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訓

鎖定
趙訓,宋欽宗趙桓之子,生於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初六,在北宋皇親國戚被虜去金國後出生,後移居山西忻口(今山西忻州原平)。
中文名
趙訓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建炎三年七月初六
出生地
金國
相關人物
趙桓 趙佶 趙構 鄭慶雲
時    期
宋朝
性    別
父    親
趙桓
母    親
鄭慶雲
居住地
忻口(今山西忻州原平市)
兄弟姐妹
趙諶 柔嘉公主
趙訓 [1]  ,欽宗趙桓子,訓乃北地所生。有碭山人留遇僧者,金人見之曰:“全似趙家少帝。”遇僧竊喜。紹興十年,三京路通,詔求宗室。遇僧自言少帝第二子,乃守臣遣赴行在,過泗州,州官孫守信疑之,白其守,請於朝。閣門言淵聖無第二子,詔寧信劾治。遇僧伏罪,黥隸瓊州。後有自北至者,曰:“淵聖小大王訓,見居五國城。”(摘自宋史)
出逃五國城移居忻口
以下引用山西新聞網報道:8月24日電 (張俊贇)
筆者平時醉心於地方史料地徵集,一日在讀到趙榮壽主編的《趙氏族譜》時,意外發現:位於原平市界河鋪,大運路兩側的墳地,就是宋欽宗次子趙訓的埋葬地。
據《宋史》記載:1126年,金軍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並擄走徽欽二帝和皇族大臣三千餘人。當時欽宗的長子叫趙諶,次子趙訓是在被押往金國的途中生下的。當他長到15歲時,便逃到南宋和金國的邊境線淮河,想去投奔他的叔叔宋高宗趙構。可趙構私心太重,他怕侄子來到後和他爭奪皇位,便不讓趙訓入境,並聲稱:“欽宗只一子,無二子。”趙訓無奈,只好往回返,但他又不願回到金國的大後方,便流落在中原。
800多年了,趙訓流落何方,他的後代如何,《宋史》沒有記載,民間沒有流傳,世人也就不得而知了。
而《趙氏族譜》卻記載:今忻府區忻口,原平市關子村的始祖就是趙訓,其妻為鄭氏。譜志上説,元代曾勒碑,稱趙氏乃晉北雄封也。初居於忻府區趙家莊,後移到今原平市的古懷化,到了五世時,由於地形狹窄,地勢低下,洪水氾濫。一支移居南懷化、關子、忻口、高城等地,一支移居奇村鎮屯莊。
那麼,此地的趙訓是否為宋欽宗的次子?
其一,根據當時形勢,趙訓死後,必不敢在墓碑上寫明他是北宋的皇室,只是用一句:“晉北雄封”隱匿身世。其實,也只有皇室的人才夠得上被雄封。
其二,據史書記載,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時,其貼身警衞便是鄭子明,此後趙、鄭兩家關係一直不同尋常,兩家後來成為兒女親家也不是不可能。這就是趙訓的妻子為何是鄭氏的緣故。
其三,趙訓後十四世都是“宋”字輩的,即名字中都有一個“宋”字,如炳宋、煜宋、煌宋、輝宋、成宋、興宋、復宋、立宋等。斟酌其名字的含義,都含有光復宋室的意思。
其四,趙氏墳墓位天忻府區原平市交界處的一片荒嶺,是一個“三不管”的地帶,躲過了那場平田整地的浩劫。所以才得到以保存至今。
綜上所述,此處的趙訓便是《宋史》中所記載的欽宗次子。
“金峯蜿蜒而落脈,沱水逆溯而潮拱”。趙訓隱匿家世,葬於界河鋪這一風水寶地,面對金山峯,背靠滹沱河,默默無聞已有800餘年了。他的身世終於被揭開了。從而給忻州市厚重的人文歷史增加了精彩的一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