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車向忱

鎖定
車向忱(1898年5月7日—1971年1月8日) [1]  原名慶和,字向忱,後以字行,遼寧省法庫縣顧家房(鐵法市大明鎮顧家房村)人,中國著名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2] 
早年曾在法庫縣中學、北平大學高等補習班學習,後考入中國大學法科,不久改讀哲學系。1925年畢業後回瀋陽,任教於東北大學附屬中學、奉天省立第一高中等校。期間還從事平民教育,並創辦了奉天學生平民服務團、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等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遼寧省副省長,遼寧省政協副主席,政協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進第四、五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並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3] 
1971年1月8日含冤在盤錦逝世,終年73歲。
中文名
車向忱
別    名
車慶和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遼寧法庫
出生日期
1898年5月7日
逝世日期
1971年1月8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主要成就
籌建東北三省民進組織
代表作品
《怎樣教育新的一代》

車向忱人物生平

1898年5月7日生於開明富户家庭。幼時,昌圖通江口一帶百姓因 其父變賣田產、修築遼河大堤根除水患,曾贈送"通懷飢溺"匾額。這對車向忱影響頗深。
1906年,車向忱入本村私熟讀書,1909年入其父辦的時勢小學堂,受教於思想進步的符先生,1912年入法庫縣東調兵山高小讀書。
1914年,車向忱考入法庫縣中學讀書,畢業時雖已完婚,但愛國上進之心強烈,遂於1918年進北平大學高等補習班學習。
1919年,他因參加火燒趙家樓活動被捕,在羣眾抗議下被釋放。車向忱抱定了教育救國的志願,雖然遵父命考入了中國大學法科,但不到一年改考丁本校哲學系,以實現救民報國的宏願。在中國大學學習期間,車向忱與幾位同志辦起了平民夜校,開始了平民教育活動。《中國大學十六週年大會會刊》評價他們的平民夜校説:"查本平民學校創設最早。中小各部,斐然可觀。此中不足以言普及。然若各地仿行,持之以久未始非喚起民眾之一法也"。1923年,他寫成3.7萬字的《打破迷信》一書,自費出版1000冊,闡述民主、科學主張。
1925年,大學畢業後,車向忱回到瀋陽,在東北大學附屬中學等三所中學任教。回沈後車向忱辦起了貧兒學校、平民夜校,創辦了"奉天學生平民服務團"、"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後改為遼寧國民簡易教育協進會)。他還通過在東大附中學習的張學思面見張學良,得到張學良的理解和支持(張學良過後資助大洋5000元,還兼任了平民協會名譽會長)。為了平民教育,他把自己大部薪金拿來辦學。家中斷炊,被中學解聘,也義無反顧。到1929年7月,全省共辦起城市平民學校40多所,農村平民學校200多所,學生共7000餘人。此間,他編寫了《遼寧國民簡易教育概況》。
1927年,車向忱還積極參加了反對日本在臨江設立領事館的活動,並取得成功。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劇,遭到愛國人士奮起抵制和反抗。
1929年夏,車向忱、閻寶航、張希堯等人組織了反日愛國的民眾團體--"遼寧國民常識促進會"。這個民眾團體向民眾宣傳、提倡國貨,抵制日貨,拒毒禁煙。
1930年3月10日和8月18日,車向忱等人兩次組織羣眾在瀋陽小河沿體育場焚燬了省郵政局扣留的日本人販運的海洛因386包,煙土4000箱。此外,車向忱還創辦了《常識半月刊》,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
"九·一八"事變後,車向忱到北平繼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1931年9月27日,車向忱與高崇民閻寶航、盧廣績、陳先舟等在北平舊弄部街奉天會館建立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簡稱"救國會"),擔任該會執委、常委,兼任政治宣傳部副部長,並參加軍事部工作。
1931年11月,車向忱等人奔赴南京,求見蔣介石,提出"出兵抵抗日寇侵略,收復東北大地"、"供給東北軍軍火"、"援助東北抗日義勇軍"、"團結愛國力量,一致抗日"等七項要求。但蔣虛偽傲慢,讓他們去找陳立夫,他們只好不抱幻想,自己去幹。
1932年初,車向忱自告奮勇,受救國會委派,扮作賣藥先生與扮作徒弟的宋黎、李述全一同潛回東北,聯絡敵後抗日義勇軍並向他們轉交了"救國會"及張學良將軍的信件。之後,車向忱又進入冰雪覆蓋的大興安嶺林區在黑河官銀號見到了馬占山將軍,轉交了張學良的信和委託書、委任狀。車向忱每到一地,都與抗日將領商議救國大計,策劃組織抗日武裝,宣傳抗日,鼓舞士氣。車向忱按"救國會"決定,在哈爾濱道外十六道街開設大同療養院,掩護來往抗日同志,秘密為義勇軍戰士治療傷病。以後,車向忱又潛往滿洲里,尋訪蘇炳文,推動聯合抗日。不久,又前往綏芬河一帶策動偽軍反正。
1932年2月,車向忱化名楊秀東,裝扮成賣藥先生,把救國會和張學良用白綾子寫給義勇軍的委任狀和密信藏在貼身棉衣裏,由宋黎、李述全陪同,北上慰問各地義勇軍。
1932年2月後,他多次往返關內外,聯絡義勇軍將領共同抗戰,先後在哈爾濱、珠河、延壽、方正一帶,慰問李杜將軍,其間,曾在哈爾濱道外十六道街南頭一幢房子開設了大同養院,抗日組織的一個聯絡點。車向忱化裝成農民,身穿破棉襖,頭帶舊皮帽,一個人進山了。他忍飢受凍,穿過人跡罕至的大森林,終於找到馬占山的隊伍。日軍進犯黑龍江時,馬占山指揮著名的江橋戰役,打響了抗日第一槍。面臨日軍的強大攻勢,他率部被迫退至黑龍江省璦琿縣。拿着車向忱冒死送來的張學良親筆信,馬占山激動得熱淚盈眶,宣誓反攻,並向全國發表通電:“我們決不辜負張副司令和全國老百姓的希望,繼續戰鬥,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要抗戰到底。完成使命後,車向忱順嫩江奔赴齊齊哈爾海倫、拜泉、安達等地,尋訪馬占山舊部鄧文、李海清等,令他們可以與馬占山南北策應,夾擊齊齊哈爾的日寇。
1932年6月,車向忱回到北平。
1932年8月27日,車向忱再次回東北。同年,救國會在哈爾濱開辦了一所醫院,取名大同療養院,車向忱親任院長,聘請哈爾濱檢察院的檢察員關旭東為副院長。大同療養院開業後,各路義勇軍的聯絡員以患者或藥商的名義來到這裏接洽相關事宜,拿到救國會的委任狀、密信、活動經費等。中共滿洲省委的地下黨員也通過救國會的關係,來療養院接頭,研究工作。幾個月來,車向忱親眼看到義勇軍將士在艱苦的條件下戰鬥,卻由於缺乏堅強的領導和內地的支援而損失慘重。面對這一嚴峻局勢,車向忱於12月6日返回北平,向救國會彙報。
1933年6月,車向忱秘密承擔着聯絡楊靖宇將軍領導的南滿游擊隊的任務,第三次潛回東北。當時日寇加緊對東北各地抗日力量進行鎮壓,武器裝備很差的義勇軍分散在山區、河套,和敵人艱苦作戰。車向忱從日偽報紙上得知楊靖宇的隊伍在桓仁縣老禿頂子山,歷盡千辛萬苦,和他們取得了聯繫。車向忱沒少接觸楊靖宇的部隊,他們的物質條件相當不好,大部分戰士都穿繳獲的鬼子服裝。有一次老百姓誤解了,“哎呀,鬼子來啦!”車向忱從這支軍隊看到了收復東北失地的希望,他代表救國會向戰士們慰問。經車向忱聯絡,救國會幫助楊靖宇的隊伍募集到了錢款和武器。
1933年3月,車向忱、張希堯等人兩次代表"救國會",赴長城、張北抗日前線慰問,使抗日將士很受鼓舞。6月,車向忱第三次回東北執行聯絡南滿游擊隊的任務,找到了楊靖宇領導的南滿游擊隊,商討了援助軍火事項。在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部隊的深入接觸中,車向忱受到了深刻教育,使他看到了收復東北失地的希望。
1934年,車向忱攜妻回到北平,接辦原"救國會"領導的東北難民教養院,主持東北義勇軍眷屬生產自救和流亡兒童協議書學習工作。後赴陝西秦嶺銀洞灘墾荒造田,生產自救。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停止內戰,聯合抗日。中共中央的號召在全國各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特別是在東北軍中反響更大,車向忱為之精神振奮。同年,車向忱應老朋友、東北軍67軍軍長王以哲之邀,攜家眷去西安,在西安創辦東北竟存小學校。這期間,車向忱積極向王以哲陳述"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道理。此時,恰逢被紅軍俘虜的東北軍高福源團長求見張學良,在車的勸説下,得以面見張學良。張學良當即寫了回信,表述了東北軍志願與紅軍合作抗日的願望。當年協助周恩來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李濤曾説:"車向忱同志在配合我黨爭取東北軍將領停止內戰,聯合抗日,促進抗日統一戰線建立的工作中,是起過積極作用的"。
車向忱 車向忱
後來,車向忱經常到張學良、楊虎城辦的"軍官訓練團"--張學良的秘密團體"抗日同志會"中去宣傳"團結抗日"道理,講述"義勇軍"英勇抗日的事蹟。
1936年4月,在張學良、楊虎城、王以哲及各界人士幫助下,於西安東關索羅巷正式開辦了私立的"東北競存小學",並先後在西安民樂園、王曲鎮、鳳縣銀洞灘辦起了分校。10月4日,在中共地下黨"西安特支"、"東工委"的指導、幫助下,"東北民眾救亡會"(簡稱"東救")成立,車向忱任執委、主任委員。在"東救"組織的援綏抗戰活動中,競存學校走在前列。11月20日,車向忱率團慰問了綏遠前線抗日將士。
"西安事變"後,車向忱參加了14個救亡團體會議,聯合發出了《全國救亡團體擁護張、楊主張》的通電。車向忱組織了130多人深入縣鄉宣傳張學良、楊虎城的八項主張。同時,還參加了抗日聯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工作,編寫了《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之經驗》。12月25日,張學良在南京被扣押,車與"東救"發出電報,要求"允許張副司令返陝主持一切",並攜款1萬多元分赴各地慰問東北軍、西北軍和紅軍戰士。
1937年1月,黨的外圍組織--"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國大同盟"(簡稱"教盟")成立,車向忱被選為執委,負責宣傳工作。他在《救國教育》發表專文《東北奴化教育的一斑》,2月,東北軍被肢解,國民黨中央軍進駐西安,但車向忱在中共地下黨和周恩來的幫助下,決心堅持辦學,堅持戰鬥。車向忱增辦了競存學校。8月末,車向忱等5人被國民黨逮捕,後經八路軍西安辦事處林伯渠、李濤公開出面交涉,社會各界人士聲援,國民黨中央軍黃傑幫助,得以取保釋放。
出獄後,車向忱更加堅定了依靠共產黨辦學的決心。競存學校成了地下黨的聯絡站,輸送幹部的中轉站。中共陝西省委在競存學校建立了中共特別支部。他緊緊依靠黨偽領導,帶領師生到黨的吳堡青訓班學習,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參觀學習抗大作風。他們機智頑強地與國民黨特務作鬥爭,學校終於得到鞏固和發展。到1945年,競存學校共培養學生千餘名,其中百餘名奔赴延安,數十名參加了八路軍。
1946年初,車向忱搭乘飛機回到東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46年9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兼嫩扛省聯合中學校長、哈爾濱大學校長,來到哈爾濱後,在主持東北解放區的教育工作同時,開始接收哈爾濱大學工作,將原私立大學改為公立大學,於10月20日,正式開學,親自講授《教育學概論》,書寫"實事求是"作為哈大校訓。10月,車向忱加入中國共產黨。
東北解放後,東北人民政府成立,車向忱被選為政府委員,擔任教育部部長,瀋陽師範學院(今瀋陽師範大學)院長、瀋陽體育學院院長,遼寧省實驗中學首任校長。東北大區撤銷後,車向忱擔任遼寧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民進遼寧省委員會主任委員,並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這期間,他還兼任過東北實驗學校校長等職。
"文化大革命"期間,車向忱多次向周恩來寫信,反映社會情況。他在一封信中指出"不要民主人士,不要統戰政策是違背毛澤東思想的"。後來,車向忱被加上種種罪名,不幸於1971年1月8日含冤在盤錦逝世,終年73歲 [4] 
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共遼寧省委於1978年10月21日為車向忱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統戰部於1979年6月公開了車向忱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份,是年12月在他的骨灰盒上覆蓋上中國共產黨黨旗。

車向忱人物貢獻

車向忱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在完成東北地區對舊教育制度改造中,發表演説,撰寫文章,號召教育界學習老解放區教育經驗,明確提出"東北應當實行民主、科學、大眾的教育"、"從實際出發,學習與生產配合,生產與勞動配合,學校與工廠配合,學與大自然配合"的理論聯繫實際的教育主張。1959年,他撰寫了《怎樣教育新的一代》一書,明確提出"正面教育"、"耐心説服啓發"、"家庭、社會、學校密切配合"等教育主張 [2] 
從事平民教育,並創辦了奉天學生平民服務團、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等組織。
車向忱不僅是一位著名教育家,同時為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統一戰線的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受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的委託,籌建東北三省民進組織。1958年,民進遼寧省委成立。在這之前,車向忱1953年去長春,1956年去哈爾濱幫助吉、黑兩省籌建了民進組織。他多次召開座談會,強調依靠中國共產黨領導,認清民進的性質和任務,推動民進更好地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工作 [2] 

車向忱後世紀念

車向忱舊居是遼寧的教育家舊居成為文物保護單位,舊居是一座日式二層小樓,是由日本滿鐵株式會社於1923年修建的別墅式住宅。
舊居兩層共有8個房間,包括卧室、書房、辦公室、廚房、衞生間和鍋爐房等。
2008年10月,車向忱舊居被瀋陽市政府列為瀋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為“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