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跛,漢語一級字 [3]  ,讀作bǒ,部首是足,五筆是khhc,其本意為瘸,腿或腳有毛病。 [1-2]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khhc|khby
倉    頡
rmdhe
鄭    碼
jixi
出    處
説文
注    音
ㄅㄛˇ
異體字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筆順編號
251212153254
四角號碼
64147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1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形聲。從足,皮聲。本義:瘸,腿或腳有毛病
walk lamely
跛,行不正也。——《説文》
立毋跛。——《禮記·典禮上》
眇能視,跛能履。——《易·履卦》
此獨以跛之故。——《淮南子·人間訓》
跛足(腳殘廢有病。同跛腳、瘸腿);跛蹇(一腳殘廢);跛蹩(跛行);跛蹶(失足跌倒)
名詞
瘸腿的人
lame person
盲跛不能講,死亡在遲速。——梅堯臣《田家語》
眇跛(瞎子與瘸子)
(參考資料: [1] 

古籍釋義

〔古文〕㝿《唐韻》布火切《集韻》《韻會》《正韻》補火切,𠀤音播。《説文》行不正也。一曰足排之。《篇海》足偏廢。《易·履卦》跛能履。《禮·問喪》跛者不踴。《穀梁傳·成元年》衞孫良夫跛。
廣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兵媚切,𠀤音賁。偏任也。《禮·曲禮》立毋跛。《注》跛,偏也。
《禮器》有司跛倚以臨祭。《注》偏任為跛,依物為倚。
《集韻》滂禾切,音頗。人名。《類篇》楚有薳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