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距離説

鎖定
西方美學理論之一,由瑞士布洛在其《作為藝術要素和審美原則的“心理距離”》一文中提出,認為創造和欣賞美的基本原則是與對象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這種距離不同於實際空間距離的內省的發現。距離太近容易引起實用功利目的心理距離,失去美感;距離太遠則看不清楚,也不美。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進行審美欣賞和創造。
這種距離不是觀賞者與藝術品之間的實際空間距離,而是一種美學上的心理距離,是一種介於我們自身和那些作為我們感動的根源或媒介的對象之間的距離。
中文名
距離説
提出者
瑞士布洛
代表人物
愛德華·布洛
代表作
藝術要素、審美原理的“心裏距離

目錄

距離説簡介

距離説代表人物

距離説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學家愛德華·布洛,他的代表作為《作為藝術因素與審美原則的“心理距離 説”》(1912年)。

距離説主要內容

距離説認為審美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即所謂的“距離產生美”,要擺脱功利的、實用的考慮,用一種純粹的精神狀態來關照對象,才能產生美感;距離過遠或過近都無法引起美感。
心理距離、超越功利)
心理距離的形成有時依賴於時空距離的拉開。

距離説事例

比如清代袁枚的印文:錢塘蘇小是鄉親;比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風流佳話,就是得益於時間距離。
不能拉開心理距離是無法進行審美活動的。比如對莎士比亞悲劇《奧賽羅》的欣賞。奧賽羅受伊阿古的挑撥(因不滿提拔凱西奧任副將),懷疑妻子不貞,殺死了她。如果讓懷疑妻子不忠的丈夫去欣賞,他是無法進入審美欣賞的境界的。同樣,1825年意大利佛羅倫薩劇場裏的悲劇也能説明問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與布萊希特的不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