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昴發

鎖定
趙昴發(? ~1276年) 字漢卿,南宋四川昌元(今重慶市榮昌區)人。淳祐十年(1250)進士。
中文名
趙昴發
國    籍
中國
逝世日期
1276年
出生地
南宋四川昌元(今重慶榮昌縣)

趙昴發人物簡介

趙昴發 [1]  (? ~1276年) 字漢卿,南宋四川昌元(今重慶榮昌縣)人。淳祐十年(1250)進士。先後任遂寧州司户、潼川籤判、宣城宰。
鹹淳七年(1271年),任彭澤縣令。在任期間,從政寬厚平和,常用忠孝仁義的理念教育羣眾。凡社會上的奸詐、強暴,對百姓有害的人,必加以嚴懲。平時,他常與縣內名士高竹澗等人探討明析性理方面的學問,被當地的有識之士所倡舉。
鹹淳十年(1274年),任池州通判。這年秋天,元兵10萬,戰船800渡江,逼進池州,知州王起宗潛逃。趙昴發挺身而出,代理州官,大力修理城防,積聚糧食,準備長期防守。沿江制置副使夏貴抗元兵敗回池州時,其官兵打劫搶掠,騷擾百姓,趙昴發捕斬十餘人才得以制止,民方安寧。
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元兵攻至李王河(安徽貴池),黃、蘄諸州多望風納降,都統張林多次勸趙昴發降元,趙昴發嚴詞拒絕。後來,張林藉口巡邏長江,暗中示降元兵。趙昴發明知池州難以防守,置酒與親友飲別。他當眾對妻子雍氏説:“城將破,吾為守臣不當去,汝先出走。”雍氏從容地説:“君為命官,我為命婦,君為忠臣,我獨不能為忠臣婦乎?”於是,他將全部家產分送給弟侄僕婢等人,撕下一幅家襟,寫下一首詩贈與他的兄弟:“城池不高深,無財又無兵。惟有死報國,來生作弟兄。”二月,元兵逼近池州城下,趙昴發揮毫在茶几上寫詩一首:“君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節義成雙。”然後,他和妻子雍氏穿戴齊整,自縊於“從容堂”。
趙昴發死後,張林開城門投降,元丞相巴延至官舍察看,十分讚賞趙昴發的忠義之心。池州人民備辦棺木衣衾,將其夫婦合葬於齊山之上。南宋朝廷知其事蹟後,追贈他為華文閣待制,諡號文節。

趙昴發後世紀念

榮昌人民立祠祭祀。
彭澤歷來尊陶淵明、狄仁傑和趙昂發為邑之三賢,並建有“三賢祠”用以祭祀。

趙昴發史書記載

嘉慶《大足縣誌》 卷三《祠廟》載:“忠孝祠,在文廟左側,乾隆十年知縣李德修。嘉慶二十二年重修。祀宋趙昴發、陳用庚,明鬍子昭、鬍子儀、李開榞、張志譽、宋應皋;宋孝子何光覺,明黎伯滾、朱卿、夏藩。”
嘉慶《大足縣誌》 卷八《人物·忠節》“宋趙昴發”目載:“按《宋詩紀事·昭忠逸詠》載,昴發裂衣書詩寄弟雲:‘城池不高深,無財又無兵。惟有死報國,來生作弟兄。’ ”此即《宋史》所言趙昴發與親友“飲訣”“散其家資與其弟侄”之事。 [2] 
而關於趙昴發墓地的文獻記載及明代人考證,則進一步證明了趙昴發為中敖人氏。按嘉慶《大足縣誌》 卷一《輿地·墳墓》載“宋趙昴發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