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驅户

鎖定
驅户,漢語詞語,拼音是 qū hù,意思是驅口。 [1] 
中文名
驅户
拼    音
qū hù
注    音
ㄑㄩ ㄏㄨˋ
出    處
《輟耕錄》

目錄

驅户解釋

即驅口。 [1]  少數成為貴族家庭奴隸。此種人口稱驅(或作“軀”)口,簡稱驅。照元代法律,驅口地位和良人(自由民)完全不同,通常不得與良人通婚。
驅户是宋元時代金軍、蒙古軍在戰爭中俘擄的漢族人户。大多為貴族佔有,被迫從事農業勞動或其他勞役。除對主人貢納外,又須向國家繳税當差。地位類似農奴。此種人口稱“驅口” ,或“驅”。驅口另有户籍,稱“驅户”,“驅丁” 與一般的編民有別,未經放良或贖買,不得改籍。元代由於王公貴族擁有驅口過多,影響國家賦税收入。因此,從窩闊台汗時開始,就陸續釋放驅口。 耶律楚材當政時,“諸王大臣及諸將校所得驅口,往往寄留諸郡,幾居天下之半,公(耶律楚材) 因奏括户口,皆籍為編民” 。 (《中書會耶律公神道碑》)其實質是政府與貴族爭奪賦役與科差的權益。 [2] 

驅户出處

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七:“今蒙古、色目人之臧獲,男曰奴,女曰婢,總曰驅口。......刑律:私宰牛馬杖一百;毆死驅口,比常人減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視奴婢與馬牛無異。”又代被擄為軍隊服役的男丁稱驅丁。
《元史·兵志一》:“應系逃軍未獲者,令其次親丁代役。身死軍人,亦令親丁代補;無親丁,則以少壯驅丁代之。”
參考資料
  • 1.    驅户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23]
  • 2.    王美涵.税收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