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眜

鎖定
趙眜(?―公元前122年),史料多作趙胡,南越武王趙佗之孫,趙仲始之子 [1]  ,西漢諸侯國南越國第二任君主,公元前137年―公元前122年在位。
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趙眜繼承王位。公元前122年,趙眜去世,諡號文王,葬於今廣東省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山,即著名的“南越王墓”。趙眜死後,由其子趙嬰齊繼位。
全    名
趙眜
別    名
趙胡
諡    號
文王 [13] 
尊    號
文帝 [20] 
所處時代
南越國
民族族羣
華夏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22年
陵    墓
南越王墓
安葬地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在位時間
137年 至 122年(公元前)
前    任
南越武帝趙佗
繼    任
南越明王趙嬰齊
主要成就
成為南越國第二位君主

趙眜人物生平

趙眜繼承王位

趙眜,史料多作趙胡,是南越武王趙佗的孫子,南越太子趙仲始的兒子。 [1]  漢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因趙眜的父親趙始早己亡故,所以南越羣臣擁立趙眜繼承王位,史稱南越文王。 [2-4] 

趙眜閩越攻打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閩越國國王鄒郢向南越國發動戰爭,攻打南越國的邊境城鎮。當時趙眜剛繼承王位不久,國內民心還不穩固,只好派人給漢武帝上書説:“南越和閩越都是漢朝藩臣,不得擅自興兵互相攻打。現在閩越擅自發兵進犯臣國,臣不敢擅自發兵抵抗,請天子下詔指示。”漢武帝讚許南越有忠義行為,遵守職責與盟約,於是出兵援救南越。漢武帝派大行王恢領兵從豫章出發、大司農韓安國領兵從會稽出發,合力討伐閩越。 [5]  當時漢朝的軍隊還未翻越過五嶺,閩越王鄒郢的弟弟餘善就發動叛變,殺死鄒郢而投降漢朝。於是王、韓兩位將軍停止討伐行動,罷兵而回。 [6-8] 
漢武帝隨後將餘善立為閩越王,並派遣中大夫嚴助(一作莊助)前往南越國,向趙眜曉諭朝廷的意思。趙眜叩頭説:“天子竟能為臣興兵討伐閩越,臣雖死也無法報答天子的恩德!”於是派太子趙嬰齊到朝廷充當侍衞。趙眜對嚴助説:“鄙國剛剛遭受侵略,請使者先行一步,我正日夜整理行裝,準備前往京城朝見天子。”嚴助離開以後,趙眜的大臣勸告他説:“漢朝興兵殺死鄒郢,同時也以此進而威嚇南越。況且先王曾説過,事奉天子只求不得失禮,總之您不可因漢朝使者的好語而被誘惑就進入朝廷拜見天子。入朝拜見則不能復歸,這是亡國的情勢啊!”於是趙眜聲稱有病,最終沒有進京朝見漢武帝。 [9-10]  [11] 

趙眜去世子繼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趙眜病重,其子趙嬰齊向漢武帝請求回到南越國。同年,趙眜去世,諡號文王,葬於今廣東省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山,即著名的“南越王墓”。趙眜死後,趙嬰齊繼承王位。 [12-14] 

趙眜為政舉措

趙眜在位一共16年,長期患病,性情軟弱,沒什麼建樹。他雖然在閩越侵犯南越之時,巧妙的把漢武帝搬出來,讓漢武帝來對付閩越 [5]  ,而自己不用大傷元氣。但此舉,也使趙佗時期就已經役屬南越國的閩越,和南越國脱離役屬關係,而直接受制於漢朝中央,使南越國實際上被孤立起來。
同時,使漢武帝找到藉口,派嚴助假借表彰趙眜能忠於臣屬之職為名,請趙眜赴京朝見漢武帝,最後迫使趙眜把兒子趙嬰齊送到漢武帝身邊充當侍衞達12年之久 [10]  [11]  ,對日後南越國內部之亂埋下伏筆。

趙眜歷史評價

司馬遷史記》:“甌駱相攻,南越動搖。漢兵臨境,嬰齊入朝。” [15] 
吳士連大越史記全書》:“文王交鄰有道,漢朝義之,致為興兵助擊其讎。又能納諫,稱疾不朝於漢,遵守家法,貽厥孫謀,可謂無忝厥祖矣。” [16] 

趙眜史籍記載

《史記·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15]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 [17]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 [18] 
資治通鑑 [19]  卷十七至卷二十
《大越史記全書·趙紀》 [16] 

趙眜家族成員

趙眜長輩

祖父:南越武王趙佗
父親:趙始(一作趙仲始)

趙眜后妃

他的后妃史書均無記載。1983年發掘趙眜陵墓時,出土為她殉葬的四位夫人的五枚印章,因此他至少有4位夫人。王后是誰,則期待進一步的考證。
四位夫人
右夫人,名趙藍。史書無記載,但1983年發掘趙眜陵墓時,出土她的2枚印章,從而得知她的名字和身份。她的印章一是金印,而且稱“”(詳見西漢右夫人璽金印),一是象牙材質。因此推斷她在趙眜的羣妾中地位最高。
左夫人,姓名生平不詳。她的印章是銅印,稱“左夫人印”,地位僅次於右夫人趙藍。
泰夫人,姓名生平不詳。她的印章是銅印,稱“泰夫人印”,地位次於左夫人。
?夫人,姓名生平不詳。她的印章是銅印,稱“?夫人印”,在四位陪葬的夫人中地位最低。“?”是因為出土時印章腐蝕嚴重,已經無法辨認。根據專家推測,很可能是“否”或“部”字。

趙眜子女

趙眜有多少子女,因史料缺乏不得而知。史書上留下記載的只有兒子趙嬰齊,被立為太子,趙眜死後繼承南越王王位。

趙眜關於名字

司馬遷《史記》中一直將南越國第二代王“南越文王”稱為趙胡,但1983年“南越王墓”挖掘後,在出土的印章中發現“趙眜”的玉印和“文帝行璽”的金印。經考古學家證實,確認“趙眜”應該是《史記》所載的“趙胡”的真名,而“趙胡”可能是司馬遷在編寫《史記》時出現的錯誤;也有可能是班固的《漢書》在傳抄中抄錯了,於是後人根據《漢書》更正《史記》中的“錯字”,以致一錯再錯。 [20]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對筆誤一説提出異議。學者余天熾、覃聖敏、藍日勇、梁旭達、覃彩鑾等人,在其所著的《古南越國史》中認為南越文王名字不可能出現記載錯誤。他們認為《史記》對在位時間最短的趙建德事蹟記載都尤為詳實,因此對南越文王名字記載錯誤的偶然性不存在;而且南越文王在位期間同漢朝交往頻繁,名字的筆誤更不可能。他們認為趙眜是南越武王趙佗的兒子、南越文王趙胡的父親(或者趙眜是趙佗的長孫、趙胡的兄長),被趙佗立為太子,但未即位就已死去。趙胡將趙眜生前使用的印章帶入墳墓,以示緬懷之意。 [21] 

趙眜陵墓

南越王墓結構圖 南越王墓結構圖
趙眜墓,亦稱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山。南越王墓發現於1983年,是迄今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隨葬物最豐富、唯一飾有彩繪的石室墓。該墓藏於象崗山腹心深處20餘米,出土有“文帝行璽”金印和“趙眜”玉印以及玉角杯等珍貴文物一萬餘件,由此可確定墓主即為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墓室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仿陽宅形制建造,坐北朝南、前朝後寢,分前後兩部分,分別由石門隔開。墓前部為前室、東耳室、西耳室;後部為主棺室、東側室、西側室和後藏室。
墓主葬具為一棺一槨,安放在主室正中。墓中不僅放置諸多奇珍異寶和生活用品,還隨葬15個殉人,作為他地下的僕役。南越王墓及其隨葬珍品是南越國的重要歷史遺存,對研究秦漢時期廣州乃至整個嶺南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996年,南越王墓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 1.    《大越史記全書·趙紀》:文王在位十二年,壽五十二歲。諱胡,仲始之子,武帝之孫也。
  • 2.    《史記·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第五十三》:至建元四年卒。佗孫胡為南越王。
  • 3.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至武帝建元四年,佗孫胡為南粵王。
  • 4.    《資治通鑑·卷十七》:是歲,南越王佗死,其孫文王胡立。
  • 5.    《資治通鑑·卷十七》:閩越王郢興兵擊南越邊邑,南越王守天子約,不敢擅興兵,使人上書告天子。於是天子多南越義,大為發兵,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農令韓安國出會稽,擊閩越。
  • 6.    《史記·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此時閩越王郢興兵擊南越邊邑,胡使人上書曰:“兩越俱為籓臣,毋得擅興兵相攻擊。今閩越興兵侵臣,臣不敢興兵,唯天子詔之。”於是天子多南越義,守職約,為興師,遣兩將軍往討閩越。兵未逾嶺,閩越王弟餘善殺郢以降,於是罷兵。
  • 7.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立三年,閩粵王郢興兵南擊邊邑。粵使人上書曰:“兩粵俱為籓臣,毋擅興兵相攻擊。今東粵擅興兵侵臣,臣不敢興兵,唯天子詔之。”於是天子多南粵義,守職約,為興師,遣兩將軍往討閩粵。兵未逾領,閩粵王弟餘善殺郢以降,於是罷兵。
  • 8.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閩越王郢攻南越。遣大行王恢將兵出豫章、大司農韓安國出會稽擊之,未至,越人殺郢降,兵還。
  • 9.    《史記·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第五十三》:天子使莊助往諭意南越王,胡頓首曰:“天子乃為臣興兵討閩越,死無以報德!”遣太子嬰齊入宿衞。謂助曰:“國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日夜裝入見天子。”助去後,其大臣諫胡曰:“漢興兵誅郢,亦行以驚動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可以説好語入見。入見則不得復歸,亡國之勢也。”於是胡稱病,竟不入見。
  • 10.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天子使嚴助往諭意,南粵王胡頓首曰:“天子乃興兵誅閩粵,死亡以報德!”遣太子嬰齊入宿衞。謂助曰:“國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日夜裝入見天子。”助去後,其大臣諫胡曰:“漢興兵誅郢,亦行以驚動南粵。且先王言事天子期毋失禮,要之不可以怵好語入見。入見則不得復歸,亡國之勢也。”於是胡稱病,竟不入見。
  • 11.    《資治通鑑·卷十七》:上使莊助諭意南粵。南粵王胡頓首曰:“天子乃為臣興兵討閩越,死無以報德!”遣太子嬰齊入宿衞,謂助曰:“國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日夜裝,入見天子。”助還,過淮南,上又使助諭淮南王安以討越事,嘉答其意,安謝不及。助既去南越,南越大臣皆諫其王曰:“漢興兵誅郢,亦行以驚動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可以説好語入見,則不得復歸,亡國之勢也。”於是胡稱病,竟不入見。
  • 12.    《史記·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第五十三》:後十餘歲,胡實病甚,太子嬰齊請歸。胡薨,諡為文王。嬰齊代立,即藏其先武帝璽。
  • 13.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後十餘歲,胡實病甚,太子嬰齊請歸。胡薨,諡曰文王。
  • 14.    《資治通鑑·卷二十》:初,南越文王遣其子嬰齊入宿衞,在長安取邯鄲樛氏女,生子興。文王薨,嬰齊立,乃藏其先武帝璽,上書請立樛氏女為後,興為嗣。
  • 15.    《史記·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16]
  • 16.    《大越史記全書·趙紀》
  • 17.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4]
  • 18.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16]
  • 19.    《資治通鑑》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1-14]
  • 20.    廣州象崗漢墓發掘隊:《西漢南越文王墓發掘報告》,《考古》雜誌1984年第3期
  • 21.    余天熾、覃聖敏、藍日勇、梁旭達、覃彩鑾.《古南越國史》: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235-24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