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琰

(北魏人物)

鎖定
趙琰,字叔起,北魏時期天水人。為人性至孝。曾任兗州司馬、淮南王幕府長史等職。
本    名
趙琰
叔起
所處時代
北魏
出生地
天水

趙琰生平事蹟

趙琰兒時,苻氏叛亂,趙琰被奶媽帶着奔逃到壽春。 [1]  趙琰向來精心奉養父母,茶水飯食,必親自調弄。皇興年間(467~471),京城缺糧,奴婢碾粟篩出癟谷,趙琰看見狠狠把她教訓了一頓,責令她留下輕谷。曾送兒子趙應到冀州訂親,隨從的人在路上偶然得到一隻羊,走了三十里後,趙琰知道了,責令僕人送還原處。又在經過的路邊,主人準備了羊肉湯,趙琰查知這是偷殺的羊,始終不願就餐。派人購買耜刀,發現多了六把,立即讓人送還主人。刀主為他所感動,堅決不收,趙琰命人把刀放下就走。開始趙琰任兗州司馬,轉任團城鎮的副將。歸還京城,任淮南王元他幕府長史。當時禁制很嚴,不讓大臣越關葬於故鄉。趙琰不能歸葬雙親達三十年之久。到祭祀拜獻的時候,總是不能不想魏書歸葬雙親的事。每每逢年過節,總不接受子孫的慶賀。他感嘆歲月推移,而遷墳無期,於是不吃鹽粟,斷除眾味,只吃麥食。八十多歲時去世。後魏遷都洛陽,兒子趙應等還鄉葬祖與趙琰。

趙琰歷史傳記

趙琰,字叔起,北魏天水人。父温為楊難當司馬。初,苻氏亂,琰為乳母攜奔壽春,年十四乃歸。孝心色養,飪熟之節,必親調之。皇興中,京師儉,婢簡粟糶之,琰遇見切責,敕留輕粃。嘗送子應冀州娉室,從者於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於本處。又過路傍,主人設羊羹,琰訪知盜殺,卒辭不食。遣人買耜刃,得剩六耜,即令送還刃主。刃主高之,義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初為兗州司馬,轉團城鎮副將。還京,為淮南王他府長史。時禁制甚嚴,不聽越關葬於舊兆。琰積三十餘年,不得葬二親。及蒸嘗拜獻,未曾不嬰慕卒事。每於時節,不受子孫慶賀。年餘耳順,而孝思彌篤。慨歲月推移,遷窆無期,乃絕鹽粟,斷諸滋味,食麥而已。年八十卒。遷都洛陽,子應等乃還鄉葬焉。應弟煦,字賓育。好音律,以善歌聞於世。位秦州刺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