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身體、空間與科學

鎖定
《身體、空間與科學》一書由劉勝利 所著,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書    名
身體、空間與科學
作    者
劉勝利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5年1月1日
頁    數
456 頁
定    價
42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14141408 [1] 

身體、空間與科學內容簡介

《身體空間與科學:梅洛-龐蒂的空間現象學研究》是國內第一本空間現象學專著。全書以“空間”這個核心哲學問題為線索,利用身體、空間、科學這三個關鍵詞,討論了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哲學家、現象學家梅洛一龐蒂在牛頓的絕對空間與康德的先天直觀形式之外開闢出的理解空間的第三條道路。作者還嘗試利用“現象科學”的新概念來解決當代中國社會面臨的一個百年學術難題:中醫科學性難題,為重新理解和闡釋中國的科學傳統與文化傳統提供了全新的思想資源。 [1] 

身體、空間與科學作者簡介

劉勝利,男,1971年生,浙江金華人。2011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系科技哲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梅洛一龐蒂哲學、科學思想史、現象學科技哲學等研究。出版譯著《伽利略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中國科技史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等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多篇。 [1] 

身體、空間與科學目錄

作者的話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現狀概述
三、文獻綜述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五、章節內容安排
第一章 空間觀的“哥白尼革命”
1.1 絕對空間觀及其論敵
1.2 革命的開端:1768
1.3 關鍵性的轉變:1770一1781
1.4 革命的完成:1781―1787
1.5 康德對傳統空間觀的繼承與變革
1.6 革命的思想意義與遺留問題
1.7 走向“哥白尼革命”的顛覆 [1] 
第二章 知覺經驗與客觀思維
2.1 胡塞爾的洞見:知覺的側顯
2.2 知覺經驗的視角性
2.3 視域與視域綜合
2.4 客觀思維的起源
2.5 身體與空間的對象化
2.6 經驗主義與理智主義
2.7 自然態度與現象學還原
2.8 胡塞爾的“未思”:現象空間
2.9 《知覺現象學》的方法論變革
2.10 空間現象學的基本任務
第三章 從客觀身體到現象身體
3.1 客觀身體的概念
3.2 客觀身體概念在生理學研究中面臨的困難
3.3 客觀身體概念在心理學研究中面臨的困難
3.4 在世存在的運動與現象身體的概念
3.5 現象身體的主要特徵
3.6 現象身體的綜合與統一性
3.7 現象身體概念的哲學意義
第四章 空間的具身化
4.1 客觀空間與身體空間
4.2 兩種空間的奠基關係
4.3 施耐德病例
4.4 因果解釋的不充分性
4.5 反思分析的不充分性
4.6 兩者的客觀思維預設
4.7 施耐德病例的空間現象學解釋
4.8 從時間圖型到身體圖型
4.9 習慣:身體與空間的交互構造
第五章 從客觀空間到現象空間
5.1 客觀空間:康德式的分析框架
5.2 斯特拉頓實驗及其實在論解釋
5.3 實驗現象對康德空間觀的反駁
5.4 新空間觀的邏輯條件
5.5 現象空間:斯特拉頓實驗的現象學解釋
5.6 知覺的側顯與空間的本質 [1] 
第六章 現象空間面面觀
6.1 現象空間的基本特徵
6.2 現象空間與先天直觀形式
6.3 現象空間中的深度
6.4 現象空間中的運動
6.5 現象空間中的事物
第七章 現象空間的存在論基礎
7.1 存在論奠基問題的一般結構
7.2 現象空間的存在論奠基問題
7.3 客觀空間的存在論基礎:對象存在論
7.4 對象存在論的基礎預設
7.5 存在的新意義:肉身
7.6 現象空間的存在論基礎:現象存在論
第八章 從現象空間到現象科學
8.1 客觀空間的構成問題
8.2 發生現象學奠基的困境
8.3 解困之道:走向科學間性
8.4 現象科學:一種非對象化的科學如何可能?
8.5 客觀科學與現象科學的區別和聯繫
第九章 現象科學:中醫科學性難題新解
9.1 中醫科學性難題及其研究現狀
9.2 重審中醫科學性難題的必要性
9.3 中醫空間觀的現象學闡釋
9.4 元氣論的現象科學闡釋
9.5 天人合一觀的現象科學闡釋
9.6 陰陽學説的現象科學闡釋
9.7 五行學説的現象科學闡釋
9.8 中醫科學性難題的現象科學解
9.9 中國古代科學研究的新視野 [1] 
結語
一、現象身體:身體的境域化
二、現象空間:空間的境域化
三、現象科學:科學的境域化
四、空間現象學的成就與侷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身體、空間與科學叢書信息

鳳凰文庫·純粹哲學系列 (共35冊), 這套叢書還有 《時間性:自身與他者》,《宗教與哲學的相遇》,《多元與無端》,《啓蒙與自由》,《心的秩序》 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