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蹠骨

(臨牀術語)

鎖定
蹠骨(metatarsus, metatarsal bones):又作“蹠(zhí)骨”。屬於長骨,共5塊,由內側向外側依次為第1-5蹠骨。蹠骨近側為底,中部為體,遠側端為頭。
中文名
蹠骨
外文名
metatarsus, metatarsal bones
別    名
蹠骨
類    別
臨牀術語
位    置
跗骨趾骨
拼    音
zhí gǔ

蹠骨概述

蹠骨組成足底的小型長骨。共有5塊,從內側向外側依次為第1-5蹠骨,蹠骨底分別與楔骨或骰骨的前面構成跗蹠關節跗骨、蹠骨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體直立、步行及負重時重要的裝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蹠骨頭與相應的近節趾骨構成蹠趾關節。
人體足骨(足前半部由五塊蹠骨構成,位於後足跗骨與腳趾趾骨之間) [1] 
示例 示例 [1]

蹠骨相關結構

跗蹠關節背側的韌帶扁而薄,相鄰骨骼間呈縱行,橫行或斜行分佈。除第1、2蹠骨間無骨間韌帶外,相鄰蹠骨間、楔骨間、外側楔骨與骰骨間和內側楔骨與第2蹠骨基底部之間均有韌帶相連。在跗蹠關節的蹠側,脛骨後肌腱向遠端延伸的纖維連接3塊楔骨和第1~4蹠骨基底部,形成一個韌帶羣;內側楔骨與第1、2蹠骨基底部各有韌帶相連;外側楔骨和骰骨與第3~5蹠骨基底部有一橫行韌帶相連。跗蹠關節的韌帶數量眾多,分佈廣泛,是維持跗蹠關節穩定的主要結構。

蹠骨相關疾病與治療

蹠骨位於足的前部,其基底部與楔骨、骰骨組成蹠跗關節,蹠骨頭是負重區域。任何損傷造成蹠骨骨折,如不能解剖復位,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
手術方法為切開復位或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和切開復位微型鈦板內固定。克氏針內固定患者術後石膏固定6周,微型鈦板內固定患者未石膏固定,術後3天即開始功能練習。隨訪骨折癒合及術後行走情況,評價治療效果。結果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時間3~24個月,平均12個月。骨折癒合率100%,骨折癒合時間6~12周,平均8周。傷口均甲級癒合, 微型鈦板內固定患者站立及行走早於克氏針內固定患者。微型鈦板螺釘內固定治療蹠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優於克氏針內固定,具有解剖復位,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動鍛鍊,併發症少,是一種更理想的內固定方法。但傳統的克氏針內固定仍然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比較:
1、閉合復位小夾板或石膏外固定由於骨折端間的相互限制作用,使骨折復位極為困難,復位後由於屈肌及骨間肌的牽拉作用,常導致骨折的側方移位及背側成角,影響治療效果。
2、國內學者認為,蹠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對於橫形骨折主張採用 交叉克氏針固定,斜形骨折可與骨折線垂直穿2根克氏針固定。但因為骨折斷 面很小,2根克氏針相互干擾,操作困難,斷端存在一小的間隙,影響癒合。髓腔內穿克氏針,操作雖然簡單,但針需穿過關節可能損傷肌腱,對關節有 一定的損害,容易造成肌腱粘連,由於不能防止骨折旋轉,還需要輔以較長時間的石膏外固定,關節不能早期活動。勢必造成關節僵硬。斜形骨折可與骨折線垂直穿2根克氏針固定,操作容易,但由於蹠骨幹細小、皮質薄,克氏針經過皮質只有很短的一段,而且克氏針光滑,骨折端難免沿針滑動,出現分離現象,影響骨折的癒合。若克氏針針尾露出皮膚外,有刺傷它處的危險和不小心觸及針尾引起疼痛的可能 。
3、採用微型螺釘鋼板加壓內固定術,可使骨折端緊密接觸,有效防止旋轉,固定牢靠。肌腱在光滑的鋼板上滑 動,不易造成粘連,術後拆線同時可以拆除石膏託進行活動,能夠保證關節的功能。儘管微型加壓螺釘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蹠骨幹骨折可能增加感染機會,加重骨膜損傷,使骨折癒合遲緩,但是隻要在手術中仔細操作,減少骨膜剝離,徹底消毒,規範鋪巾, 熟練操作,減少手術時間,就可以減少感染機會和骨折端血運的破壞,促進骨折早日癒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