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跋语

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
展开2个同名词条
跋语是附在书画、文集等作品末尾的题词,用于说明创作背景、评价内容或记录相关事件 [1-2]。其形式灵活,常见于古籍、艺术作品及近现代文献中,如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记载的元人《育婴图》摹本跋语,以及冰心在《悼郭老》中提及的郭老赠条幅跋语 [3-4]。与“序言”等前置性文字不同,跋语通常以总结性内容为主,并常与“前言”“弁言”等形成对应关系 [2] [4]
拼    音
bá yǔ [2]
反义词
序言 [4]
例证来源
胡应麟、沈德符、冰心 [3-4]
相关术语
前言、弁言、引子、序言 [2] [4]
内容校验
权威书籍 [2]

定义与特点

播报
编辑
跋语是附加在书画、古籍、文集等作品末尾的题词,其内容可涵盖创作说明、鉴赏评述或补充信息 [1-2]。其核心特征为“后置性”,与“序言”等前置文字构成呼应关系 [4]

历史例证

播报
编辑
明代文献中已广泛使用跋语形式。例如:
  1. 1.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记录了元人《育婴图》摹本上的跋语,展现了其作为艺术评注的功能 [3-4]
  2. 2.
    沈德符《野获编补遗》提到跋语用于说明《重刊闺范序》的修订背景,凸显其史料价值近现代作品中,冰心在《悼郭老》中提及郭沫若所赠条幅上的跋语,体现了该形式在现当代文化中的延续 [3-4]

相关术语

播报
编辑
跋语常与“序言”“弁言”“引子”等术语并列使用。其中:
  • 序言:指作品开篇的引导性文字 [4]
  • 跋语: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 [1-3]
  • 跋语:指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