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跑酷族

鎖定
跑酷,即為Parkour,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法國,源於法文“parcourir”,直譯就是“到處跑”,包含了“超越障礙訓練場”之意。跑酷族就是把整個城市當作一個大訓練場,一切圍牆、屋頂都成為可以攀爬、穿越的對象,特別是廢棄的房屋。“跑酷”經典動作:金剛跳、前空翻、蹬牆後空翻。
中文名
跑酷族
外文名
Parkour
誕生時間
上世紀80年代
誕生地點
法國

跑酷族跑酷簡介

跑酷是一項追求超越障礙的極限運動,整個城市都可被當作一個大訓練場,一切圍牆、屋頂都成為可以攀爬、翻越的對象。跑酷緣起於法國,近年來傳入中國,如今在北京、上海、重慶等眾多城市均有熱愛者,但並不普及。

跑酷族跑酷起源

“跑酷”(Parkour)最初由越戰中的法國士兵發起,2002年在英國開始盛行,後來大衞·貝利(DavidBelle)把它發揚光大。法國電影《暴力街區》即是展示Parkour街頭文化 , 主 角 David Belle是 LeParkour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人體是從事這項運動的唯一的工具,對所有人來説,這就是運動的規則,因為它結合了所有人體的自然能力,比如跑、跳、攀爬等。這是一項能夠開發人類潛在運動能力的體育活動。

跑酷族跑酷哲學

生活就像是由障礙和挑戰所組成的,人生就是學會克服的過程。如果你精通Parkour,那你的人生就會得到更多的東西。瞭解Parkour的哲學比表現出簡單的動作重要得多。

跑酷族地域發展

跑酷族上海

上海的跑酷運動目前尚處於一種亞文化狀態,一方面知道跑酷的人不多,另一方面知道跑酷的人也並不一定真正瞭解跑酷。就拿上海跑酷社團極躍社來説,雖然現在已有200多名社員,但是經常聚在一起練習的核心社員只有20多人。不少網友都是看了跑酷的視頻,覺得很酷很炫,一時心血來潮就加盟了。可是練了一個月甚至一個星期,發現與自己想像的不一樣,就放棄了。
因為這種小眾、亞文化狀態,上海跑酷活動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成立四年來,其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場地。跑酷的練習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需要比較專業的類似於體操房那樣的場地進行練習。然而目前上海跑酷玩家以學生為主,有限的資金讓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場地。而沒有場地練習就意味着不能提高技術,沒有技術就意味着找不到贊助商,由此導致惡性循環。
因此,極躍社的核心會員在慎重考慮後,決定選拔一批技術比較強的主力隊員成立上海跑酷俱樂部。俱樂部將走商業化的模式,吸引商業表演機會、吸引贊助商,希望以此來解決社團的資金問題,從而推動社團的發展以及跑酷的推廣工作。

跑酷族北京

京滬兩地理念存認同差異
相比較而言,北京的中國跑酷俱樂部其商業運作就顯得比較成熟。俱樂部成員大多數是專職跑酷者,他們有專業的場地進行練習,還有專職的外聯人員與各贊助商接洽,承接各種商業走秀、拍廣告和影視作品,資金運轉比較理想。
上海的跑酷社團——極躍社的社長老邱感言,從純粹的商業運作角度,他是非常欣賞中國跑酷俱樂部的,他們也許是中國目前商業運作最成功的團隊。不過,説到跑酷本身,老邱認為中國跑酷俱樂部對跑酷的演繹與自己所理解的跑酷存在一定差距。“他們玩的東西太過花哨,添加了很多空翻的技巧。”確實,在中國跑酷俱樂部的訓練場地裏,一排4人直直地向一堵牆跑去,然後像武俠電影裏一樣,利用慣性,人橫着踩上牆壁,在一個漂亮的後空翻後完美落地。對於俱樂部的很多人來説,這只是最基本的動作,當奔跑中遇到障礙物時,可以利用這樣的動作迅速騰飛,避開或跨越障礙物。然而,老邱卻認為這樣的動作太累贅,脱離了跑酷快速穿越的本質。

跑酷族比賽項目

中國極限運動協會的副秘書長劉青稱,跑酷目前在中國只能算是一種新興的小眾運動項目。很多人對於跑酷的瞭解大多是通過一些視頻和影視作品,他們通常看到的都是最炫的一面,甚至是影視作品裏誇大的一面。其實,跑酷對於身體的要求相當高,並不適合所有人。
目前,中國極限運動協會正對跑酷進行調研,希望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把它列入正式的極限運動比賽項目中。當然,如果要把這項運動納入到絕大多數人都能參與的體育運動裏,在比賽的項目和規則的制訂上都需要有一定的考量。
一些跑酷愛好者在期盼比賽的同時,也提出了疑問和顧慮。有人認為跑酷沒法比賽,因為目前還沒有規定動作和標準,各個跑酷者擅長的東西也不一樣,沒法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也有人提出,在比賽中如果出現突發情況,誰來負責?這些問題,都是跑酷活動在今後的發展中需要探討和解決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