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跟腱攣縮

鎖定
攣縮是因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長度改變、柔軟性及可動性喪失所致,攣縮可明顯地影響患者的功能和能力引起疼痛不適等,不利於清潔與護理,嚴重的攣縮治療困難,應從早期預防。跟腱攣縮會使患者下地行走時足跟不能着地,踝關節背屈受限,嚴重影響功能,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跟腱攣縮定義

跟腱攣縮是指由於骨折、跟腱斷裂、神經系統損傷等引起跟腱長期制動後,不能維持正常長度的狀態 [1] 

跟腱攣縮病理機制

結締組織是將機體所有細胞、組織和器官連成整體的特殊組織。由於它具有一定硬度和韌性,在機體內不僅起着黏合、連接、支撐和負重作用,還具有防禦、保護、營養和修復等多方面的功能。
結締組織中最主要的組成成分是膠原纖維。膠原纖維多呈束狀,可有分枝,相互之間可交織在一起,其特性是韌性大、抗拉力強,但缺乏彈性。
在關節周圍既有致密而具彈性的韌帶,又有疏鬆且富彈性、運動性很大的疏鬆結締組織。在關節固定制動的情況下,韌帶因受不到牽拉會自動縮短而且失去彈性。疏鬆結締組織,在關節固定制動、局部水腫和循環不良、創傷及炎症等情況下會出現增生性變化,膠原成分增多,密度增大變成較緻密的結締組織,限制關節的活動,造成攣縮。

跟腱攣縮臨牀表現

患者的關節攣縮發生較快,在病後1周內就開始出現,其早期表現為在關節運動範圍的最大值時出現明顯的被動運動的阻力和/或疼痛,隨着攣縮的加重,關節活動範圍逐漸減小。
跟腱攣縮多表現為尖足內翻畸形。踝關節在膝關節伸展時背屈不能達到0°表現出嚴重的步行障礙,嚴重者即使使用下肢矯形器也步行困難。
跟腱攣縮臨牀表現 跟腱攣縮臨牀表現

跟腱攣縮康復治療

跟腱攣縮保持正常的關節活動範圍

通過全關節活動範圍的被動運動來維持正常的關節活動範圍,一般主張病後早期每日二次,每次每個關節做3-5遍,其後每天做一次 [2] 

跟腱攣縮牽拉

牽拉是治療關節攣縮最常用的手段,如手法牽引、夾板、起台平台(如尖足內翻時)、重物等。牽引的強
牽拉
牽拉(2張)
度以患者出現輕度可忍受的疼痛為度,每次牽引的時間多在20分鐘左右。實驗證明,短暫的牽引只能產生彈性延長,而反覆多次,特別是持續較久的牽引方能產生較多的塑性延長。短暫牽引所獲得的關節活動度改善(彈性延長)往往不能維持,故對較重的攣縮宜採用持續的牽引法,以便取得較好的效果。局部熱療可增強牽拉的效果。

跟腱攣縮肌效貼

矯正姿勢,鞏固踝關節,防止跟腱攣縮。
肌效貼 肌效貼

跟腱攣縮支具

對跟腱攣縮患者可試用短下肢支具。輕度跟腱攣縮伴明顯痙攣而出現尖足內翻者應用短下肢支具後多可恢復步行能力。部分尖足患者可試用坡底鞋。
支具 支具

跟腱攣縮手術

嚴重的跟腱攣縮經常需要手術解決延長跟腱長度,對上述方法難以奏效者可行手術治療。

跟腱攣縮康復護理

跟腱攣縮最重要的是在傷病發生的早期採取正確的體位擺放及變換,使踝關節處於功能位,避免跟腱攣縮的發生 [3] 

跟腱攣縮體位擺放(預防跟腱攣縮)

患者仰卧位或長坐位:患腿伸直平放牀上,腳尖正直指向正上方踝關節擺放於功能位姿勢,腳底放一軟墊防止足跟壓瘡。此位置對於站立、行走等具有重要意義。

跟腱攣縮體位變換(保持跟腱延展性訓練)

患者長期處於一種體位易出現跟腱攣縮,應不斷變換體位,儘早從仰卧位或長坐位變換為立位訓練早日下地活動。
站立位在平地上進行重心交換訓練(漸進負重)。
體位變換 體位變換
利用健康秤進行重心交換訓練(漸進負重)。
方法:
(1)選擇健康秤測量體重
(2)應負重量的具體數值:體重×1/4(或者1/3或1/等)=X(kg)
(3)秤和支撐物平行並排放置,雙腿分開站立。
a.健腿站在支撐物上,患腿站在健康秤上,雙腿伸直,健腿完全負重。b.逐漸轉移重心至患腿,同時注意健康秤的讀數,至已經計算出的需要負重重量時停止,保持5~10分鐘。2~3次/組,2~3次/日。
(4)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已經可以清楚掌握需要負重重量是何種感覺後,在日常生活活動種也應讓患腿負重強化踝背屈功能保持跟腱延展性,以增強效果。

跟腱攣縮注意事項

1. 在生理的關節活動範圍內進行:
關節活動度增大,被動關節活動範圍超過正常生理範圍時,可引起肌腱、韌帶及關節囊破壞、鬆弛,造成關節不穩,出現半脱位、膝反張等。故在進行患側運動之前,應先做健側以瞭解正常的關節活動範圍,並預防健側關節攣縮。
2. 在伴有關節疼痛和攣縮的患者,被動運動的幅度以患者感到輕度的可忍受的疼痛為度。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肌肉收縮使被動運動困難。粗暴的運動可引起骨折(尤其是高齡、長期卧牀伴骨質疏鬆者)、軟組織損傷及異位骨化。
3. 被動運動緩慢地進行,因快速的活動可激發拮抗肌痙攣性收縮,妨礙活動。
4. 進行被動運動時,足背屈應重點進行。
5. 支具佩戴時應選擇適合患者的尺寸,防止局部長時間壓迫。
6. 跟據患者情況按照康復方案及專業醫務人員的指導,每天堅持進行踝關節關節的康復功能練習,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開始運用患側肢體,以儘快恢復功能。
7. 自己練習時應採取防護措施如藉助枴杖、身邊可借力的物品等進行保護,防止跌倒。

跟腱攣縮鑑別診斷

關節攣縮還要和關節強直(骨性關節活動障礙)及痙攣所引起的關節活動障礙鑑別。

跟腱攣縮預防

預防攣縮比治療攣縮容易得多,關節固定3周以內其攣縮是可逆的,固定40天以上恢復緩慢,如固定180天以上則是不可逆的。所以應儘早介入關節活動,預防跟腱攣縮的發生。
參考資料
  • 1.    王茂斌.腦卒中的康復醫療.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91-393.
  • 2.    周謀望,陳亞平,葛傑. 骨關節損傷與疾病康復治療方案及圖解.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56,165,174.
  • 3.    服部一郎.康復技術全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