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曉梅

(洛陽市豫劇團國家一級演員)

鎖定
趙曉梅,女,生於1948年,安徽蕭縣人。國家一級演員,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會員、洛陽市文聯委員、洛陽市豫劇團主要演員。代表作品有《秦雪梅》《梨園春》等。
本    名
趙曉梅
出生日期
1948年
代表作品
《楊金花奪印》
代表作品
《謝瑤環》
《秦雪梅》
職    業
演員
籍    貫
安徽蕭縣

趙曉梅人物經歷

趙曉梅出身於梨園世家,1960年考入洛陽市戲曲學校。1965年畢業分配到洛陽市豫劇團工作,主攻花旦、閨門旦,兼演武旦、帥旦、小生等行當。曾先後主演過《楊金花奪印》、《謝瑤環》、《秦雪梅》、《李慧娘》、《桃花庵》、《洛陽橋》、《姊妹易嫁》、《三聖母》、《雛鳳凌空》、《潘金蓮》以及現代戲《銀線紅心》等劇目。1973年,她首次參加河南省現代戲調演,被省會觀眾譽為洛陽市豫劇團的“五朵金花之一”。1985年,她主演的《姊妹易嫁》和《桃花庵》,由中國唱片社上海分社錄製成盒式磁帶,發行全國,並遠銷東南亞一些國家。1986年,她與著名歌唱家李雙江、蔣大為、鄭緒嵐、俞淑琴同台合作演出。中央電視台以“名城牡丹”為專題,錄製成電視音樂片在全國播放。《中國電視報》曾以突出位置予以報道。1987年,她又應上海唱片社邀請,參加了“唱唱唱”的豫劇大聯唱和《濟公逛開封》的盒式磁帶錄音。她先後錄製了大量的盒式磁帶,灌製了不少的唱片,在省內外產生了二定的社會影響。
中央電視台以《名城牡丹》為專題錄製成電視藝術片在全國播放,《中國電視報》予以報道。在1990年省第二屆戲劇大賽中獲優秀演員獎。唱腔、表演曾多次在中央及省、市電台、電視台播出。辭條載入《洛陽戲曲志》、《河南戲曲志》和《豫劇藝術總彙》。為中國劇協會員、一級演員,洛陽市豫劇二團領銜主演表,藝委會副主任。趙曉梅自拜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閻立品為師後,藝術視野更加開闊,表演藝術也更為嫺熟
人物特點
趙曉梅 趙曉梅
曉梅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創建自己的獨特風格,已演出過大批其他劇目。她這次主演的現代戲《情繫小浪底》飾演一位農村女支書,帶動村民迎向新生活,完成移民任務,在表演和唱腔上,融合閻派、馬派兩家並加以發展,呈現出細膩深刻與雍容大方、潑辣奔放相結合的、成功創造的大家風度。她於1994年成為中國劇協會員,曾先後五次獲獎,《河南日報》發表評論,把她這位後起之秀和自解放初期就享有“洛陽牡丹”美譽的馬金鳳大師聯繫起來,稱為“洛陽牡丹又一枝”。台灣《中州劇藝》連續三期發表讚揚她的文章及多幅照片。中國唱片社及上海分社灌製了她主演、主唱的盒帶和唱片向國內外發行。華東五省聲樂教學研討會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特邀曉梅講授豫劇音樂。她的“金嗓子”在演唱中把真假聲結合、由低音到高音轉換不露痕跡、渾然天成的技巧,引起音樂大師周小燕及從美國回來的專家嘖嘖稱奇,説這是他們正在研究解決的課題。

趙曉梅演藝經歷

2022年9月20日,參加《梨園春》特別節目——“喜迎二十大 好戲看中原”河南戲曲名家演唱會 [2] 

趙曉梅藝術人生

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有位當家大青衣:著名豫劇演員趙曉梅。她文武雙全,唱、念、做、表堪稱上乘,是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閻立品的得意傳人。前不久,趙曉梅隨團進京,演出了一出反映庫區移民生活、舍小家保大家的現代戲《情繫小浪底》。她以純淨明麗、極富韻味的唱腔,層次分明、分寸得當的嫺熟表演,將農村黨支部書記玉霞那潑辣賢惠、樸拙堅強的性格塑造得真實可信、人物豐滿。
趙曉梅 趙曉梅
趙曉梅出身梨園世家,其父趙貴元是梆子戲的一個“紅闖”(紅生),其母陳桂雲精通小旦,她的丈夫趙宏獻更是多才多藝,擅演鬚生、武生,享譽豫西地區。趙曉梅自幼聰穎好學,很有悟性,1964年就讀洛陽戲校時,便以主演《楊金花奪印》、《洛陽橋》等戲而嶄露頭角,翌年分配到洛陽豫劇團後,經過刻苦的藝術實踐,眾望所歸挑起了劇團大梁
她工刀馬旦、閨門旦、花旦、青衣、帥旦、武生、文生,戲路寬闊,先後主演了《秦雪梅》、《姐妹易嫁》、《謝瑤環》、《李慧娘》、《雛鳳凌空》、《青松嶺》、《朝陽溝》等數十出古裝戲和現代戲,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舞台藝術形象。

趙曉梅拜師學藝

趙曉梅 趙曉梅
趙曉梅,“文革”前夕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洛陽戲曲學校,“文革”後在馬金鳳領導的洛陽豫劇團當演員。她攻刀馬旦、花旦、閨門旦等各行當,青春年少,扮相、嗓音好,基本功紮實,很受觀眾喜愛。1993年,她看了豫劇五大名旦之一閻立品演出的青衣、閨門旦劇目《秦雪梅》《藏舟》等,被閻派藝術唱腔婉轉甜潤、表演含蓄端莊的藝術魅力傾倒了,迷住了。早在解放初期1954年,戲曲大師梅蘭芳就曾讚揚閻立品“音色美,唱腔純,扮相秀麗,表演深刻含蓄”,是“地方戲中少有的閨門旦”,並在天津把她和新鳳霞同時收為徒弟,給予精心點撥,以致後來閻立品榮獲“豫劇裏的梅蘭芳”美譽。趙曉梅覺得自己身材比較瘦小,臉型清秀,嗓子音質又和閻立品接近,認定自己適合學閻派戲,於是決心拜閻立品為師,全面學習“高精尖”的閻派藝術,以便自己得到系統的深造和提高。
馬金鳳幼年曾同閻立品同拜老藝人馬雙枝為師學藝,兩位師姐妹關係親密。馬的合作伙伴何凌雲(改編《花打朝》劇本的作家)也是閻的好友,她二人幫助實現曉梅的願望,馬金鳳親筆寫了介紹信讓曉梅去找閻。但閻對收徒弟要求非常嚴格,不僅看藝術才能,更看重人格和藝德,絕不隨便收自己了不解、不滿意的人。曉梅千方百計爭取。當時,閻立品所在的河南省豫劇團先後在徐州、安陽、封邱等地流動演出,曉梅就自費追趕着劇團到各地去看閻立品的戲。後來,閻立品就吸收曉梅一起來演出。經過將近兩年的認真、多方考察,閻立品終於在1985年6月正式收曉梅為徒弟。
閻立品在1958年曾被錯劃成右派,“文革”中又橫遭摧殘,整整二十年脱離舞台,因此對自己的劫後餘生抓得很緊,不僅自己多演出,而且要把自己的藝術完全傳授給徒弟。為此,在1988—1989年一年多時間裏,她約集包括趙曉梅在內的三位徒弟,組成河南立品劇社,赴安徽、山東、河北、河南各地流動營業演出,一邊給學生排練自己的代表性劇目。閻立品大師,這位身材矮小,年近七十的老太太,每天帶領徒弟過着最緊張的教學生活,早晨7點開始練功,上午、下午排戲,晚上公演後還排兩個鐘頭戲。她在台上演出時,讓學生在台下看,學生在台上演出時,她在台下看。針對學生的不是,一字一句地講,一板一眼地教,一招一式地示範。講如何從生活出發運用戲曲程式,如何把內心體驗和外部體現統一起來。從老師的言傳身教,趙曉梅不僅學會了閻派全部代表作《秦雪梅》《蝴蝶杯》《碧玉簪》《姐妹告狀》《西廂記》等,還悟出了戲曲表演的基本規律,能自主創造了。一年後,劇社結束,曉梅又回到洛陽豫劇團,把同事們驚呆了:一是她在劇社的艱苦生活,使她體重由原來110多斤,降到90多斤,人都瘦得變型了;二是她的藝術實現了質的飛躍,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這些年,曉梅置身在馬派藝術的寶庫之中,早已學會了與閻派風格迥異的馬派帥旦、潑辣旦、老旦行當的代表作“一掛二花”,成為與閻派劇目輪換上演的保留劇目。她和許青枝等馬派弟子、學生一起,被社會公認為最有實力的後繼人之一。馬金鳳以代師姐閻立品“託孤”的心情培養曉梅。

趙曉梅演出特色

在她的傳統戲表演代表作《潘金蓮》中, [1]  趙曉梅為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潘金蓮這一心理複雜多變的人物,運用豐富多變的眼神,拋、甩、翻、抖等千變萬化的嫺熟水袖功和輾轉飛旋的舞姿,生動地表演出潘金蓮這個悲劇人物在那個畸形社會里被扭曲的性格。而到了《蝴蝶杯》一劇中,趙曉梅更有精闢的藝術見解。她説:“刻畫人物絕不能忘記戲劇發展的特定環境。父親剛剛蒙冤而死,胡鳳蓮卻要與恩人田玉川在小舟裏訂下終身,在表演中就必須注意人物關係的變化,準確地把握人物感情的落差,注意挖掘和揭示閨中少女在特定情景裏內心的東西。”有想法敢於創新的趙曉梅通過“三接杯”的表演,把胡鳳蓮豐富的內心世界,層次分明地刻畫出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田玉川把訂親信物蝴蝶杯遞過來時,她先是一陣驚喜,就要去接,但是猛地又把手彈回來;第二次,杯子又遞過來了,她卻羞怯地橫過身子,欲接又未接;第三次,她出人意料地將手伸到背後,張開手指去接……其“三接杯”的表演,可謂端莊中帶有嫵媚,樸實中不失典雅。在閻立品先生的指導下,趙曉梅刻畫人物達到了一個新境界。
趙曉梅 趙曉梅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趙曉梅甘當配角提攜新秀,從不以名角自居。如《牡丹的傳説》一劇裏,她飾演的配角桃花戲少詞不多,可她卻十分投入地刻畫這個小人物,強烈地襯托了牡丹花傲骨嶙峋的風格。她的這種“綠葉”精神,在演出《闖世界的戀人》時體現得更加突出。趙曉梅演了一個只有二十四句台詞的居委會主任劉嬸,僅出場兩次,卻把這個小角色純樸善良、樂於助人的熱心腸,惟妙惟肖地表現了出來,並因此在河南省第三屆戲劇大賽中榮獲表演優秀獎。

趙曉梅社會活動

2006年1月1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二日,晚:“洛陽牡丹八旬出征,豫劇大師新年獻藝”馬派藝術戲曲專場舉辦
2006年8月11日,農曆丙戌年七月十八日,晚:紀念閻立品逝世十週年閻派專場演出第一天
2006年11月23日,農曆丙戌年十月初三日,上午:張松曉拜賈廷聚為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