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東階

鎖定
趙東階(公元1853年~1931年),字躋堂,號金犢,方頂村(今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管轄)人。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考中了舉人第九名。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考中了進士二甲四十一名。改為翰林庶吉士,後正式授翰林院編修,編纂國家歷史 [1] 
中文名
趙東階
別    名
躋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53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職    業
翰林院編修
主要成就
進士二甲四十一名
出生地
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管轄

趙東階人物生平

趙東階父親趙璧是清道光年間的舉人,曾任商水縣教諭官六年。官聲很好,被升遷為知縣,沒有來得及到任就逝世了。當父親去世時,東階七歲,隨着母親禹氏在跟前父親再三囑咐母親説:“以後必須讓東階好好讀書……”東階年齡漸大,母親管教的則更加嚴厲,而東階也讀書特別刻苦,並能自我激勵。無論嚴寒的冬天和嚴熱的暑天,讀書也沒有一天懈怠過,二十多歲就考上了秀才。又過了十三年,在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考中了舉人第九名。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考中進士二甲四十一名。改為翰林庶吉士,後正式授翰林院編修,編纂國家歷史。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庚子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亡西安,北京滿清政府各衙門的官吏很多都逃跑或躲起來。當時趙東階在史館值班,有人對他説:“這時候,你也應該躲避下”東階説:“做史官就應該守在館,與史館共同存亡。”沒有離去,而後才請假回家探親,得到時人的好評。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引具考試獲優等,晉待講銜。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宣統皇帝退位,清朝滅亡。東階遂回原籍,民國元年(1912年)應邀到登封嵩陽書院和大金店王家講學,次年歸隱五雲山北麓核桃衝,與魏崗村的前清法部左丞魏聯奎,張溝村的舉人許作霖,滎陽縣舉人侯化源等人結九老學社,來往以詩賦文章相唱和。
為了方便汜水縣的人士到河南省城開封辦事,東階又與魏聯奎、席書錦等人倡議募捐修建開封汜水會館,建房六十多間。並且還在開封西門外購地十餘畝,以供會館費用所需。在修建中,親自書寫碑文以記述始末。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汜水縣重修縣誌,共同推舉東階為總修,這時東階已經七十六歲高齡,託病任事,經過一年的努力縣誌修成。而在縣誌上卻沒有一條記述自己的功勞和事蹟。眾人稱讚東階不愧是一位賢明的人。又過三年,1931年,東階逝世,享年七十九。在臨逝前已把自己的墓誌文寫好了。 [1] 

趙東階社會評價

趙東階一生,對名利很淡泊,生活也很樸素節儉,在北京將近二十年,只有小夫人和一傭人相隨。對理學很有研究,對慎獨修善特別下功夫。寫字最好的是楷書。與當時開封翰林院編修牛東藩,洛陽的翰林院編修檢校林東郊被稱為戊戌進士科河南省的“一案三東”流傳很廣名聲很大。一生有文集三卷。 [1] 
參考資料
  • 1.    趙東階  .鄭西信息港.2013-1-13[引用日期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