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趨蹡

鎖定
趨蹡,漢語成語,拼音qū qiāng,意思是形容朝拜、進謁時步趨中節。
中文名
趨蹡
拼    音
qū qiāng
注    音
ㄑㄩ ㄑㄧㄤ
釋    義
形容朝拜、進謁時步趨中節

目錄

趨蹡解釋

(1).形容朝拜、進謁時步趨中節。(2).奔走侍奉。(3).猶踉蹌。 [1] 

趨蹡出處

南朝 梁 沉約 《腳下履》詩:“丹墀上颯沓,玉殿下趨蹡。”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四折:“又不曾趨蹡天子堂,又不曾圖畫功臣像。”《古今小説·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簪笏隨朝,眾聖趨蹡分左右。”參見“ 趨蹌 ”。
清 張雲璈 《轉饟行》:“即今名實全不副,更無一卒來趨蹡。”參見“ 趨蹌 ”。
行步不穩貌。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忽一醉卒趨蹡而前曰:‘我能齎檄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