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武靈王

(先秦時代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

鎖定
趙武靈王(?-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趙國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先秦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前325年 - 前298年在位),趙肅侯之子 [12]  [85] 
趙雍親政後,因趙國於中原諸侯爭霸戰爭中常年不利,且趙國疆界常受鄰近諸侯國威脅,及遊牧民族侵擾,遂奮發圖強,提倡胡服騎射,並在趙國北部與遊牧民族交界地區訓練騎兵,改變了戰國時代的作戰方式,因此有觀點認為他是中國騎兵的始祖 [79]  。此後採取連結秦、楚、宋以牽制齊、魏、韓等國的策略,趁諸國混戰之際持續進攻中山國,將其徹底攻滅 [67]  。在此期間,巡行北疆,收服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築“趙長城”於陰山下,拓地千里 [82]  ,使趙國國勢為之一振 [9-10]  ,成為與齊、秦並列的強國 [35]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趙雍將王位讓給次子趙何,由其主持國政,自己則專注于軍事,稱“主父”。但他傳位的行為,卻引發長子趙章一黨與趙何一派的矛盾。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亂爆發,趙雍於動亂中被圍困長達三個多月,最終餓死行宮 [76]  。死後追諡“武靈”。
趙雍深謀遠慮,推行胡服騎射,在中原諸國中首創作為獨立兵種的騎兵部隊,推動了作戰方式的變化。其鋭意進取的革新精神影響深遠 [85] 梁啓超稱其為自黃帝以後的“中國第一雄主 [2] 
全    名
趙雍
別    名
趙武靈王
主父
諡    號
武靈
所處時代
戰國時代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趙國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95年
在位時間
公元前 325年 至 298年
前    任
趙肅侯
繼    任
趙惠文王
主要成就
推行“胡服騎射”,增強趙國國力
吞滅中山國,收服林胡樓煩,北拓疆域千里
修築“趙長城

趙武靈王人物生平

趙武靈王承襲父位

趙雍是趙肅侯趙語之子。趙肅侯二十四年(前326年),肅侯去世,趙雍繼承父位。、秦、等五個諸侯國各派鋭師萬人來參加會葬。 [12] 
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魏惠王帶領太子嗣、韓宣惠王帶領太子倉到趙國的“朝信宮(今河北邢台信都)”,以祝賀趙雍登基。同年,趙雍任用陽文君趙豹相邦 [13] 
趙雍即位之初,因年少而不能處理朝政,由博聞之師三人和左右司過三人輔佐。到他能親自上朝聽政時,首先向肅侯時期的重臣肥義請教,增加他的俸祿。對於趙國國內年老壽高的人,則每月致送禮物。 [13] 

趙武靈王中原博弈

趙武靈王三年(前323年),魏相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的合縱運動,使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國。趙雍説:“沒有王的實質,怎敢佔據王的名號!”只令國人稱自己為“君”(一説趙雍取消王號稱君在趙武靈王八年 [50]  )。 [14]  [48] 
趙武靈王四年(前322年),趙雍與韓宣王在區鼠相會。第二年(前321年),他迎娶韓國王室的女子為夫人。 [15] 
趙武靈王雍塑像
趙武靈王雍塑像(3張)
趙雍即位之初,趙國屢次敗於齊、秦之手,損失慘重。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就在趙雍即位的第二年,趙將趙護被魏國擊敗,韓舉被齊國在平邑擊敗,韓舉被俘(一説被殺),平邑、新城被攻佔 [47]  。趙武靈王八年(前318年),趙國參與的五國合縱伐秦活動失敗,三晉聯軍攻至函谷關外,被秦軍擊退,隨後秦軍在庶長樗裏疾的率領下出函谷關長驅直入,於次年(前317年)大敗三晉聯軍於韓國的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聯軍被斬首八萬餘級,趙公子渴參與此役 [51]  。同年,齊國乘趙、魏為秦大敗之時,於觀澤敗趙、魏軍 [52]  。趙武靈王十年(前316年),趙國的中都和西陽被秦國攻佔。趙武靈王十一年(前315年),一作趙武靈王十三年(前313年),秦將樗裏疾攻佔藺地,俘虜趙將趙莊(一作“將軍英” [4]  “趙將泥” [53]  “莊豹” [60]  )。趙武靈王十四年(前312年),趙將趙何攻魏。 [17]  [35]  [50] 
與此同時,趙雍利用燕、秦兩國局勢動盪的機會,積極干涉兩國的內政。趙武靈王十一年(前315年),燕國相國子之掌權三年,燕太子平、將軍市被企圖聯繫齊宣王攻子之,齊宣王同意。於是,太子平與市被攻擊子之,不勝。後擁戴子之的百姓發起反攻,太子平、市被戰死。趙雍聞訊,派人迎立在韓國的燕國質子公子職。齊將匡章引軍入燕,齊軍殺死了子之和燕王噲。齊軍獲勝後,並無撤回之意,且大肆擄掠,引起燕人的極大不滿 [58]  。齊國攻燕,使趙雍送公子職為燕王的計劃受阻,因而他派趙莊負責圖謀合縱伐齊,以保存燕國。同時採納樂毅的建議,以河東地向齊國交換燕地,激起楚、魏等國對齊的憎恨,兩國分別派出負責外交的召滑惠施出使趙國,請求“伐齊而存燕” [59]  。自此,三國合縱達成。為配合這一行動,趙雍派樂池護送公子職回燕,遙立為王(即燕昭王 [18]  。此時,在內外壓力下,齊宣王被迫從燕國撤兵,由此使燕國得以保存。 [54] 
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陽舉鼎絕臏而死。秦武王無子,故趙雍在他死後,派代相趙固到燕國迎接秦公子嬴稷回秦。最後嬴稷被立為秦王,即秦昭襄王。 [19] 
為改變趙國東西臨敵的不利局面,趙雍在推行胡服騎射而攻取中山時,決定採用“結秦連宋之交”的策略。趙惠文王元年(前298年),當孟嘗君田文入秦以後,趙雍派大臣金投入秦,請秦昭襄王免除孟嘗君的相職,而代以趙國大臣樓緩,同時派仇赫入宋國為相。樓緩曾贊助推行胡服而略取中山的措施,主張趙聯合秦、楚。而宋康王為了對抗齊的兼併,正很需要秦、趙兩大國的幫助。秦國為了打敗齊、韓、魏三國的合縱攻勢,也需要趙、宋兩國在東方對齊的牽制,因而秦、趙、宋和齊、韓、魏對峙的局勢就形成了。正如時人對周最所説:“仇赫之相宋,將以觀秦之應趙、宋,敗三國(齊、韓、魏)。” [38]  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國感到聯合秦國對趙不利,再派仇赫到秦,請秦昭襄王罷去樓緩相位,改以魏冉為秦相 [39]  [35] 
總的來説,趙雍這時採取聯秦抗齊的策略,目的在於防止齊、秦聯合而對趙不利,這樣可以維持齊、秦對峙戰鬥的局勢,使兩國都疲於戰鬥,無力干預趙攻滅中山的戰事。實際上,趙雍巧妙利用了齊、秦鬥爭的局勢,順利推動了滅亡中山和攻略胡地,進一步推行胡服騎射的步伐,這為趙國的壯大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35]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主詞條: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騎射像
趙武靈王騎射像(3張)
趙國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面同匈奴相鄰,西北又同林胡樓煩接壤。這些遊牧部族經常以騎兵侵擾趙國,破壞趙國邊地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為加強邊防,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年),趙雍實行軍事改革,命令軍隊採用胡人服飾,改穿短裝,束皮帶,用帶鈎,戴着插有貂尾或鳥羽的武冠,穿皮靴,藉以發展騎兵,訓練在馬上射箭的作戰技術。雖然這場改革側重於軍事方面,實際上就是政治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這時肥義等大臣是改革的支持者,貴族公子成、趙文、趙燕、趙造等人是反對者:公子成認為不該“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趙文認為“衣服有常,禮之制也”;趙造認為“聖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變俗而動”。趙雍駁斥了這些謬論,提出:“理世不必一道,便國不必法古”,“以古制今者,不達於事之變”。後來趙國在攻取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之後,把它改為“騎邑”,用來訓練騎兵,大臣牛贊又出來反對,聲稱“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趙雍當即加以駁斥,認為“古今異利,遠近異用”,“今重甲修兵不可以逾險,仁義道德不可以來朝”。 [35] 
趙雍推行胡服是逐步推廣的,先是以身作則,推廣於家族中和朝廷上,再推廣到官府中和軍隊中。他嚴厲駁斥了貴族中原有守舊的思想,從而提倡革新進取的政策。胡服是胡人便於騎射的服裝,推行胡服是為了學習胡人騎射的戰鬥技術,從而增強趙國的兵力。趙雍推行胡服騎射,是親自帶頭集中精力來進行的,是有計劃而親自逐步貫徹的。他不但攻取中山和攻略胡地,藉此擴大領土,而且使這些遊牧部族服從;還收編了林胡和樓煩的騎兵,藉以增強兵力,使趙國從此成為與齊、秦並列的強國之一。 [35] 
圖冊部分參考資料 [33] 

趙武靈王北向開疆

趙與中山的大體勢力範圍 趙與中山的大體勢力範圍 [37]
戰國時期,北方的中山國正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阻隔了趙國四個重鎮代郡、邯鄲、上黨郡與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之間的交通。且趙國是一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的國家,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分裂趨勢,中山國的橫亙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對全國的控制更加不力。因此,早在趙武靈王三年(前323年),趙雍在鄰近中山的(今河北柏鄉北)築城,以防備參與“五國相王”活動的中山國。 [16]  [48] 
趙武靈王六年(前320年),趙雍在鄰近中山、燕、齊的安平(今河北安平)設郡防守。 [49] 
趙武靈王十七年(前309年),趙雍改建邯鄲“大城”東北部已廢置的宮室為苑圃,取名九門,並在苑圃中新建供遊樂的叢台。他可以由此登高瞭望齊與中山之境。 [61-62] 
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年),就在施行“胡服騎射”的同年,攻中山到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趙雍還前往代地,再北至大草原(即古人稱“無窮”之地),西抵黃河,登上黃華山(有學者認為是今賀蘭山)頂,對所至地區進行考察 [83]  。次年(前306年)攻中山到寧葭(河北石家莊西北)。同時,趙雍在攻取原陽、改設“騎邑”後,訓練大量騎兵,從而得以西取胡地到榆中(今陝西榆林以北地區),迫使遊牧於此的林胡王獻馬,歸屬於趙國;又命代相趙固兼管林胡部族,收編林胡的軍隊。他還分別派樓緩出使秦國,仇液出使韓國,王賁出使楚國,富丁出使魏國,趙爵出使齊國,設法在外交上孤立中山國 [69]  [63]  [65]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前305年),趙大舉攻中山,由趙雍親率右(趙袑)、左(許鈞)、中(公子趙章)三軍,並由將軍牛翦率戰車、騎兵,趙希率林胡和代地的軍隊,會合於曲陽(今河北曲陽西北),向北攻到恆山的華陽,向南攻到石邑、封龍(今河北石家莊西南)、鄗(今河北高邑東)等地。中山王以割讓四座城邑為條件求和,趙雍允諾,罷兵回朝。 [35]  [66] 
趙武靈王二十二年(前304年),趙軍攻取了榆中以北黃河上游的河宗氏和休溷諸貉之地,設置了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和雲中郡,將“吏大夫奴遷於九原”,並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等一律穿當地貉族住民的服飾(貉服,與胡服大同小異)。 [35]  [36] 
此時,趙雍乘秦、齊二強對峙連年,兩國先後拉攏韓、魏發動合縱、連橫戰爭之時機,圖謀攻滅中山。先是乘孟嘗君田文合縱,齊、魏、韓連年伐楚之時,於趙武靈王二十三年(前303年)發兵攻中山。同時,趙雍採取連結秦、楚、宋的策略,以牽制齊、魏、韓等國,得以從容連續進攻中山。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前301年),中山軍在趙國的攻勢下戰敗,中山君被迫逃奔齊國,次年(前300年),趙雍繼續攻取剩餘的中山城邑,使趙國疆土北至燕,西至雲中九原(一説擴地於此的時間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即前302年 [21]  [63]  )。 [66]  [67] 
待齊、魏、韓三國合縱攻秦時,他採取觀望態度,並繼續攻擊中山,取扶柳(今河北冀縣西北)。趙惠文王二年(前297年),趙雍巡行新得之地,出代地之後,在西河地區遭遇樓煩王,趁勢收編了樓煩的軍隊。趙惠文王三年(前298年)直抵橫貫中山的命脈滹沱河一帶 [69]  [70]  。同年,趙國完全攻滅中山國,趙雍遷中山君尚於膚施(今陝西榆林南) [73]  。自此之後,從邯鄲到中山國都靈壽再到代地的道路暢通無阻。趙雍凱旋後,論功行賞,大赦天下,設宴聚飲五日,以示慶祝。 [35]  [27]  [67] 
趙雍不但推行了胡服騎射,攻取得大片胡地和中山土地,拓地千里 [82]  ,而且收編了林胡和樓煩的軍隊,使趙國的軍事力量大為加強。 [35] 

趙武靈王壯年退位

趙雍的第一位夫人韓氏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下公子趙章。後來,韓夫人去世。趙武靈王十六年(前310年),趙雍得到美女吳娃,深為寵愛。吳娃生一子趙何(後來的趙惠文王),而趙雍也將吳娃立為王后,後世稱“惠後”。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前301年),吳娃去世,趙雍派周袑身着胡服,教導趙何。 [3]  [67]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五月,趙雍在東宮舉行盛大朝會,將王位禪讓給趙何。以肥義擔任國相,與羣臣輔助新王。趙雍則使用主父的稱號。 [25]  趙雍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即由趙何處理國政,自己則全心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以實現“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的志向。 [26]  他且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權平穩的交給接班人。但是他的這番設想卻造成了趙國的內亂。

趙武靈王餓死沙丘

主詞條:沙丘之亂
公子趙章本來頗為趙雍喜愛。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前305年)攻伐中山時,趙章被委以統率中軍的重任 [66]  。他為人“素侈”,心中不服其弟為王。 [28]  [77] 
趙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趙雍以東安陽(今河北陽原東南)封趙章為代安陽君,派田不禮為相 [28]  李兑聞訊後,找到肥義,認為趙章身體強壯,意氣驕橫,黨羽眾多,對權力的慾望強烈,再與為人殘忍好殺而又驕橫的田不禮合謀,將有陰謀亂事發生。如果亂事發生,則肥義作為重臣將首當其衝。因此他建議肥義將國事交給公子趙成,自己稱病不出。肥義認為自己受主父重託,定當盡忠輔佐趙何,於是未採取李兑的建議。隨後李兑多次聯繫趙成,以防備田不禮叛亂。而肥義也擔憂變亂將起,於是囑咐將軍信期(又名高信)説:“從今以後,如果有召見大王的,一定要先見我的面,我將先用自身抵擋他,沒有變故大王才能進來。” [74] 
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雍朝見羣臣,讓趙何聽朝,而自己在旁邊觀察窺探羣臣和宗室貴族的禮儀。他看見趙章萎靡不振,反在北面稱臣,受弟弟的指使,內心憐憫,打算把代郡分給趙章,讓他也稱王。但這個計劃還未決定就中止了。同年,趙雍與趙何同遊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分居兩宮。 [20] 
趙武靈王墓 趙武靈王墓
此時,趙章、田不禮圖謀作亂。趙章借用趙雍的令符,請趙何到主父宮議事。肥義感到事請不對,於是按照之前的計劃,自己先入宮,不幸被趙章等殺死。信期見肥義未歸,便率軍攻擊趙章、田不禮及其黨徒。李兑與趙成很快也從邯鄲率軍趕到沙丘,參與平叛。在他們的進攻下,趙章、田不禮戰敗,趙章敗退到主父宮,趙雍開門接納他。李兑、趙成等圍主父宮,誅殺趙章及其黨羽。趙成、李兑商議道:“因為趙章的緣故包圍了主父,如果解除了包圍,我們就要被主父滅族了。”於是就繼續圍困主父宮,並向宮人下令“後出來的滅族”,宮中的人全都出來,只留下趙雍一人。趙雍被圍內宮,欲出不得,存糧很快耗盡,被迫掏鳥窩找幼雀來充飢。就這樣過了三個多月之後,趙雍被活活餓死在主父宮中 [76]  。趙成在確定趙雍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發佈訃告向諸侯報喪。 [20] 
趙雍死後,被安葬於代郡某地(該地漢朝時被命名為靈丘)。 [4] 

趙武靈王為政舉措

趙武靈王政治

  • 拒絕稱王
趙雍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在“五國相王”後改變名不符實的王號,令國人稱自己為君。“ [14]  當時趙國徒有王之名,而無王之實,四面受敵。緩稱王,既可以避免樹大招風帶來的麻煩,又可以積蓄實力。
  • 大朝信宮
胡服騎射後,趙雍在信都的信宮(邢台)大會天下諸侯,就是召集諸侯定期過來開會。《史記·趙世家》記載:“梁襄王與太子嗣、韓宣王與太子倉來朝信宮(今河北邢台)”,又説“(趙雍)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 [4] 
  • 任用賢才
趙雍在位時,任用諸多賢才,如肥義樂毅趙豹趙成、趙莊、樓緩、趙固、仇液(仇赫)、周袑、牛翦、趙造、趙文、趙俊、趙爵、王賁等 [4]  [63]  [64]  ,這些人都為趙國的強盛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趙武靈王軍事

  • 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趙國常遭受遊牧部落騎兵進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趙雍決定“以胡制胡”,在邯鄲城提出“着胡服”“習騎射”的主張,下令全國人民拋棄長袍寬袖,改着胡服;淘汰戰車,改習騎馬射箭,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他將貴族私藏的、不在國家户籍的奴隸遷往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和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的騎邑,為在那裏訓練的騎兵服務。趙雍對國內尚不聽從國家號召胡服的,採取強制措施。 [21]  [35]  [82] 
今人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今人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6]
“胡服騎射”順應了戰爭方式由“步戰”向“騎戰”發展的趨勢,是繼步卒勃興取代車兵甲士的傳統地位後,春秋戰國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影響的事件。由於輕裝騎兵速度迅捷、運動靈活、攻擊性強,特別適宜於在內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區作戰。延至後世,騎兵更成為封建國家的重要兵種之一。通過“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強大軍隊,此後國勢大盛,成為戰國後期可與秦抗衡的強國。因此,有觀點認為趙雍是中國騎兵的始祖。 [79] 
胡服騎射既是軍事改革,也是思想觀念上的更新,其影響所及,有力地推動了政治、經濟領域的變革。通過這一改革,封建制度在趙國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78] 
  • 開疆拓土
趙武靈王攻取胡地與中山示意圖 趙武靈王攻取胡地與中山示意圖 [35]
趙國經過趙雍對人力、物力的重新整合,軍事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趙武靈王二十年(前306年),趙雍再次進攻中山,一直攻到了中山國都城靈壽(今河北平山)附近的寧葭(今河北獲鹿北),徹底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陘 [23] 
同年,趙雍趁秦國內戰正酣,西渡黃河,攻取了秦國與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區(今陝西北部與內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區),迫使遊牧於此的林胡王獻馬,並招募大量的林胡勇士,收編其軍。 [23]  趙惠文王二年(前297年),趙雍巡視剛剛奪取的雲中、雁門二郡,在西河收編了樓煩王的部隊,使其歸附趙國。 [27] 
趙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趙雍徹底滅亡中山國,將中山王遷往膚施(今陝西榆林)。 [24]  在佔領中山國後,趙雍便整理代郡和邯鄲之間的道路。不久,趙國境內的道路就通暢無阻了,各地的交流方便多了,促進了境內各民族間的交流。 [27] 
  • 修建長城
主詞條:趙長城
戰國趙長城遺蹟 戰國趙長城遺蹟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趙國奪取了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除代郡之外,建立了雁門郡(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寧武以北至內蒙古間地區)和雲中郡(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以南,長城以北之間),迫使林胡和樓煩大幅度地向北遷移。 [24]  趙雍派人修建了兩道長城,以阻止林胡和樓煩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內蒙古烏加河狼山一帶,第二道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包頭、呼和浩特至河北張北一線。 [67-68]  [80] 

趙武靈王外交

趙雍在位後期,趙國朝臣中有兩種不同的外交路線,大臣富丁主張聯合齊、魏攻秦,使得齊秦疲敝,這樣可使趙為天下重國。趙雍對此反對,認為這將使趙和齊、秦都疲弱,結果採用了大臣樓緩聯合秦、楚的主張,於趙惠文王元年(前298年)使樓緩入秦為相,仇赫入宋為相,聯合秦、宋兩國一併抗齊 [40]  。但在齊、魏、韓三國合縱攻秦時,“陽與秦合,而陰持兩端”,並在趙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與宋國共同起兵,會合齊、魏、韓三國向河東進攻,攻至鹽氏(今山西運城),迫使秦歸地於韓、魏 [72]  。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國又派仇赫到秦,請秦昭襄王免除樓緩相職,改以魏冉為秦相。 [35] 
趙雍聯秦抗齊的策略,成功達到讓各國因彼此相爭而無力干涉趙併吞中山、攻略胡地的目的。齊、秦對峙,各國捲入爭霸戰爭,也有利於趙雍的軍事改革。 [35] 

趙武靈王歷史評價

韓非:“淖齒之用齊也,擢閔王之筋;李兑之用趙也,餓殺主父。此二君者,皆不能用其椎鍛榜檠,故身死為戮,而為天下笑。……武靈王使惠文王蒞政,李兑為相,武靈王不以身躬親殺生之柄,故劫於李兑。” [75] 
  • 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4] 
  • 主父生縛,餓死探爵。 [34] 
司馬貞:“胡服雖強,建立非所。” [4] 
  • 夢裏琴聲得孟姚,英雄此韌恨難消。美人一入吳娃館,公子頻從主父朝。西上黃華河活活,北窮大漠草蕭蕭。雲中有路堪南襲,長使秦人氣不驕。 [7] 
  • 四戰功高屢致兵,河西攘地出長城。招來騎射三胡喪,馳入鹹關六園驚。上帝若能憐簡子,美人何得與娃嬴。英雄自作沙丘禍,霸業傷心競不成。 [7] 
趙武靈王雕像 趙武靈王雕像 [41]
朝鮮正祖李祘曾與李光憲討論道:“武靈王之變服騎射,以報中山之怨,盡亦非庸主所及。然棄中國之法,從夷狄之習,遂使先王之制變,而為伊川之被髮,一時之功,能敵後人之議歟。公子成所執固正,而卒乃聽命,此亦可謂權時以濟事者歟。世稱三代以上,皆用車戰,至武靈王始習騎射,然則武靈王之前,中國無騎射之法歟。”而李光憲回答:“武靈之廢衣裳而刱胡服,廢車戰而刱騎射,在其時則固可謂能知合變,而其為萬世無窮之弊則罪不可恕矣。公子成之持論不根,均之為失,何足道哉。三代之制,皆用車戰,則武靈之前,未聞有騎射之制矣。” [11] 
吳存禮:“閒來憑弔數春秋,閲盡滄桑土一抔。本藉兵爭百戰得,卻同瓦解片時休。祖龍霸業車中恨,主父雄心宮裏愁。唯有朦朧沙上月,至今猶自照荒邱!” [29] 
王悃:“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明於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 [30] 
梁啓超稱讚道:“自黃帝以後,數中國第一雄主,其武靈王哉!其武靈王哉!……吾以為靡趙武靈王,則五胡之禍,競見於戰國之際,未可知也。故武靈王實我族之大功臣也!舉朝實行胡服,得地改為騎邑,其所以振厲尚武精神者至矣!卒能大張軍國主義,收不世之功,若於中國求斯巴達,則其時之趙當之矣。乃至微服冒險,入秦庭,倏忽而來,倏忽而逝。鳴呼!武靈王其猶龍乎!” [2] 
內藤湖南:“若論最成功者,當是在秦之前就具有統一天下資格的趙武靈王。在他國國王皆為昏君之際,唯獨他堪稱賢明,以胡服騎射破胡。……然而不幸的是,他死於家庭內部事件。如果沒有這一事件,戰國形勢也許會為之一變。” [5] 
翦伯贊:“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牆。” [22] 
張舜徽稱讚趙武靈王是“有遠見、有作為的大政治家”。 [8] 

趙武靈王軼事典故

趙武靈王巧遇吳娃

趙武靈王十六年(前310年),趙雍遊巡大陵。一天,他夢見一個少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趙雍對夢中少女十分留戀,在酒宴的時候就把這個夢向大家説了,還具體地描繪了少女的形象。吳廣聽説後,覺得趙雍説的少女太像自己的女兒孟姚了,於是就把孟姚獻給了他。趙雍非常寵愛孟姚,趙人稱之為吳娃。吳娃作了趙雍的王后。 [3] 

趙武靈王信任周袑

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前301年),趙雍任命周袑(一作周紹)為王子趙何的師父 [3]  。他對周袑説:“我當初到各地巡視,經過番吾,正是你年幼之時,有些大夫以上的官員都説你孝敬父母,所以我贈給你玉璧,又招待你宴席,希望能見到你。你聲稱有病,卻拒絕了。有人對我説:‘你是父母的孝子,國君的忠臣。’所以,我認為你的智謀是:明辨是非,足以誘進善導;才幹超羣,足以力挽狂瀾;忠心耿耿,能夠盡心竭力;身許國君,能夠經久不渝。《詩》中説:‘勇敢可以赴難,智謀可以治亂,這是辦事成功的要略;年幼立傅,端正德行,以學習進行教育,這是達到正義的坦途。’根據‘要略’去做事,有了差錯,也不至苦累;根據‘正義’去行動,遭到困窘,也不至憂愁。所以,我想讓你穿上胡服,擔任王子的師傅。” [81] 
周袑聽後説:“大王選錯了,這不是我所能勝任的。”趙雍説:“挑選兒子,誰也不如他的父親;評定大臣,誰也不如他的國君。這個國君,就是我呀。”周袑説:“任命王子的師傅,有六條標準。”趙雍問:“哪六條標準?”周袑説:“智謀深穩,又通於時變;待人寬厚,又通於禮法;威武不可屈其志;富貴不可亂其心;嚴肅認真,遵守教令,一絲不苟;謙虛謹慎,對待下屬,平易近人。這六條是擔任王傅應具備的德才標準,而我連一條也沒有。無才無德,不能竭盡忠心,這是我的罪過。大王任命不稱職的人,這有辱師傅的職稱,以此來煩勞有司,這就有辱王命。請求大王重新任命。”趙雍説:“我瞭解這六條標準,所以才任命你做王傅。”周袑説:“全國還不瞭解大王實行胡服的意圖,但是,我是大王的臣屬,大王的嚴令,我怎麼敢不聽從呢?”周袑再拜,趙雍賜給他胡服。 [81] 
趙雍又説:“我把王子交託給你,想讓你很好地愛護他,不要嫌棄他。以正義的行為去教導他,不要讓他醉心於書本學習。侍奉王子,要用胡服的道理去教導他,不要違背了這個意思,一旦我不在人世,對於我,要發揚我高明的地方,不要違背王子繼承的意志。所以,有你這樣的臣子可以任命,這是國家的幸事啊!你能按照這樣為我去做,就算你已經做到了應該做的一切。《尚書》上説:‘剷除邪惡,不要猶豫不決;任用賢人,不要三心二意。’我信任你;不再任用別人了。”於是賜給周袑胡服衣冠、貝帶和黃金師比,命其教導趙何。 [81] 

趙武靈王微服入秦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趙雍將王位禪讓給趙何。當時的趙國已經佔有了秦國北邊的榆中、雲中地區,趙雍打算從此進攻秦國。趙惠文王元年(前298年),趙雍向秦國施加壓力,迫使秦昭襄王任命樓緩為秦相,以便為趙國謀得更多的利益。樓緩入秦時,退位之後的趙雍假裝隨從人員,跟在樓緩左右。進入秦地後,趙雍對沿途的風土人情細加考察,並對秦國大臣的賢庸強弱有了深入的瞭解。秦昭襄王在接見樓緩時,發現樓緩身後的高大隨從形貌壯偉,氣度非凡,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在樓緩告辭後,趙雍已感覺到秦昭襄王對自己有所察覺,便匆匆回國。秦昭襄王果然速派使者宴請樓緩的隨從再到王宮作客,結果樓緩説這個隨從白日失禮,已被遣回趙國。秦昭襄王速派精騎追逐,但趙雍已經馳赴邊塞,出關遠去了。而秦昭襄王通過審問,確認了此人就是趙雍。秦人都對趙雍這一冒險的行為大感震驚。 [26]  後人有詩讚道:“分明猛虎踞咸陽,誰敢潛窺函谷關。不道龍顏趙主父,竟從堂上認秦王?” [32] 

趙武靈王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趙語(?-前326)
趙國第五位國君(前349-前326在位)。死後諡號“肅”,後世稱趙肅侯。
配偶
韓氏
出身韓國貴族,韓國王室之女。生趙章。
吳孟姚(?-前301)
出身趙國貴族,大臣吳廣之女。一般被稱為“吳娃”。生趙何、趙勝、趙豹。死後諡號惠,也稱惠後。
長子
趙章(?-前295)
封安陽君。沙丘之亂時被殺。
次子
趙何(?-前266)
趙國第七位國君(前299-前266在位)。死後諡號“惠文”,後世稱趙惠文王。
三子
趙勝(?-前251)
封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四子
封平陽君。
女兒
趙氏
趙何胞姐。
孫子
趙丹(?-前245)
趙國第八位國君(前265-前245 [84]  在位)。死後諡號“孝成”,後世稱趙孝成王。
被認為是趙丹之前的趙國太子。
趙氏
長安君趙威後所生。
趙氏
廬陵君
曾在秦趙議和時被趙方提議以質子身份入秦。
孫女
趙氏
燕武成王的王后,被稱為“燕後”(燕武成後)。
以上內容來源 [4]  [55-57]  [71] 

趙武靈王後世紀念

趙武靈王墓地

趙雍死後,葬於代郡(今山西省靈丘縣城關鎮道坡村附近) [4]  。漢十一年(前196年),漢朝在趙雍墓冢地附近築城設縣,故將該地取名“靈丘”。1965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4] 

趙武靈王叢台

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公園內有武靈叢台,相傳始建於趙雍在位時期,是其檢閲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故後世稱為“武靈叢台”。 [45] 

趙武靈王塑像

邯鄲及靈丘均有趙雍的雕像 [1]  。邯鄲市還有趙苑公園的“胡服射騎塑像” [41] 

趙武靈王藝術形象

趙武靈王文學形象

趙雍出場於《東周列國志》第91 [31]  、93回 [32]  ,其形象大體與《史記》等文獻記載相同,但有許多關於人物形象的藝術加工。

趙武靈王影視形象

時間
劇名
飾演者
劇照
1999年
2013年
2019年

趙武靈王史料索引

關於趙雍的記載,主要見《史記》卷43《趙世家》 [4]  ,其餘則散見《戰國策·趙策》《資治通鑑》,以及《史記》的秦、楚、韓、魏等國本紀。
參考資料
  • 1.    邯鄲城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邯鄲日報[引用日期2022-02-19]
  • 2.    梁啓超 著.梁啓超全集 3:北京出版社,1999-07:1404-1405
  • 3.    《史記》卷43《趙世家》:十六年,秦惠王卒。王遊大陵。他日,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異日,王飲酒樂,數言所夢,想見其狀。吳廣聞之,因夫人而內其女娃嬴。孟姚也。孟姚甚有寵於王,是為惠後。……二十五年,惠後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
  • 4.    《三家注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2-15]
  • 5.    [日]內藤湖南 著.中國史通論 典藏版:九州出版社,2018-02:173
  • 6.    張英豪 繪.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 張英豪: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01:25
  • 7.    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 編.全粵詩 第24冊: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12:183
  • 8.    張舜徽 著.中華人民通史 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05:273
  • 9.    邱樹森 主編.中國曆代人名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03:46-47
  • 10.    夏徵農 主編;鄭中俠 編著.大辭海 軍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07:371
  • 11.    李祘.弘齋全書(四):民族文化推進會,2001:239
  • 12.    《三家注史記》卷43《趙世家》:二十四年,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出鋭師各萬人來會葬。子武靈王立。(【索隱】:名雍。)
  • 13.    《史記》卷43《趙世家》:武靈王元年,陽文君趙豹相。梁襄王(應作“梁惠王”,見楊寬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2001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433頁)與太子嗣,韓宣王與太子倉來朝信宮。武靈王少,未能聽政,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三人。及聽政,先問先王貴臣肥義,加其秩;國三老年八十,月致其禮。
  • 14.    《史記》卷43《趙世家》:五國相王,趙獨否,曰:“無其實,敢處其名乎!”令國人謂已曰“君”。
  • 15.    《史記》卷43《趙世家》:四年,與韓會於區鼠。五年,娶韓女為夫人。
  • 16.    《史記》卷43《趙世家》:三年,城鄗。
  • 17.    《史記》卷43《趙世家》:九年,與韓、魏共擊秦,秦敗我,斬首八萬級。齊敗我觀澤。……十三年,秦拔我藺,虜將軍趙莊。楚、魏王來,過邯鄲。十四年,趙何攻魏。
  • 18.    《三家注史記》卷43《趙世家》:齊破燕。燕相子之為君,君反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職於韓,立以為燕王,使樂池送之。(《集解》:按燕世家,子之死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為燕昭王,無趙送公子職為燕王之事,當是趙聞燕亂,遙立職為燕王,雖使樂池送之,竟不能就。)
  • 19.    《史記》卷43《趙世家》:十八[九]年,秦武王與孟説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趙王使代相趙固迎公子稷於燕,送歸,立為秦王,是為昭王。
  • 20.    《史記》卷43《趙世家》:四年,朝羣臣,安陽君亦來朝。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羣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劚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主父及王遊沙丘,異宮,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兑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兑為司寇。公子章之敗,往走主父,主主開之,成、兑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
  • 21.    《水經·河水注》引《(竹書)紀年》雲:“魏襄王十七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於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皆貉服。”
  • 22.    梁辰 選注.歷代名人詠邯鄲: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01:238
  • 23.    《史記》卷43《趙世家》: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
  • 24.    《史記》卷43《趙世家》: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牛翦將車騎,趙希並將胡、代。趙與之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王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
  • 25.    《史記》卷43《趙世家》: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於東宮,傳國,立王子何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並傅王。是為惠文王。惠文王,惠後吳娃子也。武靈王自號為主父。
  • 26.    《史記》卷43《趙世家》: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脱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
  • 27.    《史記》卷43《趙世家》:惠文王二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致其兵。三年,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還歸,行賞,大赦,置酒酺五日,……。
  • 28.    《史記》卷43《趙世家》:(惠文王)三年,……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田不禮相章也。
  • 29.    趙福壽 主編.邢台通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184-185
  • 30.    河北省廣宗縣地名辦公室.廣宗縣地名志:河北省廣宗縣地名辦公室,1984-08:203
  • 31.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一回》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03]
  • 32.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三回》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03]
  • 33.    吳綠星,盧延光.中國一百帝王: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01:53
  • 34.    《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1-04]
  • 35.    楊寬.戰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4-01:371-375
  • 36.    《水經注疏》卷3:魏襄王十七年,今本《竹書》周隱王十三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於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皆貉服矣。朱戍作伐,貉作貂,《箋》曰:今《竹書》作適子代史。全雲:伐吏當是戍吏,貂服當是貉服之誤。貉服即胡服也,北方豸種曰貉。戴、趙改戍改貉。
  • 37.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2)——春秋、戰國圖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7]
  • 38.    《戰國策·東周策》:謂周最曰:“仇赫之相宋,將以觀秦之應趙、宋,敗三國。三國不敗,將興趙、宋合於東方以孤秦。亦將觀韓、魏之於齊也。不固,則將與宋敗三國,則賣趙、宋於三國。公何不令人謂韓、魏之王曰:‘欲秦、趙之相賣乎?何不合周最兼相,視之不可離,則秦、趙必相賣以合於王也。’”
  • 39.    《戰國策·趙策三》:趙使機郝(鮑本作“仇赫”)之秦,請相魏冉。
  • 40.    《戰國策·趙策三》:富丁欲以趙合齊、魏,樓緩欲以趙合秦、楚。富丁恐主父之聽樓緩而合秦、楚也。司馬淺為富丁謂主父曰:“不如以順齊。今我不順齊伐秦,秦、楚必合而攻韓、魏。韓、魏告急於齊,齊不欲伐秦,必以趙為辭,則伐秦者趙也,韓、魏必怨趙。齊之兵不西,韓必聽秦違齊。違齊而親,兵必歸於趙矣。今我順而齊不西,韓、魏必絕齊,絕齊則皆事我。且我順齊,齊無而西。日者,樓緩坐魏三月,不能散齊、魏之交。今我順而齊、魏果西,是罷齊敝秦也,趙必為天下重國。”主父曰:“我與三國攻秦,是俱敝也。”曰:“不然。我約三國而告之秦,以未構中山也。三國欲伐秦之果也,必聽我,欲和我。中山聽之,是我以王因饒中山而取地也。中山不聽,三國必絕之,是中山孤也。三國不能和我,雖少出兵可也。我分兵而孤樂中山,中山必亡。我已亡中山,而以餘兵與三國攻秦,是我一舉而兩取地於秦、中山也。”
  • 41.    郭培倫 編著.典藏河北 品讀歷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都 邯鄲:河北美術出版社,2010-07:48-49
  • 42.    《大秦帝國之縱橫》 第1集(“演員表”趙武靈王飾演者見43:43左右)  .CCTV.節目官網[引用日期2023-01-08]
  • 43.    風雲戰國之列國 第2集 趙國篇:烈亂之國(“演員表”趙武靈王飾演者見01:03:12左右)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01-08]
  • 44.    崔乃夫 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 第5卷:商務印書館,2002-08:7342
  • 45.    國家文物局 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詞典 三編 國務院公佈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0:15
  • 46.    胡蘇平 主編;楊茂林 副主編.三晉名人 全2冊 上: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05:85
  • 47.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33-434
  • 48.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37-441
  • 49.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66-467
  • 50.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81-482,491-492,499-500
  • 51.    《史記》卷5《秦本紀》:(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八年],……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
  • 52.    《史記》卷40《楚世家》:(楚懷王)十二年,齊湣王伐敗趙、魏軍,秦亦伐敗韓,與齊爭長。
  • 53.    《史記》卷5《秦本紀》:(秦惠文王更元)十年,……伐敗趙將泥。
  • 54.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00-501,507-518
  • 55.    《戰國策·趙策四》:馮忌為廬陵君謂趙王曰:“王之逐廬陵君,為燕也。”王曰:“吾所以重者,無燕、秦也。”對曰:“秦三以虞卿為言,而王不逐也。今燕一以廬陵君為言,而王逐之。是王輕強秦而重弱燕也。”王曰:“吾非為燕也,吾固將逐之。”“然則王逐廬陵君,又不為燕也。行逐愛弟,又兼無燕、秦,臣竊為大王不取也。”
  • 56.    《戰國策·趙策三》:秦攻趙,藺、離石、祁拔。趙以公子郚為質於秦,而請內焦、黎、牛狐之城,以易藺、離石、祁於趙。趙背秦,不予焦、黎、牛狐。秦王怒,令公子繒請地,趙王乃令鄭朱對曰:“夫藺、離石、祁之地,曠遠於趙,而近於大國。有先王之明與先臣之力,故能有之。今寡人不逮,其社稷之不能恤,安能收恤藺、離石,祁乎?寡人有不令之臣,實為此事也,非寡人之所敢知。”卒倍秦。秦王大怒,令衞胡易伐趙,攻閼與。趙奢將救之。魏令公子咎以鋭師居安邑,以挾秦。秦敗於閼與,反攻魏幾,廉頗救幾,大敗秦師。
  • 57.    《戰國策·趙策四》: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衞王宮。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媪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媪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媪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 58.    《孟子·梁惠王下》: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徵,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徵,西夷怨;南面而徵,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悦。書曰:‘徯我後,後來其蘇。’燕虐其民,王往而徵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繫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 59.    《戰國策·趙策三》:齊破燕,趙欲存之。樂毅謂趙王曰:“今無約而攻齊,齊必仇趙。不如請以河東易燕地於齊。趙有河北,齊有河東,燕、趙必不爭矣。是二國親也。以河東之地強齊,以燕以趙輔之,天下憎之,必皆事王以伐齊。是因天下以破齊也。”王曰:“善。”乃以河東易齊,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趙,請伐齊而存燕。
  • 60.    《史記》卷71《樗裏子甘茂列傳》: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裏子為將伐趙,虜趙將軍莊豹,拔藺。
  • 61.    《史記》卷43《趙世家》:十七年,王出九門,為野[叢]台,以望齊、中山之境。
  • 62.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75-576
  • 63.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21-623,636
  • 64.    《史記》卷80《樂毅列傳》:樂毅賢,好兵,趙人舉之。及武靈王有沙丘之亂,乃去趙適魏。
  • 65.    《史記》卷43《趙世家》: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於房子,遂之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歸,使樓緩之秦,仇液之韓,王賁之楚,富丁之魏,趙爵之齊。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
  • 66.    《史記》卷43《趙世家》: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牛翦將車騎,趙希並將胡、代。趙與之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王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
  • 67.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50-651,658
  • 68.    《史記》卷110《匈奴列傳》: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
  • 69.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81-682,689-692
  • 70.    《戰國策·趙策四》:三國攻秦,趙攻中山,取扶柳,五年[三年]以擅呼施[沱]。齊人戎郭。宋突謂仇郝曰:“不如盡歸中山之新地,中山案此言於齊曰:'四國將假道於衞,以遏章子之路’,齊聞此必效鼓。”
  • 71.    《戰國策·趙策四》:諒毅曰:“趙豹、平原君,親寡君(趙惠文王)之母弟也,猶大王之有葉陽、涇陽君也。”
  • 72.    《三家注史記》卷5《秦本紀》:(秦昭襄王)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正義》:蓋中山此時屬趙,故云五國也。)至鹽氏而還。秦與韓、魏河北及封陵以和。
  • 73.    《太平寰宇記》卷61引《史記》雲:趙武靈王以惠文王三年滅中山,遷其君尚膚施。
  • 74.    《三家注史記》卷43《趙世家》:李兑謂肥義曰:“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禮之為人也,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謀陰賊起,一出身徼倖。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同類相推,俱入禍門。以吾觀之,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禍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子奚不稱疾毋出,傳政於公子成?毋為怨府,毋為禍梯。”肥義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毋異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進受嚴命,退而不全,負孰甚焉。變負之臣,不容於刑。諺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正義》:肥義報李兑雲:必盡力傅何為王,不可懼章及田不禮而生異心。使死者復更變生,並見在生者傅王無變,令我不愧之,若荀息也。)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且夫貞臣也難至而節見,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有語在前者也,終不敢失。”李兑曰:“諾,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數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之事。異日肥義謂信期(《索隱》:即下文高信也。)曰:“公子與田不禮甚可憂也。其於義也聲善而實惡,此為人也不子不臣。吾聞之也,奸臣在朝,國之殘也;讒臣在中,主之蠹也。此人貪而欲大,內得主而外為暴。矯令為慢,以擅一旦之命,不難為也,禍且逮國。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飢而忘食。盜賊出入不可不備。自今以來,若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先以身當之,無故而王乃入。”信期曰:“善哉,吾得聞此也!”
  • 75.    韓非子 著.韓非子:嶽麓書社,2015-02:135
  • 76.    《戰國策·秦策三》:“範睢曰:‘……李兑用趙,減食主父,百日而餓死。’”同書《楚策四》:“孫子為書謝(春申君)曰:‘……近代所見:李兑用趙,餓主父於沙丘,百日而殺之;淖齒用齊,擢閔王之筋,懸於其廟梁,宿夕而死。’”
  • 77.    楊寬.戰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4-01:378
  • 78.    羅琨,張永山.中國軍事通史 第三冊 第三卷 戰國軍事史:軍事科學院,1998-01-01:39
  • 79.    羅琨,張永山.中國軍事通史 第三冊 第三卷 戰國軍事史:軍事科學院,1998-01-01:74-76
  • 80.    羅琨,張永山.中國軍事通史 第三冊 第三卷 戰國軍事史:軍事科學院,1998-01-01:122-123
  • 81.    《戰國策·趙策二》:王立周紹為傅曰:“寡人始行縣,過番吾,當子為子之時,踐石以上者皆道子之孝。故寡人問子以璧,遺子以酒食,而求見子。子謁病而辭。人有言子者曰:‘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也。’故寡人以子之知慮,為辯足以道人,危足以持難,忠可以寫意,信可以遠期。詩云‘服難以勇,治亂以知,事之計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學,義之經也。循計之事,失而累;訪議之行,窮而不憂。’故寡人慾子之胡服以傅王乎。”周紹曰:“王失論矣,非賤臣所敢任也。”王曰:“選子莫若父,論臣莫若君。君,寡人也。”周紹曰:“立傅之道六。”王曰:“六者何也?”周紹曰:“知慮不躁達於變,身行寬惠達於禮,威嚴不足以易於位,重利不足以變其心,恭於教而不快,和於下而不危。六者,傅之才,而臣無一焉。隱中不竭,臣之罪也。傅命僕官,以煩有司,吏之恥也。王請更論。”王曰:“知此六者,所以使子。”周紹曰:“乃國未通於王胡服。雖然,臣,王之臣也,而王重命之,臣敢不聽令乎?”再拜,賜胡服。王曰:“寡人以王子為子任,欲子之厚愛之,無所見醜。御道之以行義,勿令溺苦於學。事君者,順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國之祿也。子能行是,以事寡人者畢矣。《書》雲:‘去邪無疑,任賢勿貳。’寡人與子,不用人矣。”遂賜周紹胡服衣冠,貝帶黃金師比,以傅王子也。
  • 82.    《戰國策·趙策二》:王破原陽,以為騎邑。……至遂胡服,率騎入胡,出於遺遺之門,踰九限之固,絕五徑之險,至榆中,闢地千里。
  • 83.    任乃宏,張潤澤.趙武靈王所登“黃華山”地望新考.中國邊疆學(第十二輯),2020:51-57.
  • 84.    大辭海  .大辭海[引用日期2023-10-26]
  • 85.    趙武靈王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12-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