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進義

鎖定
趙進義,河北省束鹿縣人,數學家、天文學家。1921年考取公費赴法國里昂大學就讀;1925年得理學碩十學位,後又以《正規函數族》論文獲博士學位。1928年回國後歷任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教授、北平師範大學數學系主任,西北聯大(現西北大學前身)數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後在四川大學、華西大學、成都理學院數學系任教; 並受聘為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天文學會評議員。1928年7月,他受中國天文學會委派,從法國前往荷蘭萊頓列席第三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1933年與熊慶來、範會國等發起創建中國數學學會,並任理事會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曾任北京工業學院 (現北京理工大學) 數學、力學教研室主任,院務委員會委員; 北京市天文學會理事長、北京市科聯副主席等職。趙進義在複分析與天體力學方面造詣甚深。1928年,已在法國發表的《具有二分支整代數體函數的分析》和《代數體函數的反函數》兩篇論文中導得兩條定理。1955年又曾以簡約方式在前蘇聯《數學學報》 發表,為人稱道。他為中國數學天文界培養很多人才,著名數學家閔嗣鶴、李國平、葉述武、鄒儀新、劉書琴、趙慈庚、趙根榕等,皆先後受業其門下。著有:《復變數函數論》、《橢圓函數論》 和 《理論力學》 等大學教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版的還有《天體力學》 和 《代數體函數與常微分方程》等著作。 [1] 
希三
出生地
河北省束鹿縣
出生日期
1902年
本    名
趙進義
身    份
數學家、天體力學家、教育家

目錄

趙進義個人履歷

趙進義,字希三,1902年10月25日出生於河北省束鹿縣。他自幼恬靜多思,天資聰慧,熱愛學習。父親經營油房生意,生四子一女,趙進義行仲。趙進義幼年時曾過繼給無子女的伯父,但不久伯父、伯母相繼去世。
1917年,他在艱辛的環境中奮發圖強,刻苦學習,考入保定育德中學。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他受到了反帝反封建進步思想的影響。中學時代他學習成績優異,廣受讚譽,特別熱愛數學和天文學。他的叔父趙子豐於1919年自日本留學歸國,在河北大學任生物學教授。趙子豐很賞識趙進義,鼓勵他奮發學習,報效祖國,並在經濟上給予很大的幫助。1921年趙進義19歲高中畢業,考取了公費赴法國留學,進法國里昂大學學習。當時,法國在數學、物理、化學和天文學方面較為先進,為國際上的中心之一。趙進義在法國選中了數學、天文學和力學作為主攻的學習方向。他在法國學習刻苦,獲得了里昂大學頒發的獎學金。1925年獲得理學碩士學位,以後他又以“正規函數族”論文獲得了里昂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天文學碩士學位。隨後,他加入了法國數學學會。畢業後,他受聘於里昂大學天文台從事研究工作。與該台台長馬斯嘉(JeanHascart)合作,一起進行天文觀測,討論天體力學等方面的有關問題。當時,趙進義對變星的研究頗有建樹,完成並發表了“織女座B變星的研究”論文。
1928年7月,他受中國天文學會委派從法國前往荷蘭萊頓,與餘青松一起代表中國,參加了第三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議。在法國學習期間,趙進義生活十分艱苦樸素,他認為這更能使他專心致志於學習和研究工作。他酷愛音樂,繁忙工作之餘,他還拉小提琴以寄情於優美樂曲旋律之中,調劑自己的生活。
1928年,趙進義應廣州中山大學邀請,回到了祖國,受聘於該大學,任數學天文學教授,講授數學和天文學有關課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葉述武、鄒儀新、李國平等院士、教授都是他當時的得意門生。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國天文學會。在第八屆年會上決定成立編輯委員會和變星觀測委員會,他被選為委員。從第九屆起至第十一屆年會,連續擔任中國天文學會評議員。在此期間,他受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聘請,任該所特約通信研究員。
1930年底,趙進義應聘到北平師範大學任數學系系主任兼教授,還接受東北大學劉仙洲校長的邀請,前往東北大學短期講學半年。趙進義與數學家熊慶來、範會國等共同發起創建了中國數學學會。1933年他加入中國數學學會,並任理事會理事。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軍攻佔北平。為了保全實力,北平的學校紛紛遷往後方。趙進義毅然告別了即將分娩的妻子王松友和子女,跟隨北平師範大學、北平大學、天津北洋工學院等校遷往西安,組成西北臨時大學。為了躲避日本侵略軍飛機的轟炸,西北臨時大學又遷到陝西省城固縣,並改名為西北聯合大學,後又改名為西北大學。趙進義繼任數學系教授兼主任,後受聘為理學院院長,代理校長。在大西北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他孜孜不倦地堅持教學、科研等工作,培育了眾多英才。1947 年,他受聘為北平研究院天算組評議員,即院士。
1948年秋,趙進義前往四川省成都市,任四川大學、華西協合大學、成都理學院數學系、數理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國民黨人動員他去台灣,他拒絕了,毅然留下,迎來了祖國的解放。趙進義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熱愛中國共產黨,忠誠於人民的教育文化和研究事業。他於1956年被選舉為北京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從1952年起連任北京市第一、二、三、四屆政協常務委員,對我國的教育、文化和科研事業提出過不少有益的建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54年,趙進義被選為北京市天文學會理事長,學會的學術風氣為之振興,風格為之突變。他主持組織了許多當時天文學新成就、新進展的討論和介紹,諸如恆星的起源與演化、天體物理學的進展、經典天體力學的動向;並定期舉辦學術報告等。如此,使得北京的天文學研究風氣逐漸形成。另外,他非常重視學術交流。北京天文學會曾主持了席澤宗的“前蘇聯天體物理學的過去和現在”的考察報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張鈺哲、龔樹模和李珩等訪蘇觀感座談會。值得回憶的是:1956年10月29日,趙進義以北京天文學會的名義,與北京天文館聯合舉辦歡迎前蘇聯普爾科沃天文台米哈依洛夫台長,天文學家德依奇,塔什干天文台謝格洛夫台長等訪問北京的學術報告。當時,民主德國的彗星天文學家貝爾曼亦前來訪問,三國天文學家共聚一堂,言談甚歡,場面之動人,蔚為盛事。此外,趙進義還曾組織招待澳大利亞著名天文學家的學術報告等國際交流,可以説這一時期是天文學術活動最豐富、最活躍的時期。
同時,趙進義非常注意加強天文學會與其他諸學會間的聯繫,積極倡導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他多次組織天文學與農業、大地測繪、氣象學、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學術報告及有關的討論。趙進義還注意邀請一些中學有關教師和天文學愛好者參加這些活動。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天文知識的普及,同時又擴大了天文學在國內的影響,並且壯大了天文工作者的隊伍。趙進義還積極組織成立變星觀測委員會,這樣可以使更多的天文愛好者參加觀測。他還利用自己的一架法國天文望遠鏡,夜間進行變星觀測。
1957年2月,趙進義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天文學會的第一屆代表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會上他被選為理事會成員,並參加了制定天文規劃的討論。同年,趙進義還與張鈺哲等天文學家一起參加了北京天文台的籌委會工作。
1957年,趙進義作為“全國科聯”的代表參加在匈牙利召開的世界科協會議,但在臨登飛機的當天,即發生了匈牙利事件。趙進義工作勤勤懇懇,不辭勞苦,任勞任怨,平易近人,情操雅潔,高風亮節,社會活動花費了他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但他從不想過要任何報酬。至今,使天文學界同仁每憶及其道德風範,感念猶深。 [2] 
“文革”中,趙進義的許多重要資料和手稿遺失,他不幸罹患腦血栓症,經搶救脱險。在病牀上,他憑藉多年的研究基礎和記憶,用顫抖的手,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反函數論》《天體力學》《數學分析演習》《理論力學演習及公式》四部著作。1972年9月7日趙進義病逝,友人和學生們都稱他是“以身殉學” [3] 
參考資料
  • 1.    王綬琯.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天文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251
  • 2.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理學編 天文卷 1.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05:85-88
  • 3.    呂章申.中國近代留法學者傳.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