是官史。對於轎車業30年的創業歷程,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和被曲解的史實,作者並不認可,而在書中稜角分明地寫下第一手的真實記錄和理性的詮釋,特別值得一讀。
——楊浪

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圖書目錄

序痴戀一生
第一章 摸着石頭過河
一、探路者的悲壯使命
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拿掉一個“總”字的中汽公司/中汽“地震”“紅旗”下馬
二、鄧小平拍板:轎車可以合資
1978,合資經營可以辦/1982,大眾的中國“橋頭堡”
三、上海大眾,首批合資的倖存者
“北京吉普風波”/波斯特:上海大眾1000天/高標準,還是“卡脖子”/三軍過後盡開顏
人物印象 饒斌:我願化作一座橋
第二章 轎車工業獲得“準生證”
一、解凍:1987年夏天
新中國拒絕轎車/需求凸顯黑洞/十堰“轎車神仙會”/少壯派,只要政策不要錢/北戴河:轎車工業獲得“準生證”
二、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為了紅旗第二代/哈恩,冬日的長征/高手各有勝算
三、“三大三小”格局初現
一汽大眾:後來居上/“神龍”好事多磨/“一號工程”上海大眾/“三小”的小康生活
人物印象 亞柯卡的忠告
第三章 家庭轎車第一聲
一、造夢前傳
“領航產品”與“官車之累”/崇山峻嶺中的會師/“斯巴魯360”鑄劍為犁/劃天而過的“小衞星”/1989家轎思考:但願不是一個夢
二、家轎曙光,看上去很美
私車消費寫進產業政策/國際巨頭熱捧94家轎研討會/FCC駛向環行跑道/踮起腳才能摘到的果子
筆墨官司:不可逾越的台階/2001,家庭轎車是一種權力
第四章 貴在雙贏
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六章 “入世”成就了井噴
第七章 自主品牌,產權的“族徽”
第八章 價值鏈在車輪下延伸
第九章 研發能力才是硬道理
第十章 兼併重組沒有温情
第十一章 新能源,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第十二章 危局中的中國機會
第十三章 第二個甲子的“糾結”
後記 恍若隔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