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紀彬

鎖定
趙紀彬(1905年7月25日 [6]  —1982年),原名濟焱,字象離。筆名向林冰、紀玄冰,河南安陽市內黃縣千口村人。 [4] 
九歲入私塾,十年的童蒙教育,使他打下了堅實的古文字基礎。1934年後,轉入文化教育界,先後任復旦大學、東北大學、東吳大學、山東大學教授。1949年後,歷任山東大學校委會副主任委員、平原省政府副秘書長、平原師範學院院長、開封師範學院院長、河南省文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河南分院副院長、河南歷史研究所所長。1964年調中央黨校任教,直至去世。 [4] 
著有《中國哲學史綱要》《論語新探》《困知錄》《中國思想通史》(與侯外廬等人合著)等。 [4] 
概述圖參考資料: [5] 
中文名
趙紀彬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82年
職    業
歷史學家

趙紀彬人物生平

趙紀彬是一個革命家,也曾是哲學家、史學界的活躍人物,並長期從事教育工作。
1905年7月25日出生於河南省內黃縣千口村一個沒落地主家庭。父親趙鍾慶是晚清秀才,愛書成癖,家學淵源。
趙紀彬從5歲起,父親就教他背唐詩,兼及孔孟。
9歲入私塾時,他已識字兩千餘,還能流暢地背誦《論語》《孟子》。10年的童蒙教育,使他打下了堅實的古文字基礎。
1922年考入大名十一中學,因參加學潮被開除。
1923年考取大名省立第七師範。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併成為中共大名特支的負責人之一。
1927年10月,中共濮陽中心縣委成立,他是主要領導成員。
趙紀彬 趙紀彬
1929年2月被捕,1931年出獄,因暴露身份,無法在本地工作,經組織安排,趙紀彬於1932年春去西安警備師任政治教員,不久出任陝西省委宣傳部長,後因召開瑞金蘇維埃週年紀念會暴露了身份,遂前往北平,任華北高教聯組織部長。
1934年後,轉入文化教育界,先後任復旦大學、東北大學、東吳大學、山東大學教授。
1949年後,歷任山東大學校委會副主任委員、平原省政府副秘書長、平原師範學院院長、開封師範學院院長、河南省文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河南分院副院長、河南歷史研究所所長。 趙紀彬轉身投入文化教育事業,先後在東北大學、山東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講授哲學概論、中國哲學史、邏輯學等課程。他每到一處,都因宣傳馬克思主義而深得進步師生的擁戴,不少青年學生受其影響走上了革命道路。
1950年,奉命籌建平原大學(今河南師範大學前身)並擔任常務副院長兼黨組書記,其間恢復了黨籍。
1951年八月十七日,被任命為平原師範學院(今河南師範大學前身)院長 [1] 
1953年,平原大學與河南大學合併為河南師範學院,在新鄉稱二院,開封稱為一院。趙紀彬任二院副院長兼黨委書記。
1956年11月,趙紀彬出任開封師範學院院長,全面主持學院各項工作,認真貫徹執行“高教十六條”,制訂學院工作方案及各項規章制度;主持舉辦多次教學及科學討論會;兼任河南省歷史研究所(當時在河南大學校內)所長,主持舉辦重要學術研討會;進一步完善專業系科結構,使學院成為一所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高等師範學校。
1963年11月,趙紀彬調往北京,任中央黨校教授。文革期間長期受到審查、迫害。1981年,其“歷史問題”被澄清後,受聘為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兼職研究員,直至去世。 [2] 
1974 年,趙紀彬在“批林批孔批周公”的特殊歷史背景下發表《關於孔子誅少正卯問題》一文,考證誅少正卯一事存在,以證明孔子反動保守 [3] 

趙紀彬學術論著

著有《中國哲學史綱要》《中國思想通史》(與侯外廬等人合著)、《論語新探》《困知錄》等。發表論文120餘篇,出版專著15種,凡300餘萬言。
1938年他出版的《中國哲學史綱》,自成一家,是我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嚆矢之作。1962年出版的《論語新探》採摭博富,立意宏遠,是其生前最用力也最珍視的一部作品,先後在美、日等國翻譯出版。除此之外,趙紀彬所著的《中國哲學思想》《中國知行學説簡史》《哲學常談》《哲學要論》等著作,都是將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與哲學洞識相結合的典範。 [2] 
遺著由夫人李慎儀和兒子趙明因整理。1982年以後,有22篇未刊稿在期刊上發表。1982年9月《趙紀彬文集》第一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內收有《中國哲學史綱要》一書;1985年10月《文集》二卷出版,內收有《中國知行學説簡史》一書及《章太炎哲學思想評述》一文;1991年4月《文集》三卷出版,內收入《先秦邏輯史論稿》一書(趙的散稿,由李慎儀編成)及《中國無神論唯物論史專題研究》一書(由李慎儀從《中國思想通史》前四卷中抽出若干章節彙集而成);1991年5月《困知二錄》一書由中華書局出版,內收入《釋一二》一書八章及《中國權説史略》一書三章。《文集》四卷出版因故擱置下來,內收有《哲學要論》《古代儒家哲學批判》及《中國哲學思想》三書。五本書計170萬字。解放後出版的《論語新探》《困知錄》和《關於孔子誅少正卯問題》三書(共計73萬字)未收入《文集》。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