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蹊田奪牛

鎖定
蹊田奪牛(拼音:xī tián duó niú)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一年》。 [1] 
蹊田奪牛(蹊:踐踏)指因牛踩了田地,而把人家的牛奪走了。多用於指懲罰或報復過重,超出常理。緊縮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1]  [5] 
中文名
蹊田奪牛
拼    音
xī tián duó niú
近義詞
罰不當罪
反義詞
罪有應得
出    處
左傳·宣公十一年》
注音字母
ㄒㄧ ㄊㄧㄢˊ ㄉㄨㄛˊ ㄋㄧㄨˊ
語法結構
緊縮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

蹊田奪牛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 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蹊田奪牛”。 [1] 

蹊田奪牛成語典故

春秋時,陳國的君主陳靈公和大臣孔寧、儀行父都跟夏姬私通。有一天,他們在夏姬家喝酒,拿夏姬的兒子夏徵舒開玩笑。靈公對儀行父説:“徵舒像你!”儀行父説:“更像國君!”夏徵舒聽了十分憤怒,後來,他趁靈公不防備,射箭殺死了靈公。孔寧和儀行父慌忙逃命到楚國去了。 [2] 
於是楚莊王把軍隊開進了陳國,匡扶正義,替陳靈公的兒子及其他受害者報仇雪恨。看見楚國的大軍開過來,陳國人很害怕,也很警覺,怕楚國藉機滅掉陳國,但是楚莊王很聰明,他告訴陳國人,我們只是緝拿兇手的,跟其他人沒有任何關係,你們也不要害怕,陳國人就放心了,楚國順利攻入陳國都城,車裂了夏徵舒,平定了內亂。 [3] 
平定內亂後,楚莊王產生了吞併陳國的想法,於是宣佈陳國劃入楚國,成為楚國的一個縣。陳國人民沒有辦法。正在這個時候,大夫申叔時從齊國出使歸來,聞訊後認為楚莊王這麼做太過分了,於是急忙去見楚莊王。 [3] 
他問楚莊王:“大王知道‘蹊田奪牛’的故事嗎?”楚莊王答曰:“不知道。”申叔時又問:“有一個人牽着牛從別人的田地上經過,踩壞了別人的一些莊稼,田主很憤怒,竟然把他的牛給奪走了。請問大王,您如何審理這個案件,該如何處理呢?” [3] 
楚莊王是一國之君,什麼樣的複雜情況沒見過,這樣的小問題,根本不用思索。他立即回答説:“牽着牛從田地裏走,傷害了莊稼應該不多,奪了人家的牛,太過分了。寡人若斷此案,讓牽牛的人合理賠償莊稼損失,田主要把牛還給人家。” [3] 
申叔時接着説:“大王果然明察秋毫,處理案件是非分明,但是怎麼在處理陳國問題上,就不是非分明瞭呢!陳國的夏徵舒所犯罪行,是弒君,可不是亡國啊;大王光討伐他一個人的罪就行了,又何必要把人家的國家也據為己有呢?這和那個奪人家牛的田主有什麼分別呢?” [3] 
楚莊王醒悟,説:“你的話説得太對了。”於是恢復了陳國。對此,孔子極為讚賞:他説“賢哉!楚莊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言下之意,楚莊王看輕一個千乘之國的土地而看重正確一言。 [3] 

蹊田奪牛成語寓意

牛隻是踩壞了一些莊稼,卻被田主以此為由直接奪走。表面看似乎師出有名,實則是打着正義的旗號巧取豪奪。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彰明事理,對於對方的錯誤行為需要給予恰當處罰,但卻不應該輕過重罰,否則就會有失公允。 [4] 

蹊田奪牛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蹊田奪牛”指因牛踩了田地,而把人家的牛奪走了。多用於指懲罰或報復過重,超出常理。緊縮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1]  [5] 
  • 運用示例
宋·歐陽修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而祁亦因此而罷,而拯遂代其任,此所謂蹊田奪牛,豈得無過?” [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五三回:“莊王曰:‘申公若在,又將以蹊田奪牛見誚矣!即麾軍退三十里。” [1] 

蹊田奪牛成語辨析

近義詞:罰不當罪
反義詞:罪有應得 [1]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618
  • 2.    楊建峯著. 中華成語故事[M].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2018.01:300-301
  • 3.    張小鋒,張菊玲著. 成語故事與歷史智慧[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18.07:52-53
  • 4.    楊塵瀟改編;張佟插圖.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M]. 石家莊: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5.04:1
  • 5.    史有為主編. 成語用法大詞典[M]. 大連:大連出版社, 1997.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