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貴德

(著名美術家、出版家、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鎖定
趙貴德(1937年8月22日-2021年11月28日 [2]  ),滿族,擅畫馬,以馬為載體的中國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大展並獲獎:趙貴德畫馬的藝術道路,是從史觀上開拓的一條進步道路,針對當代中國文化精神和時代的美學結構,講究語言表達的神韻,講究形式感,講究精神內涵,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藝術風格。 [1] 
2021年11月28日14時38分,著名美術家、出版家、河北省美術界的傑出代表、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趙貴德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石家莊寓所中安詳逝世,享年84歲。 [2] 
中文名
趙貴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37年8月22日 [2] 
逝世日期
2021年11月28日 [2] 
職    業
畫家、美術家、出版家、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2] 
代表作品
《激流》,《春潮》,《大風歌》,《神駿圖》
主要成就
國家一級美術師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趙貴德人物簡介

趙貴德,男,滿族,1937年生於北京,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擅畫馬,以馬為載體的中國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大展並獲獎:作品《激流》《春潮》《大風歌》《神駿圖》。趙貴德畫馬的藝術道路,是從史觀上開拓的一條進步道路。他畫的馬和歷史上韓幹的馬不同,與李公麟的馬有別,同現代藝術大師徐悲鴻的馬迥異。他是針對當代中國文化精神和時代的美學結構,選擇的一條講究語言表達的神韻,講究形式感,講究精神內涵,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創新道路。

趙貴德人物評價

先生一生筆耕不輟,對藝術的執着追求與探索從未停歇,“跳出前人、分開左右、書法構成、書意表現”是其始終遵循的創作感悟。回顧趙貴德先生的創作之路,一直是一個探索、實踐、思考、昇華,再探索再昇華的過程。從早期的水墨人物畫,到後來以馬為載體展現中國文化精神的創作,再到現在題材更加廣泛融合筆墨獨立審美的拓展,都充分體現了他對藝術探索從不止步的孜孜以求。 [2] 
先生始終懷着對藝術的敬畏之心,清醒地、不懈地追求,去實現那個從少年時就立下的理想和抱負。並以頑韌的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屈不撓地去抵達所追索的藝術的彼岸。對他的辭世我們感到萬分惋惜和悲痛。 [2] 

趙貴德人物生平

趙貴德(滿族),1937年生於北京,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訪國畫家趙貴德
創作 創作
趙貴德1937年出生於北京,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趙貴德早期的藝術之路是艱苦的,也是輝煌的。他7歲喪父,家境貧寒,只上完小學就輟學了。17歲參加工作,在北戴河一個文化館當服務員。由於對繪畫藝術的熱愛和執著,他在單位三年實現了“三級跳”:第一年當美工,第二年當美術幹部,第三年當上了美術編輯。之後,他經常下鄉作畫,畫了一摞又一摞的速寫。當時的《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大公報》《河北日報》《天津畫報》《河北畫報》等報刊幾乎每天都發表他的畫作。這些來自生活的素描、組畫,大大磨礪了他的藝術表現力和內在功力,使他的創作不斷進入新的境界。一時間趙貴德的名字和他的作品也成了許多人關注的熱點,當時河北美術學院邀請他為全校師生講述他在藝術追求上的創造精神。
作品 作品
“我這一生第一是看畫,第二是説畫,第三才是畫畫。”趙貴德説,他從上世紀60年代起,整整當了40年的報刊美術編輯,60歲退休後又當了9年的河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他業餘畫畫的時間少得可憐,但在長期的編輯和領導工作中,他不斷學習和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不斷進行哲學思考、藝術思考和文化思考。多年來,雖然在人物畫方面取得了驕人成就,但始終有一股子闖勁的他並不滿足。“藝術必須是原創的、超越的和五光十色的,必須在不斷創新中取得進步。”
人物照 人物照
在畫了20多年人物畫之後,趙貴德毅然挑戰自我,轉而畫馬。在之後30年的苦心錘鍊中,他反覆琢磨,從“畫馬”到“非畫馬”,他筆下的馬已完全超越了馬的本身,既不完全像馬,又完全不是馬,已幻化成為人們理想中的神靈和精神圖騰。趙貴德告訴記者,他畫馬已經對“馬”不負責任了,畫馬最終是為了畫人,通過馬的“精氣神”體現人的“精氣神”,體現中華民族偉大的進取精神和蓬勃向上的品質。他説,任何藝術創作都靠一股子“氣”,沒有“氣”,藝術就沒有生命,就會死亡。這個“氣”就是文化底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應濃縮中華文化的經典,通過藝術的傳承,使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我非常渴望創造大美、壯美和雄渾之美的藝術,更希望在我創造的作品內涵裏,能夠支撐起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中國文化精神的脊樑。終於我從‘畫馬非畫馬’的換位思辨中得到了靈感,讓馬幻化出大氣磅礴,勢不可擋,有聲有色的精靈,用音樂吶喊的形象。”趙貴德如是説。
有評論家指出,觀賞趙貴德先生書體酣暢、銅彩斑斕的飛黃神驥,人們不得不歎服這是獨一無二的“燕趙之馬”,是血氣方剛、情繫長空的心像之馬,而絕不是曹霸韓幹李公麟、龔開等人的肥馬瘦馬,也不是徐悲鴻大師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神逸之馬。他是把馬作為心靈形象來表達,並把馬作為一種表達情緒的獨特符號了。他是針對當代中國文化精神和時代的美學結構,選擇的一條講究語言表達的神韻,講究形式感,講究精神內涵,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創新道路。也有評論家認為,觀賞趙貴德的“鐵馬”系列,總感到他還有一條根扎得很深或是一條無形的源於血脈的“祖”根。趙貴德是滿族,屬鑲黃旗。從藝術人生來講,民族的血緣在任何時候也是割不斷的。“一旦找到了馬,我就好像找到了尋求已久的精神依託和信仰。”趙貴德説,造物主把眾多之美集中到馬這種動物身上,比人更純粹。畫馬,使他充滿熱血激昂的血緣親情,點燃了雄渾壯美的生命火把。
作品 作品
趙貴德以馬為載體的中國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大展並獲獎,作品《激流》《春潮》《大風歌》《神駿圖》曾分別入選第六屆、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美展和百年中國畫大展,作品《叼羊》獲亞運會體育美展銀牌並和《速寫探求》專著分別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河北省政府最高獎)。《美術》《國畫家》《江蘇畫刊》《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化報》《中國書畫報》等全國性報刊都從不同學術角度對趙貴德的藝術成就做過專題介紹。“這是我第4次來甘肅,對甘肅留下了深刻印象。”趙貴德説,他作為河北人,燕趙之地壯美、雄渾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歷史文化對他影響很深。甘肅的羣山、大漠也給人一種特殊的感受,其地域特色與太行山一脈貫通,息息相關,大氣磅礴,我想任何一個藝術家來到這裏都能體味到文化層面上一種厚重之美和勃蓬奮發的精神。趙貴德由衷地讚歎道:“甘肅豐厚的傳統文化讓我很震撼,一個敦煌就是一部經典!”他説,甘肅是古絲綢之路最主要的通道,這裏積澱了中國上千年的經典文化,在繪畫、音樂、舞蹈等方面都有過輝煌的成就。他對甘肅敦煌藝術劇院創作的大型舞劇《絲路花雨》讚不絕口,認為該劇非常形象地再現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愧為經典之作。“甘肅能出經典舞劇,同樣也能出經典繪畫,因為甘肅有這樣的文化基礎。”趙貴德認為,甘肅應成為當代中國美術的重鎮。他覺得甘肅在藝術創作上應該走三段路,一是隴上行,在這裏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二是黃河謠,體味“母親河”的廣闊胸懷和人與自然的和諧;三是塞北風,感受張揚大氣的、以氣貫通的民族氣質。趙貴德説,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戒除浮躁,甘於寂寞,老老實實做學問,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
趙貴德談畫馬
作品 作品
能理出“畫馬非畫馬”這樣一個課題供自己思考,我一直感到慶幸。記得當這個想法在腦子裏出現時,頓有豁然開朗之感。為畫馬而畫馬,最終就算能畫出好馬來,好像也意義不大。畫畫離不開畫技,但畫技並不等於文化意義,有時甚至畫技越深,離文化意義越遠。我理解中國畫的內在涵義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傳統畫論中的“借物抒情”、“借物抒懷”、“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等,都能説清這個道理。如果將中國畫略加分析,就能感覺到,在其長長的文化脈絡中,潛伏着的卻是深刻的哲思。其實,每一個有成就的畫家,無不是遵循着“似是而非,似非而是”這一哲學理念,否則就不可能創作出有文化意藴的作品來。“非”和“是”、“是”和“非”本身的辯證關係,是啓動和導引畫家從技巧層面向文化層面轉換的唯一軌道。
我體味中國畫是一個做學問的畫種。駕馭中國畫需要有豐厚的文化修養,否則就很難觸覺到中國畫的文化本源。
我體味中國畫又是必須把功夫下到畫外的一個畫種。它的文化支撐點是哲學、文學、社會學等,因此畫家必須博學廣取、開闊胸襟,才可能使中國畫體態豐滿圓融。
趙貴德 趙貴德
我體會中國畫是隻有使用中國哲學思維方式才能進行文化內練的畫種。中國畫家必須從形而下走向形而上,這樣才能達到心與天遊的最高境界,才能解脱物象的束縛,達到心象的高度。我在“畫馬非畫馬”創作熔鍊中,有兩條線是交錯進行的:一條是思想歷程線,一條是實踐歷程線。兩條互動線是我藝術生命狀態中的火種,它能不斷地對眾多問題進行點燃。如藝術的原創問題,自身的文化結構問題,作品的語言與形式問題,思想與精神內涵問題,筆墨技巧與筆墨形象問題等等。每當這些問題閃出新的亮點時,都會促使我在反思中對自己進行新的調整和修正。由此看來,藝術家的大腦永遠應該保持着運動狀態,這樣在通往藝術之境的專列上,你才能避免半路被拋下車。

趙貴德主要成就及榮譽

2004年,由中國畫研究院和周韶華藝術工作室主辦,與趙梅生魯慕迅、周韶華、馮今松賈平西劉蔭祥、趙貴德、張桂銘、王金嶺在中國畫研究院舉行《花鳥畫九人探索交流展》,同年在此基礎上又繼續在汕頭、廈門、深圳等地舉辦〈新寫意花鳥畫〉巡迴展。
2008年7月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趙貴德》
擅畫馬,以馬為載體的中國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大展並獲獎:作品《激流》《春潮》《大風歌》《神駿圖》曾分別入選第六屆、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美展,和百年中國畫大展,作品《叼羊》獲亞運會體育美展銀牌並和《速寫探求》專著分別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河北省政府最高獎)。
中國美術館,江蘇美術館都有作品收藏。《美術》、《國畫家》、《江蘇畫刊》、《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化報》、《中國書畫報》等全國性報刊都從不同學術角度對趙貴德的藝術成就做過專題介紹。
趙貴德畫馬的藝術道路,是從史觀上開拓的一條進步道路。他畫的馬和歷史上韓幹的馬不同,與李公麟的馬有別,同現代藝術大師徐悲鴻的馬迥異。他是針對當代中國文化精神和時代的美學結構,選擇的一條講究語言表達的神韻,講究形式感,講究精神內涵,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創新道路。
趙貴德先生為河北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不僅是國畫大家,還是一位優秀的出版家,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他在河北美術出版社工作了二十多年,培育了河北的年畫隊伍,打造了河北的年畫品牌,主持了《中國玉器全集》等眾多精品出版項目的實施,為河北美術出版社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2] 

趙貴德作品賞析

部分作品欣賞:
趙貴德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