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跨性別

鎖定
跨性別指個體的性別認同不同於其出生時被指定的生理性別 [1]  。跨性別是一個概括性術語,包括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和性別酷兒等性別認同 [2] 
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而不是一種性傾向 [2-3]  。根據國際通用的醫學標準,跨性別並不屬於精神疾病 [4-5]  。由於社會刻板的性別認知及目前法律政策的限制,跨性別者目前在社會中受到普遍歧視 [6]  。此外由於自我認同、出櫃、醫療等方面的困難,跨性別者也普遍經歷過焦慮等心理問題 [3] 
跨性別作為性與性別相關概念之一,在教育中會從提高性別意識等角度進行闡述。我國各部委發佈的相關教育類文件中,《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從加強安全和性別意識的角度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8]  。包括跨性別在內的性別平等是全面性教育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文名
跨性別
外文名
Transgender

目錄

  1. 1 定義
  2. 相關概念
  3. 跨性別男性及跨性別女性
  4. 性別酷兒
  5. 對跨性別者的稱呼
  6. 2 歷史沿革
  7. 中國大陸
  8. 歐洲國家
  9. 3 容易與跨性別混淆的概念
  10. 變性人
  11. 異裝
  12. 人妖
  13. 4 跨性別者的性傾向
  14. 5 跨性別者的醫療保健
  15. 精神醫療
  16. 身體醫療
  17. 社會支持和改變層面的性別展現
  1. 6 跨性別恐懼現象
  2. 7 跨性別權益
  3. 中國大陸
  4. 其他國家
  5. 8 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
  6. 自我認同
  7. 出櫃
  8. 醫療
  9. 歧視
  10. 心理健康
  11. 9 2020年新冠疫情對跨性別羣體的影響
  12. 病毒本身的影響
  13. 醫療保健系統和醫療資源供給的影響
  14. 疫情下社會經濟危機的影響
  15. 10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 11 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2.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3. 12 全面性教育中跨性別的相關教學內容
  4. 學習目標
  5. 看待方式
  6. 與跨性別相關的常見疑問
  7. 相關內容
  8. 13 跨性別名人
  9. 金星
  10. 大俠
  11. 劉婷
  12. 沃卓斯基姐妹
  13. 14 跨性別相關紀念日
  14. 國際不再恐同日
  15. 國際跨性別紀念日
  16. 國際跨性別現身日
  1. 15 跨性別公益組織
  2. 北京同志中心跨性別部門
  3. 全國跨性別熱線
  4. 跨之聲
  5. 跨兒心理
  6. 跨青年教育中心
  7. 跨兒文化
  8. 跨性別生活
  9. Translive跨性別人生
  10. 16 典型案例
  11. 噹噹網跨性別員工被辭退
  12. 世界衞生組織將跨性別去病理化
  13. J.K.羅琳因其恐跨立場遭抵制
  14. 17 相關電影
  15. 《有性無別》(2016)
  16. 《普通女人》(2017)

跨性別定義

跨性別一詞最早由德國精神病學家約翰·奧利文(JohnOliven)於1965年提出,之後被跨性別羣體傳播開來 [9]  。跨性別是一個概括性術語,指代性別認同不同於其被指派性別的個體或羣體。在此概括性術語範圍內的個體可能認同於與此相關的一系列術語,如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性別酷兒等 [10]  。跨性別與順性別相對,順性別指其性別認同與其被指派性別相同的個體 [2] 

跨性別相關概念

被指派性別,即個體出生時被指派的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指一個人內心深處在較長時間以來所感受到的自己的性別。跨性別女性、跨性別男性和性別酷兒的劃分依據即為一個人的性別認同 [10] 

跨性別跨性別男性及跨性別女性

跨性別女性(Male-to-Female,MtF,跨性別羣體內俗稱“木桶飯”),指其出生時被指派的生理性別為男性、自我認同為女性的跨性別者。跨性別男性(Female-to-Male,FtM,跨性別羣體內俗稱“飛天貓”),指被指派性別為女性、自我認同為男性的跨性別者。北京同志中心發佈的《2017中國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調研報告》顯示,跨性別女性約佔跨性別羣體的33.7%,跨性別男性約佔30.9% [3] 

跨性別性別酷兒

性別酷兒是一種性別認同,表示個人不認同於男女二元性別的分類 [10]  。性別酷兒表達了對二元性別劃分的質疑。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跨性別者都認同自己為性別酷兒,也不是所有的性別酷兒都認同自己是跨性別者 [11]  。《2017中國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性別酷兒約佔跨性別羣體的26.4% [3] 

跨性別對跨性別者的稱呼

稱呼跨性別者時,應使用其選擇的性別,而不是其出生時被賦予的性別,並且應使用與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相符的代詞。如用“她”稱呼跨性別女性,用“他”稱呼跨性別男性,用“ta”稱呼性別酷兒,以及用“ta們”稱呼跨性別羣體。如果不確定該使用何種代詞,應當詢問跨性別者希望以何種代詞被稱呼 [12] 

跨性別歷史沿革

跨性別中國大陸

詞源
進入現代社會,隨着社會對跨性別的認識逐漸加深,中文語境中對跨性別及跨性別者所使用的詞彙也在不斷變化。使用最為廣泛的詞彙之一是“變性”,這一詞彙往往指代了身體上的變化,但跨性別作為一種性別認同,不能等同於跨性別者的身體特徵。“變性”及“變性人”帶有歧視色彩,正逐漸被淘汰 [9]  。另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詞彙是“人妖”。“人妖”一詞可能來源於泰國的變裝表演,許多人用以稱呼跨性別女性。這個詞彙表明了對跨性別者的妖魔化和對跨性別者人格的貶低,具有強烈的歧視色彩,同樣正被淘汰。此外還有諸如用“男人婆”等詞彙稱呼跨性別者和其他試圖打破傳統性別規範束縛的個體,表明仍然將一個人的性別認同等同於其被指派性別,同樣是十分落後且具有歧視性的用語 [13]  。“跨性別”是根據英文單詞“transgender”直譯的詞彙,表現出了包容和尊重,是目前社羣內部和學術研究及報告最常使用的詞彙,也正在為社會上的更多人所瞭解並使用 [13] 
跨性別社羣
姚錦屏事件
根據美國曆史學家姜學豪(HowardChiang)考證,1935年3月,一則“女變男”的新聞通過媒體的大量報道變得家喻户曉。據稱,這則新聞的主人公姚錦屏的父親姚有堂所在的部隊在被日軍擊敗後逃往新疆,使得姚錦屏與父親失去了聯繫,不久後姚錦屏的身體便發生了變化,從女性變為了男性,並更名為姚震。這引起了許多醫學家的關注。經過對姚錦屏的身體檢查,醫學家發現所謂“女變男”為假,實則姚錦屏為了入伍尋找父親而想出的辦法。這個事件的重要性在於,它在當時引起了大量關注,而且普通民眾並沒有用“變態”、“人妖”這樣的概念來理解姚錦屏,而是採取了相當寬容和同情的態度。在這一事件迅速成為社會熱點之後,報紙上還出現了許多文章,舉出了歷史上其他類似事件,證明“女變男”並非沒有可能。如其中一位作者就在文章中指出,我國曆史上有許多“女變男”和“男變女”的例子,而在姚錦屏事件發生的同期,國外也有“女變男”的報道,因此這樣的事件絕非孤例。值得注意的是,該作者已經使用男性稱為來稱呼姚震(即“變性”後的姚錦屏),無論他的身體性徵是什麼 [14]  。這表現了十分超前的對性別認同概念的肯定,以及對跨性別者的理解與尊重。
當代跨性別社羣
在當代,社會對跨性別社羣的態度正逐步從禁忌走向包容。從世紀初互聯網的引進開始,性少數羣體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彼此交流和了解相關信息,人們也有了更多渠道瞭解包括跨性別社羣在內的性少數羣體。與此同時,與性少數羣體相關的公益機構和組織也在不斷髮展,如北京同志中心、同語等,這些公益機構和組織起到了提高跨性別者可見度、幫助跨性別者達成自我接納、改善跨性別者的生活環境等重要作用。

跨性別歐洲國家

19世紀末,歐洲國家普遍將同性戀定罪。當時人們還沒有區分跨性別和異裝的概念,而又因為當時人們普遍將異裝與同性戀視為緊密相關的行為,跨性別及異裝也被視為犯罪行為。在這些法律的影響下,跨性別者紛紛向願意“治療”的醫生求助。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儘管醫療資源匱乏,但跨性別者仍設法找到願意幫助自己的醫生,進行手術 [15] 
其後,隨着社會對性少數羣體包容度的提升,跨性別相關醫療服務得到了更多尊重,跨性別社羣的可見度也逐步提升 [15]  。現今許多歐洲國家都採取了措施保證跨性別者的部分權益,但跨性別者的平權之路仍任重道遠 [16] 

跨性別容易與跨性別混淆的概念

變性人、異裝的概念容易與跨性別相混淆,但實際上它們並不等於跨性別。此外“人妖”一詞也是常見的對跨性別女性的稱呼,這一稱呼帶有歧視性 [14] 

跨性別變性人

變性人是一個在醫學和心理學領域內起源較跨性別更早的術語,指已經通過或想要通過身體醫療手段(包括跨性別激素治療、性別重置手術等)來改變身體性徵的個體。變性人這一用語正逐漸被“跨性別”所取代。跨性別一詞所包含的範圍更廣,本身也更中性、不帶有歧視色彩。許多跨性別者認同自己為跨性別,但不認同自己為變性人,但仍有一些已經採納身體醫療的個體更傾向於認同自己為變性人。因此最好首先詢問跨性別者希望以何種術語被稱呼 [17] 

跨性別異裝

異裝與跨性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異裝是一種性別表達,即一個人通過服飾、行為方式等來表達特定性別。而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即一個人內心深處所感受到的基於個人體驗的性別1。儘管一個男性異裝者可能裝扮成一名“女性”,或一個女性異裝者可能裝扮成一名“男性”,但這並不代表異裝者認同自己為與扮裝相對應的性別。跨性別者可能想要通過對自己身體的改變來呈現所認同性別的性別特質,而異裝者的異裝行為更具有表演性質,這種“表演”不是一種遊戲,它也可以是相對嚴肅的,可以是自我欣賞而不一定要展示給別人看。異裝者並不想改變自己的身體特徵,以具有對應性別的特質 [18] 

跨性別人妖

“人妖”一詞來源於泰國的變裝表演,即一般人們所稱的泰國人妖表演。泰國社會學學者法克蘇帕·拉格薩薩(Phaksupa Rugsasab)在《中泰人妖觀的比較研究》中指出,“人妖”這一概念包含了不同身體狀況和性別認同的個體。一部分人妖已經實施性別重置手術,還有一部分人妖沒有實施手術但通過女性扮裝來表達女性特質。對於一個性別認同為女性的人妖,無論其是否實施手術,她都認同自己為跨性別女性;而對於一個性別認同為男性,但通過女性扮裝來表演的人妖,其變裝表演就可以認為是一種異裝行為,而不是跨性別 [19] 
泰國的變裝表演只是一種娛樂形式,但在我國,由於人們對跨性別和異裝概念的混淆和對它們的歧視,“人妖”一詞在日常用語當中的應用,已經大大超過了泰國變裝表演的範疇,成為了人們對跨性別者和異裝者的歧視性稱呼,令跨性別者和異裝者感到不適。應當摒棄這種對跨性別者和異裝者的侮辱性稱呼 [14] 

跨性別跨性別者的性傾向

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是不同的概念。性別認同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社會性別的認識。而性傾向指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的持久的情感和/或性吸引 [1]  。性別認同和性傾向沒有直接關聯,順性別者和跨性別者都可能為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或泛性戀性傾向中任何一種或多種。《2017年中國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指出,在跨性別羣體中,雙/泛性戀佔比最多,為33.3%,異性戀佔26.2%,同性戀佔25.7%,此外還有無性戀或不確定的情況 [3] 

跨性別跨性別者的醫療保健

跨性別精神醫療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iagnostic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廣泛應用於美國本土和其他國家 [20]  。其中特別強調,跨性別本身並不是精神疾病。但如果跨性別者因性別認同而產生的焦慮達到一定程度,這種精神狀況則可能被診斷為性別不安。《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將此前版本中的“性別認同障礙”更名為“性別不安”,強化了跨性別本身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的觀念 [4]  。有一種觀點認為,將性別不安置於《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當中仍然有視跨性別為精神疾病的危險 [20]  。但另一種觀點認為,將性別不安視為一種診斷是為了將跨性別者所需要的醫療納入醫保範圍,保障跨性別者的權益。性別不安的治療內容包括心理諮詢、跨性別激素治療、性別重置手術以及在社會和法律層面取得跨性別者所認同的身份證明等,目的是減輕跨性別者的困擾,在精神和身體層面幫助跨性別者達成其所認同的性別 [4] 
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制定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1)當中將“性別不一致”定義為個體所經驗的性別與其被指派性別之間顯著持久的不一致 [5]  。性別不一致與性別不安的概念有一些相似性,但與《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不同的是,《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並沒有將性別不一致分類在精神和行為失調這一範圍當中,而是將其歸類於生理性性健康。同理,保留性別不一致診斷也是為了使得跨性別者能夠獲得所需的醫療服務 [20] 
而在我國施行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第3版)當中,仍將跨性別作為一種精神疾病,稱之為“易性症”,診斷標準包括持久地排斥自身被指派性別,期望成為異性並被人接受等 [21] 

跨性別身體醫療

跨性別身體醫療包括跨性別激素治療和性別重置手術。需要注意的是,身體醫療對於跨性別者來説並不是必需的。一個人只要認同自己的性別不同於自己的被指派性別,就可以稱自己為跨性別者,而不一定伴有身體性徵的改變。但許多跨性別者也會尋求一些身體醫療以改變身體的性別特徵,使之與自己所認同的性別更相符。跨性別激素治療包括服用藥物以促使身體發展第二性徵,如毛髮生長或乳房發育。性別重置手術是一個傘狀術語,包括所有通過手術改變性徵的醫療措施 [22] 

跨性別社會支持和改變層面的性別展現

除了以上精神醫療和身體醫療的措施,還有以下有關社會層面性別展現的措施,能夠幫助跨性別者緩解性別不安,如:
跨性別社羣線上和線下的支持,跨性別者家人與朋友的支持;
通過嗓音和溝通治療幫助跨性別者發展口語及非口語的溝通技巧,幫助跨性別者對其性別認同感到自在;
束胸或墊胸、壓平生殖器官或使用假陰莖等 [10] 

跨性別跨性別恐懼現象

跨性別恐懼現象指針對跨性別者的不適、恐懼和仇恨,還可能伴有對跨性別者實施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暴力行為 [1]  。和恐同現象、厭女現象一樣,跨性別恐懼現象是一種基於性別、對拒絕接受刻板性別模式的個體(包括表現出陰柔氣質的男性、表現出陽剛氣質的女性以及表現出其他非傳統的性別特質的個體)的歧視。美國社會公平教育領域學者瑪麗安·亞當斯(Maurianne Adams)在其著作《多元及社會公平教育》(第3版)(Teachingfor Diversity and Social Justice)當中指出,跨性別恐懼現象、恐同現象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性別歧視,其根源都是厭女和父權制。正是這種不對等的性別權力關係,使人們誤認為針對順性別異性戀女性、女同性戀、男同性戀以及跨性別人士的暴力是“正常”或者“可接受”的 [2]  。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指出,我們應當意識到任何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都是對人權的侵犯;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踐行社會平等理念,並公開反對與社會性別相關的歧視行為 [1] 

跨性別跨性別權益

跨性別中國大陸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華女子學院於2018年共同完成的《跨性別者性別認同的法律承認:對中國與跨性別相關法律和政策的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對中國大陸有關跨性別的法律和政策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並提出了一些法律和政策倡導 [6] 
性別重置手術的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健康委員會《性別重置技術管理規範(2017年版)》對於性別重置手術的手術對象、醫療機構和人員等提出了基本要求。《評估報告》指出,跨性別者實施性別重置手術(注:原文中稱為“變性手術”,該説法將一個人的性別認同等同於其身體性徵,具有科學性錯誤,現已逐步被淘汰,改用“性別重置手術”,下同)所需的材料和所要滿足的條件十分嚴格,這使得一些急於進行手術但不能滿足相應條件的跨性別者自殘甚至自殺 [6] 
證件修改
證件信息修改是跨性別者最主要的訴求之一。根據公安部《關於公民變性後變更户口登記性別項目有關問題的批覆》(公治[2008]478號)及《公安部關於公民實施變性手術後變更户口登記性別項目有關問題的批覆》(公治[2002]13l號)的規定,跨性別者手術後向公安局提交相應材料即可進行性別標記變更 [6] 
儘管理論上能夠修改證件信息,但實際中由於面臨出櫃和社會歧視等現實問題,修改的難度極大。同時,由於目前學校無權變更畢業生學位證書上的姓名及性別,必須交由教育部門變更,跨性別者對文憑上的信息進行變更幾乎不可能 [6] 
根據廣州性別教育中心和北京義派律師事務所出品的《跨性別校園環境及身份/學歷證件變更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校園報告》),不少跨性別受訪者表示因為無法修改學位證書上的信息,文憑几乎等於作廢,進一步影響就業,使得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此外,有受訪者表示並不是所有跨性別者都渴望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手術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為了修改證件,可能不得不考慮進行手術 [13] 
就業
我國法律中有多個條款禁止就業性別歧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15修訂)及《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2007]第28號)中的相關條款。法律中並無“跨性別”一詞,亦無“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學術界基於法理推論,禁止就業性別歧視條款適用於跨性別者,因為“性別”理論上應當涵蓋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的少數羣體 [6] 
《評估報告》分析指出儘管有以上法律,跨性別者的平等就業權不能得到保障,多數跨性別者尤其是跨性別女性求職非常困難 [6]  。即使找到了工作,跨性別者也隨時面臨因出櫃而丟掉工作的風險 [13] 
其他權益
除上述有關就業歧視與證件修改的問題外,跨性別者在生活中還可能遇到其他方面的權益問題,如教育、人身安全、媒體輿論、婚姻與家庭等。據《評估報告》,我國與跨性別相關的法律與政策還存在諸多缺陷。但跨性別者仍在一定程度上有法可依,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6] 
立法及政策建議
基於對現有法律及政策的分析,《評估報告》給出了一些跨性別相關的立法及政策建議。其中包括:立法確認性別及姓名自主決定權,不再以實施性別重置手術為前提條件;立法禁止針對跨性別者的扭轉治療(即將跨性別視為一種精神疾病,並試圖強行通過醫療手段改變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將性別重置手術等跨性別相關健康服務納入醫保範圍;推動專門的反就業歧視立法等 [6] 

跨性別其他國家

美國
美國政府允許各州獨立制定有關跨性別者修改身份信息的法律,有些州允許跨性別者在不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情況下修改性別等信息(如內華達州) [23]  ,有些州要求跨性別者在完成手術後才能修改信息 [24] 
2020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認定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就業歧視違法,保護了性少數羣體的合法就業權益,是美國性少數羣體平權道路上的里程碑式進步 [25] 
歐洲
根據瑞典非政府組織“歐洲跨性別網絡”(Transgender Europe, TGEU)製作的《2020年歐洲及中亞跨性別權益地圖》(Trans Rights Europe & Central Asia Index 2020),歐洲共有41個國家允許跨性別者根據自己的性別認同修改身份信息,其中6個國家(包括丹麥、冰島等國)不需要跨性別者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就可以修改證件信息。23個國家為全球因性別身份而尋求幫助的避難者提供保護。32個國家實施了相關措施反對基於性別表達的就業歧視。僅有馬耳他立法禁止針對性別身份的扭轉治療 [16] 

跨性別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

社會性別規範將與特定社會性別相關的行為準則強加給人們,傳統、文化、宗教等因素可能會塑造出僵化的、歧視性的社會性別規範,導致人們對不符合這些性別規範的羣體實施傷害 [1]  。跨性別羣體因為其非主流的性別認同,不符合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所以普遍經歷過性別不安,並遭受了來自多方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1]  [3]  。此外,在現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下,跨性別者的基本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在醫療、就業、日常生活等方面遭遇着諸多困難 [6]  。如今,隨着全面性教育逐漸被人們所重視,人們應當瞭解更多尊重人權、社會性別平等和性多元的知識,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尊重、包容跨性別羣體 [1] 

跨性別自我認同

《2017年中國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最早發覺自己的性別認同不同於被指派性別的年齡主要分佈於7~12歲(31.9%)和13~17歲(29.4%)。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曾經歷不同形式的性別不安,包括曾強烈厭惡自己的被指派性別、對青春期發育感到強烈痛苦和焦慮、渴望阻止發育或掩蓋自己的性徵等 [3] 

跨性別出櫃

就跨性別者來説,出櫃指的是向別人表明自己的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出櫃對於跨性別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且有時會造成情感創傷,但它也可以是一個積極的、解放自己的過程 [2]  。根據《報告》,最早向別人説出自己跨性別的性別認同的年齡主要集中於13~17歲(39.4%)或18~24歲(34.7%) [3] 
跨性別者出櫃後,可能遭遇來自各界的歧視和暴力,包括家庭、學校、職場、社會等,對其心理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也影響着跨性別者的日常生活和人生髮展 [13] 

跨性別醫療

《報告》指出,62%的跨性別者有跨性別激素治療的需求,但獲取跨性別激素治療非常困難。跨性別激素治療的缺失導致了包括抑鬱、自殘在內的諸多高風險行為。跨性別羣體對性別重置手術同樣有較高的需求,但僅有14.8%有此需求的跨性別者進行了手術。阻礙手術的原因包括經濟、年齡、信息、手術資源、相關證明等 [3] 

跨性別歧視

《報告》指出,原生家庭對跨性別者的接受度較低,家庭暴力極為普遍,跨性別者的求助渠道較少,孤立無援。在親密關係當中,跨性別者的婚姻自主權較低,暴力極為普遍,且年齡較大的跨性別者遭受暴力情況更為嚴重,但儘管如此,跨性別者的求助比例依然較低。跨性別者普遍在公共空間有不適感。在校園環境中,跨性別者遭受校園暴力的比例極高,且校園暴力經歷會導致更高的抑鬱發生率。跨性別者就業困難,有較高的自僱傭比例。而工作環境普遍不友好,性別表達自由度低,但社團/民辦非企業/基金會這一性質的工作單位對跨性別者的支持度較高 [3]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於2016年發佈的《中國性少數羣體生存狀況—基於性傾向、性別認同及性別表達的社會態度調查報告》顯示,有些跨性別者曾被父母當眾嘲笑和辱罵,被父母認為自己的性別認同“丟人”。有的跨性別者在醫院就診時,因為性別認同與身份證信息不一致,遭到醫生的排斥和旁觀者的嘲笑。在公共場合,跨性別者也會面臨許多心理障礙,比如在使用與性別認同一致的洗手間時會感到害怕 [26]  。跨性別者在方方面面都遭受着歧視,其基本人權受到了損害。
《校園報告》顯示,14.84%的跨性別者被校方或父母要求退學或暫緩學業。在求職時,跨性別者因為性別認同和身份證信息不一致,很難找到工作。由於畢業後無法修改學歷證書性別信息,學歷證書成為“廢紙一張”,使得跨性別者的基本生存難以維持,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 [13] 

跨性別心理健康

由於社會歧視、相關政策缺失等原因,跨性別者在許多方面都面臨着更多的困難和危險 [6]  [13]  。根據《報告》的統計,跨性別羣體當中抑鬱、焦慮情況普遍,有較高的自殘自殺風險。其中跨性別女性的心理健康狀況更不容樂觀 [3] 

跨性別2020年新冠疫情對跨性別羣體的影響

自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逐步在世界各地爆發。據非政府組織“歐洲跨性別網絡”分析,跨性別羣體可能比普通民眾更大地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27] 

跨性別病毒本身的影響

歐洲跨性別網絡分析,跨性別羣體由於受到歧視,面臨着更為不穩定的健康和經濟狀況,因而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該組織認為跨性別社羣應該與最易受影響的跨性別者保持聯絡並定期檢查這些跨性別者的狀況 [27] 

跨性別醫療保健系統和醫療資源供給的影響

歐洲跨性別網絡稱,由於跨性別者所需的醫療資源不被納入醫療保險等問題,全世界的跨性別者都在獲取醫療資源方面遭受着困難。再加上跨性別者受到的歧視,跨性別者在患病時更不願尋求醫療救治。而新冠疫情加劇了跨性別者在一般性醫療和跨性別身體醫療(包括跨性別激素治療等)方面遇到的困難。該組織呼籲跨性別社羣對需要問診的跨性別者提供鼓勵與支持,並在疫情高峯結束後恢復跨性別身體醫療資源的供應 [27] 

跨性別疫情下社會經濟危機的影響

歐洲跨性別網絡認為,邊緣羣體是流行病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的最大受害者。許多跨性別者以非正式的工作維持生存,工作不穩定,且工資通常較低。無家可歸者、移民、避難者和/或殘障人士更易受到疫情的侵害。該組織提倡對這些羣體提供幫助和支持 [27] 

跨性別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

我國的法律與政策中,有多個條款提到不同性別因享有同等權利、禁止基於性別的歧視,但並未直接提及“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等文字。學術界基於法理推論,禁止性別歧視適用於性少數羣體,因為“性別”理論上應當涵蓋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的少數羣體 [6]  。因此,性別平等相關的法律政策理論上也適用於保障同志等性少數羣體的權益。

跨性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户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8] 

跨性別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跨性別作為性與性別相關概念之一,在教育中會從提高性別意識等角度進行闡述。我國各部委發佈的相關教育類文件中,《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從加強安全和性別意識的角度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 [7]  。包括跨性別在內的性別平等是全面性教育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之一。

跨性別《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4~6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瞭解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模塊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衞生事故
· 初步瞭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7] 
初中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學會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等突發事件的基本技能 [7] 

跨性別全面性教育中跨性別的相關教學內容

跨性別學習目標

跨性別作為一個社會性別的概念,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全面性教育中,對跨性別相關內容的學習同時涉及到知識要點、態度/價值觀和相關技能。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跨性別”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1個主題“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第2個主題“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和第3個主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當中,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及以上四個年齡段 [1]  ,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主題1: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瞭解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之間的差異十分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和生理性別,並描述這兩個概念的不同(知識) [1]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每個人看待自己的社會性別或向別人描述自己的社會性別的方式都是獨特的,應該受到尊重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一個人的社會性別身份可能與其生理性別不相符(知識);
► 欣賞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並尊重他人的社會性別身份(技能) [1]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規範影響人們的生活
學習者將能夠:
► 確定社會性別規範如何塑造身份、願望、實踐和行為(知識);
► 認同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期待可以改變(態度) [1]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敢於挑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很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關於對男性、女性、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有偏見的事例(知識)。要點:恐同和恐跨會對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造成傷害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恐同和恐跨(知識);
► 認識到所有人都應該能夠愛他們所愛的人,而不必受到暴力、強迫或歧視(態度);
► 展示對受到恐同和恐跨傷害的人表示支持的方法(技能) [1] 
主題2: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每個人都同樣有價值,不論其屬於何種社會性別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對不同社會性別的人表示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是錯誤的,並且違揹人權(態度) [1]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導致偏見和不平等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社會性別期待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知識) [1]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被對待的方式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社會規範如何影響社會對於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進行描述的方式(知識);
► 認同平等對待所有人的重要性(態度) [1]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社會性別不平等、社會規範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可能增加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説出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如何影響性行為,以及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知識);
► 當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脅迫、性虐待,或社會性別暴力時,主動尋求支持或幫助他人尋求支持(技能) [1] 
主題3: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瞭解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尋求幫助的途徑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並認識到它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學校、家庭或公共場所)(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態度) [1]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舉例説明什麼是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例如:欺凌、性騷擾、強奷、恐同暴力),並説出社會性別暴力可能發生的場所,包括學校、家庭、公共場所或網絡(知識)。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視的根源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是源於權力和支配慾望的犯罪,並非由於一個人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慾望(知識) [1]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任何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無論施暴者是成年人、青少年還是權威人士
學習者將能夠:
► 瞭解性虐待和社會性別暴力,包括來自性伴侶的暴力和強姦都是源於權力和支配的犯罪,並非由於性慾控制能力低下(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且施暴者可以是成年人、當權者或青少年(態度) [1]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社會性別平等,並公開反對侵犯人權的行為
學習者將能夠:
► 意識到在公共和私人空間,包括在網絡上公開反對侵犯人權和社會性別不平等的重要性(態度) [1] 

跨性別看待方式

如何開展跨性別羣體相關內容的教學
在學校中,秉持多元包容性教育觀念的課程可以提高學生對性多元的瞭解和尊重。《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建議,全面的性教育課程應當包括反歧視、平等、性和性別身份多元化的相關信息和價值觀。跨性別羣體相關內容的教學應當在一個包容、尊重的環境下開展,避免侮辱和歧視性的信息,提倡平等,傳達性和性別身份多元化的正面信息。應當教育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尊重和接受具有不同性別認同的每一個人 [1] 
如何應對針對跨性別羣體的校園欺凌現象
學校可能是恐跨欺凌(即由跨性別恐懼現象引起的對跨性別者的欺凌)最易發生的場所。恐跨欺凌往往會極大地影響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會影響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及人身安全。應當創造支持性校園環境,建立安全空間,明確表明反對校園欺凌並進行積極干預。此外還應將性多元的包容性知識融入課程,樹立關於跨性別者的正面形象,預防恐跨和恐跨欺凌,教育學生尊重、接受不同的性別認同 [1] 

跨性別與跨性別相關的常見疑問

常見疑問1:跨性別是病嗎?
答:跨性別不是病。跨性別是一種社會性別認同,即一個人內心所感受到的基於個人體驗所認同的性別,可能與其生理性別一致,也可能與其生理性別不一致。跨性別與順性別同樣應當被尊重,應當得到平等的對待。不論屬於何種社會性別,每個人都同樣有價值 [1] 
常見疑問2:跨性別一定需要做手術嗎?
答:不一定。跨性別屬於一種社會性別認同,即一個人內心所感受到的基於個人體驗所認同的性別,可能與其生理性別一致,也可能與其生理性別不一致。一個人是否是跨性別者,其根據是這個人自己的社會性別認同,而不是這個人是否做了手術。許多跨性別者並沒有選擇性別重置手術,同時也有許多跨性別選擇做手術。手術與否,與跨性別的身份認同沒有必然聯繫。全面性教育要求人們瞭解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之間的差異,並尊重他人的社會性別身份 [1] 
常見疑問3:跨性別者是同性戀嗎?
答:跨性別與同性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即一個人內心深處所感受的基於個人體驗的性別;而同性戀是一種性傾向,指在身體、情感和/或性的方面受到相同性別的人吸引的人。跨性別者可能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等。全面性教育要求人們學會尊重所有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的個體 [1] 
常見疑問4:開展性教育會不會導致更多人變成跨性別者?
答:不會。普及有關跨性別的知識不會促使一個人變成跨性別者。一個人的性別認同是指內心深刻感覺和個人經過長期的經歷所認同的性別身份 [28]  ,是個人經過慎重考慮所確定的自我認同,不會因為接受跨性別的性教育就輕易改變。全面性教育可以幫助兒童和年輕人獲得適齡的知識和技能,樹立尊重、平等、多元的價值觀,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要求保障自己獲得性教育的權利。

跨性別相關內容

幼兒園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相關內容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接納差異、尊重他人和消除歧視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奇妙的感覺》《多彩的幸福》《歡樂的六一》三冊中都涉及跨性別相關的教育內容 [29]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29]
《奇妙的感覺》一冊主要教會幼兒識別不同的感覺,區分舒服的感覺和不舒服的感覺,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有不同的感覺是正常的,我們要珍視不同的感覺 [30]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29]
《多彩的幸福》一冊講述了四個不同家庭的生活,讓幼兒理解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人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且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引導幼兒認識差異、尊重人與人的不同 [31]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29]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29]
《歡樂的六一》一冊主要幫助幼兒意識到不同性別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權利,比如女孩也可以喜歡飛機,男孩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等。旨在培養幼兒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接納自己感受的意識 [32] 
小學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小學的性教育不再單純侷限於廣義上的尊重差異,而是進一步認識講解相關內容。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初中階段的性教育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社會性別平等對於個人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在瞭解社會性別具體含義的基礎上,初中生將認識到對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具有不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在掌握這些知識、態度和技能之後,初中生將有能力欣賞自己包括跨性別在內的社會性別身份,尊重他人的社會性別,並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觀念和偏見 [33] 

跨性別跨性別名人

跨性別金星

金星是跨性別女性,我國著名舞蹈家、主持人。在她的自傳《擲地有聲》中,金星坦言自己從性意識萌發開始,就察覺出自己更適合做女人,女性的身份更能讓她表達自己。在27歲那年,她選擇做了性別重置手術。金星因為其在藝術界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在娛樂界的活躍,大大提高了跨性別羣體在我國的可見度。金星承認社會的不認可一直都在影響着她,但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理解和支持她的選擇和她的處境,和她一起對抗着剩餘的社會偏見 [34] 

跨性別大俠

大俠是跨性別男性,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的伴侶。由於李銀河在我國較高的知名度,她的伴侶大俠也受到了一定關注。很多人因為大俠的被指派性別為女性,質疑李銀河的性傾向是同性戀。李銀河曾在其自傳《人間採蜜記》中對此做出澄清,稱她本人是異性戀者,而大俠的性別認同是男性,他是一名跨性別男性,二人的結合是一段異性戀感情 [35] 

跨性別劉婷

劉婷是跨性別女性,2007年“全國道德模範”稱號獲得者。劉婷稱自己從13歲起就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女孩,而她被指派性別和性別認同的差異曾一度讓她十分苦惱,家人也對她的性別認同表示反對,這讓她一度想要自殺。2014年,劉婷進行了性別重置手術 [36] 

跨性別沃卓斯基姐妹

拉娜·沃卓斯基(LanaWachowski)和莉莉·沃卓斯基(LillyWachowski),兩人均為跨性別女性,均為美國著名導演,代表作有《黑客帝國》、《V字仇殺隊》、《驚世狂花》等。拉娜·沃卓斯基在2012年獲得了美國LGBT(即性少數)組織“人權運動”(Human Rights Campaign)頒發的“可見度貢獻獎”,她在獲獎感言中稱曾因為自己的性別而感到焦慮,甚至想過自殺,而如今之所以向公眾出櫃,是希望能給更多有相同處境的人帶來支持 [37] 

跨性別跨性別相關紀念日

跨性別國際不再恐同日

國際不再恐同日(The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定於每年5月17日,設立於2004年,旨在提高公眾對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間性人以及其他所有有着多元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以及性別特質的羣體所遭受的暴力與歧視的關注 [38] 

跨性別國際跨性別紀念日

國際跨性別紀念日(TransgenderDay of Remembrance)定於每年11月20日,旨在紀念那些死於因仇恨而被謀殺的跨性別者和非性別常規者 [39] 

跨性別國際跨性別現身日

國際跨性別現身日(InternationalTransgender Day of Visibility)定於每年3月31日,其設立旨在鼓勵世界各地的跨性別者真實、開放地生活,同時也旨在促使人們更加關注跨性別者仍在遭受的歧視 [40] 

跨性別跨性別公益組織

如今,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與跨性別有關的公益組織,這些公益組織致力於建設一個更具包容性和更能為跨性別者提供支持的跨性別社羣,同時也提高着跨性別的可見度。

跨性別北京同志中心跨性別部門

北京同志中心跨性別部門隸屬於北京同志中心。北京同志中心成立於2008年,是集心理諮詢、艾滋病病毒檢測、LGBT青年領導力培訓、社羣活動、去病理化項目、跨性別項目為一體的性少數友善機構。中心的願景是無論個人的性別認同、性別表達、性傾向如何都能獲得尊重、平等、自由的權利。微信公眾號:北京同志中心(微信號:bjlgbtcenter)。
2017年,北京同志中心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在荷蘭駐華大使館的支持下完成了《2017年中國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41]  。這一調查是國內首次全國範圍內針對跨性別羣體的定量調查,旨在提高我國跨性別社羣社會議題能見度,提高我國跨性別羣體權益,促進性少數羣體反歧視事業的發展 [3] 

跨性別全國跨性別熱線

全國跨性別熱線由北京同志中心發起,是一個免費為跨性別社羣提供陪伴、支持、信息諮詢與資源轉介等服務的熱線。可通過北京同志中心公眾號與全國跨性別熱線進行聯繫。2019年3月5日,環球時報對北京同志中心所舉辦的“全國跨性別領導力培訓第二期”進行了報道,介紹了全國跨性別熱線開展的工作,以及我國跨性別者面臨的家庭壓力和社會壓力 [42] 

跨性別跨之聲

跨之聲是一家關注我國跨性別羣體的公益組織,致力於開展公眾倡導與社羣賦能工作,進而傳遞愛與包容的理念,消除歧視,為跨性別羣體創造更加友善的環境。微信公眾號:跨之聲(微信號:thevoiceoftrans)。

跨性別跨兒心理

跨兒心理小組是一個專注於跨兒心理健康的公益團隊。小組致力於通過社羣服務、社羣培力、調查研究、公眾教育與社會倡導等工作,改善跨兒的福祉,促進社會的性別多元平等。微信公眾號:跨性別生活(微信號:kuaerxinli)。

跨性別跨青年教育中心

跨青年教育中心成立於2017年,主要工作是為跨兒教育與跨兒青年經濟性賦權。致力於通過公眾教育和經濟性賦權,來改善跨兒者自身權利/益保護意識,創造一個更友善更多元的社會。微信公眾號:跨青年教育中心(微信號:TSECC2017)。

跨性別跨兒文化

“跨兒文化”是一個由跨兒運營的自媒體,前身是“跨兒中心”。跨兒文化致力於與跨兒相關的學術研究、文獻整理及資料產出,目標是“從文化感受跨兒”。微信公眾號:跨兒文化(微信號:trans-center)。

跨性別跨性別生活

跨性別生活的微信公眾號雖然目前已經停更,但歷史消息中有大量有關跨性別的資訊、科學知識和生活技巧等信息。微信公眾號:跨性別生活(微信號:gh_02b84c0f8998)。

跨性別Translive跨性別人生

Translive跨性別人生是由跨性別人士自發創辦的非營利網絡平台,旨在為向社會科普跨性別相關知識,及為跨性別羣體提供儘可能的幫助。

跨性別典型案例

跨性別噹噹網跨性別員工被辭退

高某是一名跨性別女性,同時也是噹噹網公司的產品總監。2018年她進行了性別重置手術,隨後噹噹網以曠工為由將其辭退,並稱其所患“疾病”為易性症,其他員工無法與其一起工作。雙方的矛盾走上了法庭,高某認為噹噹網與自己解除勞動合同的真正原因是性別歧視。法院最終認定當當網以曠工辭退高某不合法,雙方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並在判詞中寫道:“我們習慣於按照我們對於生物性別的認識去理解社會,但仍然會有一些人要按照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表達他們的性別身份,對於這種持續存在的社會表達,往往需要我們重新去審視和認識,這種重新審視和認識或許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確實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包容,我們也確有必要逐漸轉變我們的態度”;“我們尊重和保護變性人(注:指跨性別者)的人格、尊嚴及其正當權利,是基於我們對於公民的尊嚴和權利的珍視,而非我們對於變性(注:指跨性別)進行倡導和推廣”。該判詞體現了對性別多元的包容和支持態度,受到了公眾普遍的支持 [43] 

跨性別世界衞生組織將跨性別去病理化

在2019年出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當中,世界衞生組織將“性別不一致”從“精神障礙”章節中刪除。這一舉動標誌着世界衞生組織不再認定跨性別是一種精神疾病,對於減少社會對跨性別的歧視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20] 

跨性別J.K.羅琳因其恐跨立場遭抵制

《哈利·波特》系列作者英國作家J.K.羅琳(J.K. Rowling)曾公開表明其女權主義及支持同性戀羣體的立場,但卻多次因其恐跨立場而受到爭議。2019年12月,J.K.羅琳因在推特發文聲援美國金融領域學者瑪雅·福斯塔特(Maya Forstater)而遭到廣泛批評,後者因其在公開場合發表恐跨言論而丟掉了工作。2020年5月,J.K.羅琳又因恐跨立場捲入輿論風波,她在一條推文中用“來月經的人”指代“女性”。對此,哈利波特迷、性少數組織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主演都表明了反對立場。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主演,英國演員丹尼爾·拉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通過一個跨性別青年保護公益組織發聲,批評J.K.羅琳的言論。J.K.羅琳即將出版的新書也遭到了出版機構的抵制 [44]  。在性別平等意識愈發深入人心的當今,針對跨性別的歧視性言論正受到普遍的批評。

跨性別相關電影

跨性別《有性無別》(2016)

《有性無別》電影海報 《有性無別》電影海報 [45]
影片信息
導演: 吳葉潤
主演: 汪欣蕾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國大陸)
片長: 34分鐘 [45] 
劇情簡介
通過8位跨性別者以及其的家人、醫生,和最真實的鏡頭故事,帶你走近、瞭解、認識他(她)們。他(她)們作為不被目前社會所認知的一小部分人羣,飽受着社會、家庭帶來的不解和歧視,經歷着各種暴力問題、工作歧視問題以及醫療問題 [45] 
社會影響
中國大陸以跨性別為主題的電影和紀錄片數量較少,紀錄片《有性無別》展現了我國跨性別社羣的一個切面,具有一定深度,並且站在主人公的立場上,展現了對跨性別者深切的關懷。我國跨性別羣體的可見度較低,而這部紀錄片給了跨性別者言説自我的機會,表達了自我認知,也傾訴了自己遭受的掙扎。同時也讓更多人看到了跨性別者在社會當中的存在,瞭解了跨性別者的生活,看到了跨性別者遭遇的困難和歧視。比如有的跨性別者為了躲避因出櫃引發的家暴住進了避難所,有的因為跨性別的身份處處碰壁,使至親之人為自己的遭遇痛哭流涕。通過這部紀錄片,人們能夠重新思考性別這一標籤,反思對待跨性別者甚至是對待所有個體的態度。它讓更多人認識到,性少數羣體希望通過發聲而改變社會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為了改變一個個具體的生命的生存處境,讓每個人都能夠平等地生活。同時,紀錄片也展現了跨性別社羣內部相互支持的力量,給了跨性別者更多信心 [45] 

跨性別《普通女人》(2017)

《普通女人》電影海報 《普通女人》電影海報 [46]
影片信息
導演: 塞巴斯蒂安·萊里奧
編劇: 塞巴斯蒂安·萊里奧
主演: 丹妮拉·維加 / 弗朗西斯科·雷耶斯
製片國家/地區: 智利 / 德國 / 西班牙 / 美國
語言: 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2017-02-12(柏林電影節) /2017-04-06(智利)
片長: 104分鐘 [46] 
劇情簡介
瑪蓮娜(丹妮耶拉維加飾)與奧蘭多(弗朗西斯科雷耶斯飾)真心相愛,兩人正著手規劃著未來。在慶祝瑪蓮娜生日的夜晚,奧蘭多身體感到不適,當他抵達醫院經急救後,仍宣告不治。突如其來的噩耗,讓瑪蓮娜被醫生和奧蘭多的家人懷疑,讓她不能夠以伴侶的身分哀悼奧蘭多。瑪蓮娜也因此被女偵探調查是否與奧蘭多的死亡有關,奧蘭多的前妻也禁止她參加葬禮。瑪蓮娜決定用她奮鬥一生的力量,爭取自己與愛人告別的權利。電影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46] 
教育意義
電影講述的不過是一個普通女人和一段普通的感情,但卻因為主人公的跨性別身份,她就遭到了人們無端的揣測、詆譭和攻擊。在所有這些侵犯的背後,是制度性的默許,正是因為在社會制度上、在法律上瑪麗娜的諸多權利沒有得到保障。電影讓我們看到,跨性別者和順性別者一樣,過着最平凡的生活,有着最平凡的情感和理想。人們沒有理由僅僅因為跨性別這一身份就對跨性別者區別對待。同時電影也讓人們瞭解到,針對跨性別者的歧視是多麼的暴力和殘忍,社會不僅應當對跨性別者持有包容和接納的態度,還應該用制度來保障跨性別者最基本的權利 [46] 
參考資料
  •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
  • 2.    ADAMS M. Teaching for Diversity and Social Justice[M]. New York:Routledge, 2016.
  • 3.    北京同志中心,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2017中國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調研報告[R]. 北京:北京同志中心, 2017.
  • 4.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SM-5 Fact Sheets, UpdatedDisorders: Gender Dysphoria[EB/OL]. [2020-4-10].https://www.psychiatry.org/File%20Library/Psychiatrists/Practice/DSM/APA_DSM-5-Gender-Dysphoria.pdf.html.
  • 5.    WHO. 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 GenderIncongruence[EB/OL]. [2020-4-10].https://icd.who.int/browse11/l-m/en#/http%3a%2f%2fid.who.int%2ficd%2fentity%2f411470068.html.
  • 6.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中華女子學院. 跨性別者性別認同的法律承認:對中國與跨性別相關法律和政策的評估報告[R].北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8.
  •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性綱要[Z]. 2007-02-07.
  •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Z/OL].(2020-10-18) [2020-11-01]. 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8/content_5552113.htm.
  • 9.    EMERTON, Robyn. Finding A Voice, Fighting for Rights: the Emergence of the Transgender movement in Hong Kong[J].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2006, 7(2): 243-269.
  • 10.    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 變性者、跨性別者和非性別常規者的健康照護準則(第七版)[EB/OL]. [2020-7-11]. https://www.wpath.org/media/cms/Documents/SOC%20v7/SOC%20V7_Chinese.pdf. html.
  • 11.    美國心理學會. 解答你的問題:關於跨性別者、性別認同及性別表達(Answers toyour questions about transgender people, gender identity, and gender expression)[EB/OL]. [2020-5-2]..http://www.apa.org/topics/lgbt/transgender.aspx.html.
  • 12.    BEVAN T E. The Psychobiology of Transsexualism and Transgenderism:A New View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M]. Santa Barbara: Praeger, 2015:42-43,200.
  • 13.    廣州性別教育中心, 北京義派律師事務所. 跨性別校園環境及身份/學歷證件變更狀況調查報告[R]. 廣州: 廣州性別教育中心, 2017.
  • 14.    CHIANG, Howard. Sexuality in China: Histories of Power andPleasure[M].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8.
  • 15.    The Guardian.A brief history of transgender issues. [EB/OL].[2020-07-12]. 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10/jun/02/brief-history-transgender-issues.html.
  • 16.    TGEU. Trans Rights Europe & Central Asia Index 2020. [EB/OL].[2020-07-12]. https://tgeu.org/trans-rights-europe-central-asia-index-maps-2020/.html.
  • 17.    GLAAD. Glossary of Terms - Transgender[EB/OL]. [2020-4-10]. https://www.glaad.org/reference/transgender.html.
  • 18.    GARBER M. Vested Interests: Cross-dressing and Cultural Anxiety[M].New York: Routledge, 1992.
  • 19.    PHAKSUPA RUGSASAB. 中泰人妖觀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4:2-4.
  • 20.    REED G M. Disorders related to sexuality and gender identity in the ICD-11: revising the ICD-10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urrent scientific evidence, best clinical practices, and human rights considerations[J]. World Psychiatry, 2016, 15(3): 210.
  • 21.    劉振中. 從易性症的病因看性別認同的先天后天之爭[J]. 中國性科學, 2011, (2): 34.
  • 22.    ERICKSON-SCHROTH Laura. Trans Bodies, Trans Selves: A Resource forthe Transgender Communit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
  • 23.    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gender Equality. VICTORY: Nevada passesthe most progressive birth certificate gender change policy in thenation![EB/OL]. [2020-07-12]. https://transequality.org/blog/victory-nevada-passes-the-most-progressive-birth-certificate-gender-change-policy-in-the-nation.html.
  • 24.    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gender Equality. Identity Documents &Privacy[EB/OL]. [2020-07-12].https://transequality.org/issues/identity-documents-privacy. html.
  • 25.    Ballotpedia. Bostock v. Clayton County, Georgia. [EB/OL].[2020-07-12]. https://ballotpedia.org/Bostock_v._Clayton_County,_Georgia. html.
  • 26.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中國性少數羣體生存狀況 – 基於性傾向、性別認同及性別表達的社會態度調查報告[M]. 北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016.
  • 27.    TGEU. COVID-19 and trans people[EB/OL]. [2020-07-12].https://tgeu.org/covid-19/trans-people/. html.
  • 2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教育部門應對恐同欺凌[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3: 16-43.
  • 29.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0.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奇妙的感覺 [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1.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多彩的幸福 [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2.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歡樂的六一[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3.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6冊)[M]. 未出版.
  • 34.    金星. 擲地有聲:金星的人生正能量[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 35.    李銀河. 人間採蜜記[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
  • 36.    人民政協網. “全國道德模範”將變性 河莉秀現身為其打氣[EB/OL]. [2020-7-11]. http://www.rmzxb.com.cn/c/2014-08-15/363966.shtml.html.
  • 37.    The Hollywood Reporter. Lana Wachowski Reveals Suicide Plan,Painful Past in Emotional Speech (Exclusive Video)[EB/OL]. [2020-7-11].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lana-wachowski-reveals-suicide-plan-382169.html.
  • 38.    MAY17.org. What is May 17?[EB/OL]. [2020-4-11].https://may17.org/about/. html.
  • 39.    Human Rights Campaign. Transgender Day of Remembrance[EB/OL].[2020-4-11]. https://www.hrc.org/campaigns/transgender-day-remembrance. html.
  • 40.    HRC.org. International Transgender Day of Visibility[EB/OL].[2020-4-10].https://www.hrc.org/resources/international-transgender-day-of-visibility.html.
  • 41.    北同文化. 中國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圓滿發佈[EB/OL]. [2020-11-10]. https://mp.weixin.qq.com/s?subscene=19&__biz=MjM5Nzg0OTQ3Mw==&mid=2650490876&idx=1&sn=c23d79f4755c30120b0b99e2de875222&chksm=bedc571289abde04320d6fe6a4c457179fe35a3a7608da23ef2e23b9f502f3cfb9fb38cb87d6&scene=7&ascene=65&devicetype=android-28&version=27001039&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CN&exportkey=A7ng1ZGmJLVaMKFBVPaFNv0%3D&pass_ticket=LCyXJ5hHDufHQ0hG7VdxwUw3TTstF8h56univNZRi2Rg6OcjijpX6rCAXF%2FTqyVv&wx_header=1. html.
  • 42.    Global Times. Non-profit platform seeks to bring acceptance forChinese trans people[EB/OL]. [2020-4-10].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1141026.shtml.html.
  • 43.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噹噹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勞動爭議二審民事判決書[EB/OL].[2020-07-12]. http://wenshu.court.gov.cn/website/wenshu/181107ANFZ0BXSK4/index.html?docId=9c97bf5afa7b4b4c93aeab3f000b7912.html.
  • 44.    Forbes. Harry Potter Stars And Fan Community Reject J.K. Rowling’sStatement On ‘Trans Activism’ And Gender Identity[EB/OL]. [2020-07-12]. https://www.forbes.com/sites/emmapocock/2020/06/23/harry-potter-stars--fan-community-reject-jk-rowlings-statement-on-trans-activism-and-gender-identity/#241f48b8295d.html.
  • 45.    豆瓣. 有性無別[EB/OL]. [2020-07-12].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954005/. html.
  • 46.    豆瓣. 普通女人[EB/OL]. [2020-07-12].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27754/. html.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