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路制

鎖定
路制,中國宋、、元行政區劃制度。 [1] 
中文名
路制
類    型
行政區劃
宋初為加強中央集權,改唐代道制,分境內為二十一路。其後分合不一。至道三年(997)始定為十五路。真宗時定為十八路。神宗熙寧年間又分為二十三路、二十四路。路置監司、軍帥,而以轉運使司(簡稱漕司)、提點刑獄司(簡稱憲司)、安撫使(或為經略安撫使,或但置馬步軍都總管、兵馬鈐轄)司(簡稱帥司)三者,為一代常制。三司治所或不在一地,分路也是不盡相同,如河北地區轉運使司分為東西兩路,帥司則因防禦契丹需要分為大名府、高陽關、真定府、定州四路,憲司則合為河北一路。其所掌雖轉運使司以財賦,提點刑獄以司法,安撫以軍事為主,但往往兼總他務,權任隨時而變。北宋分路以轉運司為主,其所謂二十一路、十五路、十八路、二十四路等,皆指轉運司路而言。南宋因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分路以安撫司為主。其分有十六路,即指安撫司路而言。金仿宋制,分境內為十九路,亦有總管府路、按察司路、轉運司路、統軍司路、招討司路之別。元時降為二級地方行政區劃,置總管府,隸屬於行省。明初廢。 [1] 
參考資料
  • 1.    路制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