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趾板

鎖定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中佈置在面板周邊、坐落於地基上的混凝土結構,又稱墊座。趾板通過設有止水的周邊縫與面板連為一體,形成壩基以上的防滲體,同時又與經過基礎處理後的基岩連結,封閉地面以下的滲漏通道,從而使上、下防滲結構連為整體。其主要作用除防滲外,還作為基礎灌漿的蓋板和麪板的基座。
中文名
趾板
外文名
plinth
作    用
防滲
種    類
平趾板方案
重要參數
趾板寬度、趾板厚度、翹頭尺寸

趾板佈置形式

(1)平趾板方案,趾板是面板壩防滲體系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滲,即將防滲牆和地基帷幕聯結起來形成防滲體。即趾板面等高線垂直於趾板基準線。 [2] 
(2)趾板面等高線垂直於壩軸線;
(3)趾板面等高線適應開挖以後的巖面。後兩種方案對於減少開挖量是非常有利的,但對後續施工比較麻煩。

趾板結構尺寸參數

趾板寬度、趾板厚度、翹頭尺寸。根據規範要求,趾板寬度是按趾板處於岩層的風化位置,按地基允許水力梯度來確定的,也有采用“4.5+x”(即趾板寬度4.5m、趾板下游設置砼防滲板)來滿足允許水力梯度的;趾板厚度按規範要求,最小不能小於0.3m,高壩不小於0.5m;趾板翹頭尺寸,主要根據滑模起止長度(一般大於0.8m)和趾板端部堆石體最小堆石厚度(不小於0.9m)確定。

趾板基礎要求

趾板基礎要求坐落在堅硬的基岩、或經工程措施處理後的基岩上。趾板線佈置要儘量平順,避開斷裂發育、風化強烈、夾泥以及岩溶等不利的地質結構,儘可能減少開挖和基礎處理工程量。有的趾板設於礫卵石地基上,下部與混凝土防滲牆連接,需特別注意做好接縫。

趾板構造要求

趾板的水力坡降要求可由增設下游防滲板或採用截水牆、連接板等方式得到滿足。趾板的厚度與其相鄰面板大致同厚,一般為30~100cm。趾板配筋的目的是為了限制裂縫的開展,在頂部設單層雙向鋼筋,各向配筋率為0.3%~0.4%,軟基上的趾板一般按彈性地基梁計算,採用較高的配筋率。
趾板一般不作穩定分析。當採用高趾牆時,則需進行穩定和應力分析。穩定分析採用剛體極限平衡法,設計荷載有:垂直水荷載、水平水荷載、自重、揚壓力、堆石壓力和摩阻力。計算中,趾板下游堆石壓力按主動土壓力計,不考慮面板對趾板的作用力及趾板錨筋的作用。 [1] 
參考資料
  • 1.    徐乾清.中國水利百科全書: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1671
  • 2.    範瑞瑜主編.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實施方案編制與工程設計 第2部 工程設計[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15.1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