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

鎖定
距離向量路由協議(英語:distance-vector routing protocol),為路由協議中的兩大分類之一,這類協議採用距離向量(distance-vector,縮寫為DV)算法來決定報文交換的路徑。包括貝爾曼-福特算法,Ford–Fulkerson algorithm與DUAL FSM等算法,都被歸類於距離向量算法中。
中文名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
外文名
distance-vector routing protocol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簡介

距離向量路由協議(英語:distance-vector routing protocol),為路由協議中的兩大分類之一,這類協議採用距離向量(distance-vector,縮寫為DV)算法來決定報文交換的路徑。包括貝爾曼-福特算法,Ford–Fulkerson algorithm與DUAL FSM等算法,都被歸類於距離向量算法中。
這類協議包括路由信息協議(RIP)及內部網關協議(IGP)等。在這類協議中,路由器需要週期性與相鄰的路由器交換更新通告(routing updates),動態建立路由表,以決定最短路徑。 [1]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貝爾曼-福特算法

貝爾曼-福特算法(英語:Bellman–Ford algorithm),求解單源最短路徑問題的一種算法,由理查德·貝爾曼(Richard Bellman) 和萊斯特·福特創立的。有時候這種算法也被稱為 Moore-Bellman-Ford 算法,因為Edward F. Moore也為這個算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它的原理是對圖進行
次鬆弛操作,得到所有可能的最短路徑。其優於迪科斯徹算法的方面是邊的權值可以為負數、實現簡單,缺點是時間複雜度過高,高達
。但算法可以進行若干種優化,提高了效率。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算法

貝爾曼-福特算法與迪科斯徹算法類似,都以鬆弛操作為基礎,即估計的最短路徑值漸漸地被更加準確的值替代,直至得到最優解。在兩個算法中,計算時每個邊之間的估計距離值都比真實值大,並且被新找到路徑的最小長度替代。 然而,迪科斯徹算法以貪心法選取未被處理的具有最小權值的節點,然後對其的出邊進行鬆弛操作;而貝爾曼-福特算法簡單地對所有邊進行鬆弛操作,共
次,其中
是圖的點的數量。在重複地計算中,已計算得到正確的距離的邊的數量不斷增加,直到所有邊都計算得到了正確的路徑。這樣的策略使得貝爾曼-福特算法比迪科斯徹算法適用於更多種類的輸入。
貝爾曼-福特算法的最多運行
大O符號)次,
分別是節點和邊的數量)。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偽代碼表示

procedure BellmanFord(list vertices, list edges, vertex source)
   // 該實現讀入邊和節點的列表,並向兩個數組(distance和predecessor)中寫入最短路徑信息

   // 步驟1:初始化圖
   for each vertex v in vertices:
       if v is source then distance[v] := 0
       else distance[v] := infinity
       predecessor[v] := null

   // 步驟2:重複對每一條邊進行鬆弛操作
   for i from 1 to size(vertices)-1:
       for each edge (u, v) with weight w in edges:
           if distance[u] + w < distance[v]:
               distance[v] := distance[u] + w
               predecessor[v] := u

   // 步驟3:檢查負權環
   for each edge (u, v) with weight w in edges:
       if distance[u] + w < distance[v]:
           error "圖包含了負權環"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路由協議

路由協議(英語:Routing protocol)是一種指定數據包轉送方式的網上協議。Internet網絡的主要節點設備是路由器,路由器通過路由表來轉發接收到的數據。轉發策略可以是人工指定的(通過靜態路由策略路由等方法)。在具有較小規模的網絡中,人工指定轉發策略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具有較大規模的網絡中(如跨國企業網絡、ISP網絡),如果通過人工指定轉發策略,將會給網絡管理員帶來巨大的工作量,並且在管理、維護路由表上也變得十分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動態路由協議應運而生。動態路由協議可以讓路由器自動學習到其他路由器的網絡,並且網絡拓撲發生改變後自動更新路由表。網絡管理員只需要配置動態路由協議即可,相比人工指定轉發策略,工作量大大減少。 [1]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路由信息協議

路由信息協議(英語: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縮寫:RIP)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IGP),為最早出現的距離向量路由協定。屬於網絡層,其主要應用於規模較小的、可靠性要求較低的網絡,可以通過不斷的交換信息讓路由器動態的適應網絡連接的變化,這些信息包括每個路由器可以到達哪些網絡,這些網絡有多遠等。
雖然RIP仍然經常的被使用,但是由於收斂慢和支持的廣播網絡規模有限等缺點,許多人認為它將會而且正在被諸如OSPF和IS-IS這樣的路由協議所取代。當然,我們也看到EIGRP,一種和RIP屬於同一基本協議類但更具適應性的路由協議,也有被使用。 [1] 
參考資料
  • 1.    Tamara Dean (2009). Network+ Guide to Networks. Cengage Learning. p. 275. ISBN 978142390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