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跨馬墩水庫

鎖定
跨馬墩水庫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白廟河鎮境內的一座水庫,位於巴水支流羅田大河上。屬羅田縣跨馬墩水庫管理處管轄。建於1971年,水庫正常庫容為210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為42平方千米,海拔為175.3米。地處東經115°36′,北緯31°00′,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承雨面積42km2,總庫容3569萬m3。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發電放空洞、灌溉隧洞、電站灌溉渠等組成,主壩全長541m,最大壩高49.5m(從抽槽基面計),壩頂寬6.5m,壩頂高程182.0m,設計壩型為粘土心牆代料壩。距羅田縣城41km,僅鄰白廟河鎮中心。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
中文名
跨馬墩水庫 [1] 
外文名
Kua Ma Dun reservoir
地理位置
東經115°36′,北緯3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氣候
開放時間
早9:00晚6:00
景點級別
國家A級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4 km²
著名景點
白廟河庫心島 跨馬墩大壩白廟寺
建造時間
1971年

跨馬墩水庫1水庫特徵

跨馬墩水庫
跨馬墩水庫(12張)
跨馬墩水庫是湖北省羅田縣白廟河鎮跨馬墩村境內,位於浠水支流巴河上游。因水庫在跨馬墩村,因此水庫以跨馬墩水庫命名。修建於1971年。是一項較有代表性水利工程。為許多鄉鎮提供農業灌溉,在乾旱的時期保證了糧食豐收。
庫區內有四個自然村,即跨馬墩村,楓樹鋪村,白廟河村,高山村。這些庫區周邊的村民為建設維護作出一定貢獻,同時水庫也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
跨馬墩水庫位於巴河上游,X106縣道從該庫區經過,大別山森林公園天堂風景區從該庫大壩路過。上游承雨面積42km2,總庫容3569萬m3,壩頂絕對高程182米、壩長541米。乘船環庫而行,蒼勁的羣山、陡峭的懸崖、密佈的山溪、高懸的瀑布……與大別山主峯——天堂寨遙相呼應,不是天堂勝過天堂。該庫在白廟河鎮旁邊,水邊有城,城邊有水,有很好的開發價值。水產養殖方面,平均共有可養殖水面45000畝,其中壩下高標準精養池100畝。近兩年利用寬闊的水體,進行網箱養魚,為大水面養殖做了較為成功的嘗試。

跨馬墩水庫2工程效益

跨馬墩水庫主壩工程於1970年6月開正式動工興建,1971年7月建成蓄水,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發電放空洞、灌溉隧洞、電站灌溉渠等組成,主壩全長541m,最大壩高49.5m(從抽槽基面計),壩頂寬6.5m,壩頂高程182.0m(黃海高程系,經下同),設計壩型為粘土心牆代料壩。
跨馬墩水庫建成後,從根本上消除下游水害,使其下游1000多萬畝良田免遭水災,500萬畝旱地變成水澆田,新闢河灘荒地400萬畝。該水庫擔負着供白廟河鎮,大河岸鎮及羅田縣部分地區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任務,成為白廟河鎮重要的水源。兩座發電站裝機容量為4.58萬千瓦,年發電量1800萬多度左右。
庫內年產淡水魚16萬公斤,所以,跨馬墩水庫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1970年8月8日成立跨馬墩水庫管理處,至今共有職工60多人,負責水庫的維護管理和調度運用。現址下游約41km處為羅田縣城。

跨馬墩水庫3旅遊景點

跨馬墩水庫 跨馬墩水庫
羅田縣白廟河庫心島
白廟河庫心島位於白廟河温泉下游1000米的跨馬墩中型水庫中心,是全省四面環水的最大島,島上面積80畝,其中洪水線以上面積60畝,周圍水面3650畝。島上植有風景樹木、花草,每年四至五月,島上桃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故又稱桃花島。該島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可開發成集休閒、療養、娛樂、會議、垂釣於一體的活動中心。島的周圍山青谷幽,水碧天藍。特別是水庫兩岸青松修竹,蒼翠欲滴;桃花、慄花、桂花、梅花,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慄園、梨園、桑園交相織錯,每到收穫季節,到處呈現一派碩果累累,豐收在望的景象,令人望而卻步,流連忘返。優美的環境,寬闊的水面可開發成令人心曠神怡的水上樂園。隨着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業的日益火爆,庫心島景點開發已時不我待,目前,該島處於尚未開發的原始狀態,可用科學的發展觀,按照全新的理念進行科學的設計開發,市場前景廣闊。
跨馬墩水庫大壩
跨馬墩主壩全長541m,最大壩高49.5m,壩頂寬6.5m,壩頂高程182.0m。水庫以山靈水秀,景象萬千而吸引遊人,成為英山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當您來到水庫, 迎面就是巍峨的大壩。登臨壩頂,頓時豁然開朗,煙波浩淼,天水茫茫的湖面,魚船點點,一眼望不到盡頭,庫旁的各式建築,隱現在青山綠水之中,恰似仙宮瓊閣。位於跨馬墩水庫東北面便是大別山主峯,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天堂寨風景區。向北可以看到千里碧波盪漾湖水,向南可以看到綿延起伏高山。向下看,60層樓的高度,會讓你頭暈目眩。壩頂可以通車,可以開車前往。X106縣道從庫區西面經過,005鄉道從大壩壩頂經過。

跨馬墩水庫3歷史

跨馬墩水庫修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同時期水庫建設中屬於較晚的。修建水庫工程非常堅苦,有些人吃睡在工地長達兩三個月。早起晚歸的幹,有時半夜還得點燈加班。那時的人們積極性很高,為完成目標,拼盡全力。因為艱苦,實行換批輪班制。除負責工程項目的幹部,技術人員外。低層員工是三兩個月換一批,由附近各鄉鎮公社指派各村出人,分期完成。那時沒有什麼現代化械設備,全部都是人力完成,搬土,搬石塊都是用板車,獨輪車,手推車,肩挑背扛等。有時不注經常會有生命危險,為修水庫工程有不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水庫1970年動工,1971年完成,共用了兩年時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