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車學藻

鎖定
車學藻(1917.07--2012.05),男,山東榮城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廣東省顧委常委,曾任湖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區黨委委員、主任、軍區黨委常委,廣西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區黨委常委,廣西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軍區黨委常委。1964年5月任中南局工交政治部主任、部黨委書記。 [5]  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離休幹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4] 
中文名
車學藻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7年7月
逝世日期
2012年5月10日
職    業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出生地
山東榮城
信    仰
共產主義
軍    銜
大校

車學藻人物生平

車學藻,男,漢族,1917年7月出生,山東省榮成人 [5]  。1938年3月參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山東膠東抗日救國軍三路一大隊排指導員,膠東二十一旅六十二團一連二排指導員、一營一連指導員,五旅十五團二營教導員,膠東昌濰獨立營政委,軍區特務團一營教導員,五支隊一團政治處主任,軍區十六團政治處主任,十六團總支委員會書記。1944年3月在山東膠東分局黨校學習,1945年8月任五師十五團政委。1945年11月後歷任東北南滿軍區直屬第二支隊政委,東北軍區四縱隊十師二十九團政委,十師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東北安東第四軍四分區副政委,安東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遼東軍區獨立三師政治部主任,五縱隊十五師政治部主任,十五師副政委兼主任。1948年12月後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二軍一二六師副政委兼主任、政委,四十二軍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3月後歷任湖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區黨委委員、主任、軍區黨委常委,廣西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區黨委常委,廣西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軍區黨委常委。1964年5月任中南局工交政治部主任、部黨委書記。“文革”期間受迫害。1984年7月後任廣東省顧委常委。1997年3月離休。
中學讀書期間,車學藻同志受“七·七”事變和進步思想的影響,追求真理,嚮往光明,參加革命,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經受了殘酷鬥爭和嚴峻考驗,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解放戰爭期間,車學藻同志先後參加過南滿鞍海戰役、遼瀋戰役彰武阻擊戰、新民黑山截擊戰、安陽攻堅戰和大別山剿匪作戰,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解放全中國、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理想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曾被東北民主聯軍記大功二次,授予英雄獎章一枚。朝鮮戰爭爆發後,車學藻同志隨部隊赴朝參戰,參加了一、二、三、四次戰役,在武器裝備對比懸殊、後勤補給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沉着、勇敢地指揮部隊英勇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出了軍威,捍衞了民族尊嚴和領土完整,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在擔任省顧委常委期間,車學藻同志心繫黨的事業,心繫人民,為廣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勤奮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車學藻同志離休後,仍一如既往地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心廣東的改革開放事業。堅決擁護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決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
車學藻同志因病於2012年5月10日7時5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5歲。 [6] 
18日上午,範希賢、王駿、康樂書以及車學藻同志的生前好友、同事200多人前往廣州殯儀館,向車學藻同志遺體送別。 [6] 
車學藻同志逝世後,胡錦濤、習近平、王岐山、李源潮、汪洋、張德江、朱鎔基;廣東省領導同志朱小丹、黃龍雲、李玉妹、徐少華、肖志恆、梁偉發、雷於藍、劉昆、招玉芳、陳雲賢、劉志庚、許瑞生、李容根、湯炳權、唐國忠、王珣章、周天鴻、姚志彬、陳蔚文、温蘭子、温思美、徐尚武、覃衞東、鄭紅;老同志吳南生、寇慶延、王寧、朱森林、盧瑞華、張幗英、盧鍾鶴、楊應彬、杜瑞芝、王宗春、方苞、程裏、張漢青、佀志廣、李蘭芳、李近維、陳堅、佟星、鄭羣、肖耀堂、韓大建、劉兆倫、湯光禮、呂伯濤;駐粵部隊領導同志尤海濤、嶽世鑫等;中共中央組織部、廣東省委、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廣東省政協辦公廳、廣東省委組織部、湖南省軍區、廣西軍區、陸軍第42集團軍、陸軍第42集團軍政治部、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國務院中央軍委一級定委專家委辦公室、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總裝備部國防專科局專家委、中國兵器裝備研究院、國防科工局科技委、國營第804廠、國營第847廠、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丹東市委、丹東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26師等,分別以不同方式對車學藻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慰問。 [6] 

車學藻人物評價

車學藻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面臨怎樣的艱難困苦,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念,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充滿信心,保持着共產黨員的忠貞與熱情。他一生勤於學習,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他政治堅定,對黨忠誠,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工作勤勤懇懇,為黨和人民奮鬥不息;他顧全大局,維護團結,一切以黨的事業為重,不計個人得失;他嚴以律己,生活儉樸,廉潔奉公,始終保持着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 [2] 

車學藻人物經歷

車學藻從11歲(1928年)開始,在小學、高小讀書6年。在中學學習時期,因參加反對蔣介石的活動,險被開除學籍。

車學藻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6月參加八路軍,先後擔任膠東軍區戰士、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等職。1941年,車學藻任團政治處主任。1942年,車學藻參加攻打萊陽縣留格莊戰鬥,身負重傷。期間,參加過膠東5個月反投降、多次反“掃蕩”和大夼等戰役戰鬥。

車學藻解放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車學藻任15團政委,隨部隊從龍口乘小船渡海到東北,在遼寧莊河登陸。到東北後他任10師29團政委。1946年5月24日至6月4日,東北野戰軍四縱奉命發起了鞍山海城戰役。10師29團在11師和炮團的大力支援下,向鞍山發起進攻,全殲國民黨的60軍184師551團。被28團、30團包圍在海城的國民黨184師師部及其部隊,在東北野戰軍的強大軍政攻勢下,184師師長潘朔端率552團和師直2700多人起義。根據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的指示,時任10師代理政治部主任的車學藻進城迎接潘朔端,帶領其在29團的護送下,開往析木城。28團、30團等乘勝南下,在遼南保二團、保三團的密切配合下,攻殲大石橋敵550團。由於此役戰果輝煌,第四縱隊獲得東北民主聯軍首長、遼東軍區首長通令嘉獎。主攻鞍山海城、大石橋的29團、28團、30團,分別被命名為“鞍山團”、“海城團”和“大石橋團”。
1946年10月至1947年5月,國民黨軍大舉進攻南滿地區,車學藻任安東市(今丹東)保安副司令兼副政委,他奉命組建武工隊堅持在鳳城、橫川地區開展敵後鬥爭。武工隊堅持一手拿槍、堅持敵後鬥爭;一手拿算盤,發動羣眾保衞土改果實。在敵後鬥爭最嚴峻的時候,他們採取打擊最弱最壞的敵人,打小仗,積小勝為大勝,剷除國民黨軍的依託,猶如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武工隊打得敵人焦頭爛額,並數次粉碎敵人的圍剿,克服了種種困難,積極主動地配合主力打擊敵人,一直堅持到戰略反攻。1947年12月6日,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給予車學藻記大功兩次,並頒發英雄獎章,通報嘉獎,還向車學藻的家鄉發去“喜報”。
東北解放後,車學藻隨所在42軍26師參加了平津戰役。在豐台一線包圍了北平,直到北平和平解放。之後,所在部隊又奉命為保證大軍南下後方的安全和解決前進的障礙,拔掉了安陽據點,肅清了鄂豫皖大別山馮春波匪首屬下數千人。

車學藻全國解放後

車學藻任126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為減輕人民的負擔,隨同部隊被調到黑龍江搞大生產。
1950年,車學藻任42軍126師政委、師黨委書記。他響應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號召,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批開赴朝鮮前線。在朝鮮戰場,126師在糧食不濟,以大豆草根充飢,彈藥耗盡,用石頭代替武器的困難條件下,各級領導指揮堅定正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發揚了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做到守如泰山,攻如猛虎,湧現出將自己身體壓在敵人的鐵絲網上,讓突擊隊員踏着身體衝過去奪取了敵人高地的戰鬥英雄李元志;以一個連的兵力殲滅李偽17聯隊山炮營,取得斃傷敵18名、俘敵71名、繳獲山炮6門、汽車11輛、高射機槍6挺、長短槍53支的輝煌戰績的英雄羣體377團9連等一批英雄人物和模範集體,為奪取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56年至1958年,車學藻任湖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8年至1961年,車學藻任廣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1964年,車學藻轉業到地方工作,任中南局工交政治部主任、部黨委書記。“文化大革命”中,車學藻遭受迫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組織為他平反昭雪,重新安排了工作。
1986年,車學藻任中共廣東省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97年4月按副省長級離職休養。

車學藻軍銜榮譽

1955年,車學藻被授予大校軍銜。車學藻曾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各榮獲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一枚和二級解放勳章一枚。2001年,整理出版集自傳、詩集、散文集為一體的《晚霞詩文》。 [3] 
車學藻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為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斯人已逝,風範長存。他的革命精神、優良作風、光榮業績,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