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戒

鎖定
趙戒(公元?年—公元約154年),字志伯,蜀郡人。東漢末年名臣,歷仕漢安、順、衝、質、桓五帝,五朝元老。父趙定,以遊俠稱。趙戒於漢順帝、衝帝、質帝、桓帝之世歷位三公,登特進。屢居公輔,免憂患於無妄之世。
中文名
趙戒
逝世日期
公元約154
出生地
蜀郡
志伯

趙戒人物生平

趙戒博學明經講授,舉孝廉,累遷荊州刺史。大將軍梁商之弟梁讓為南陽太守,恃胞妹梁皇后椒房之寵,不奉法律。趙戒到任後,立即上奏彈劾他。遷任河間相,以冀州難於治理,整厲威嚴。後遷任南陽太守,糾察豪傑,撫卹吏人,奏免中官(宦官)貴戚子弟擔任縣令、縣長貪污瀆職的人。徵為尚書令,出為河南尹,轉拜太常,後轉太僕 [1] 
漢順帝永和六年(141年)三月,司空郭虔被免職,趙戒特拜司空,名望益重。自漢順帝永和六年至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趙戒共擔任司空六年,期間三公中的太尉、司徒換了數任,唯趙戒屹立不倒。
本初元年(146年),趙戒由司空轉任司徒。漢恆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九月,京師地震,太尉杜喬免職。十月,趙戒轉任太尉,以定策迎立恆帝功,封廚亭侯。
建和三年(149年)六月,地震波及憲陵寢屋;七月庚申,廉縣降下肉雨;八月乙丑,有星孛與天市,京師發大水;九月己卯、庚寅,連發兩次地震,郡國五座山崩塌;十月,趙戒因災異被免職,司徒袁湯繼任太尉。
元嘉二年(152年)十一月,司空黃瓊因災異免職。十二月,特進趙戒為司空。永興元年(153年)七月,共有三十二個郡縣遭受蝗災,數條河水氾濫,百姓飢窮,流冗道路,至有數十萬户,冀州尤甚。趙戒因災異免職,由光祿勳房植繼任司空。趙戒告歸於蜀,薨於家。子趙典字仲經,襲封。
司空之殤
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大將軍梁冀忌憚漢質帝聰慧,恐為後患,遂令左右鳩殺質帝。因議立嗣,太尉李固引司徒胡廣、司空趙戒上書梁冀要求廷議皇帝繼任人選。信中説:“天下不幸,近年之間,‘國祚三絕’,今當立帝,這是天下的大事,臣等明白太后的一片心意,將軍操勞。望詳擇一人,務必繼存聖明,臣等也是愚忠一片,非常掛念此事。按過去廢立的老章程,立皇位繼承人,未嘗不詢訪公卿,廣泛徵求大家意見,使之上應天意,下合眾望。古語説:‘以天下給人易,為天下得人難’,我朝歷史表明,皇位繼承人立得準,就興;否則就要導致滅亡,這是最使人憂愁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豈可不深思熟慮?”最後李固大聲疾呼地説:“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國之興衰,在此一舉!”梁冀得書,乃召三公、中二千石大臣、列侯大議所立。李固、胡廣、趙戒以及大鴻臚杜喬都認為清河王劉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 [2] 
按照梁冀的本意,是要立已妹夫蠡吾侯劉志為帝,恰好劉志正在京師。李固聯合胡廣、趙戒、杜喬,堅持擁立清河王劉蒜,博得大多數朝臣的贊同。梁冀一時還拿不出理由來排斥眾議,內心憤憤不樂。這時,與劉蒜素來不和、老謀深算的宦官曹騰等人,猜透了梁冀的心事,看準了時機,趁着深夜訪梁冀,作為宦官權益的代表,以利害關係説服梁冀,勸他當機立斷,立劉志為帝。曹騰對梁冀説:“將軍累世為皇后至親,統攝萬機,並且賓客又那麼多,又頗多過失。清河王嚴明,一旦做了皇帝,那麼將軍受禍的日子必定不會長久了。不如擁立蠡吾侯,可以長保富貴”。梁冀何嘗不知道曹騰所講的這層利害關係,只是礙於羣臣異議,一時還難於決斷。經曹騰的一番煽動,內心顧忌沒有了。怕怕夜長夢多,第二天重新會晤公卿。梁冀擺出一副氣勢洶洶的架勢,一開口説話就言辭激切,殺機畢露,不容冒犯,一定要擁立蠡吾侯為帝。公卿自胡廣、趙戒以下無不為淫威所嚇倒,都異口同聲地説;“惟大將軍之命是從”。梁冀厲聲罷會。唯獨李固與杜喬還堅持己見,與梁冀爭辯。驕橫不可一世的梁冀,十分惱怒,無容李固、杜喬辯駁,厲聲宣佈“罷會”。堅強的李固,並未因此而絕望。他知道朝臣之所以表示服從梁冀的意見是被迫的,內心還是向着他的,人心還是可以利用的,所以他又寫信勸説梁冀。梁冀愈加憤怒,勸説梁太后先策免李固太尉職位,竟立蠡吾侯,是為漢帝。
後歲餘,甘陵劉文、魏郡劉鮪各謀立劉蒜為天子,梁冀趁機誣陷李固與劉文、劉鮪共為妖言,下獄。門生王調貫械上書,證李固之枉,河內趙承等數十人亦要鈇鑕詣闕通訴,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獄,京師市裏皆稱萬歲。梁冀聞之大驚,畏固名德終為己害,乃更據奏前事,遂誅之,時年五十四。
李固臨死前,給胡廣、趙戒寫了一封絕命書。他寫道:“本人既受了朝廷的厚恩,就應竭盡全力,不顧冒生命的危險,立志扶持將要傾倒的王室,使它中興起來。料想不到一旦遭到梁氏外戚的迷謬,你們這些人就屈從了,把個人的安危放在前頭,顛倒了吉凶和成敗,從此漢家的衰落也就無法挽回了。你們身居要職,享受奉厚的俸祿,眼見王室即將傾倒而不扶,難道還有比這再大的事嗎?我相信公正的史學家,決不會出於畏懼之心,而放棄過它。我李固雖然死了,但是死得其義,沒有什麼好懊喪的。”胡廣、趙戒得到書信後感到無比悲傷慚愧,都長嘆流涕,後世亦以此譏諷胡廣、趙戒二公。在世人看來,梁冀之所以鬥不倒,就在於胡廣、趙戒這一類人的軟弱。
可憐老臣趙戒,他與胡廣不同,胡廣從進入仕途,一直秉承中庸之道,是個能辦實事卻性格柔弱之人。但趙戒在青壯年時,是以公正廉潔、嫉惡如仇名聞天下的,結果到了晚年因為立嗣之事晚節不保。也許趙戒有着卧薪嚐膽,保存漢室,徐徐圖謀梁冀的想法,但在朝堂上被梁冀淫威嚇倒的事實,最終使得世人大失所望。

趙戒家族資料

1. [1]  趙典,字仲經,趙戒次子。趙典少篤行隱約,博學經書,弟子自遠方至。性明達,志節清亮。益州舉茂才,以病辭。太尉黃瓊、胡廣舉有道、方正,皆不應。建和初,四府表薦,恆帝公車徵拜其為議郎,伺講禁內,對策為諸儒之表,再遷為侍中。
時帝欲廣開鴻池,典諫曰:“鴻池泛溉,已且百頃,猶復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約己,遵孝之愛人也。”帝納其言而止。 父趙戒卒,趙典襲父爵,為廚亭侯。出為弘農太守,轉右扶風。公事去官,徵拜城門校尉,轉將作大匠,遷少府,又轉大鴻臚。
時恩澤諸侯以無勞受封,羣臣不悦而莫敢諫,典獨奏曰:“夫無功而賞,勞者不勸,上忝下辱,亂象幹度。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宜一切削免爵士,以存舊典。”帝不從。頃之,轉太僕,遷太常。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問之。典據經正對,無所曲折。每得賞賜,輒分與諸生之貧者。後以諫爭違旨,免官就國。
會帝崩,時禁籓國諸侯不得奔吊,典慨然曰:“身從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鳥烏反哺報德,況於士邪!”遂解印綬符策付縣,而馳到京師。州郡及大鴻臚並執處其罪,而公卿百寮嘉典之義,表請以租自贖,詔書許之。再遷長樂少府、衞尉。公卿復表典篤學博聞,宜備國師。靈帝宗趙典道懿,尊為國師,位特進。會病卒,使者吊祠。竇太后復遣使兼贈印綬,諡曰獻侯。
2. [1]  趙謙(公元?年—公元192年),字彥信,趙戒長孫,趙典之侄。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擔任汝南太守時敗於汝南黃巾軍。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以光祿勳接替黃琬為太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獻帝遷都長安,任命趙謙行車騎將軍,為前置。旋以病罷免。
同年,趙謙復為司隸校尉。當時有車師王侍子為董卓所喜愛,數犯法,趙謙收監殺了他。董卓大怒,殺了都官從事,但因為董卓素來尊敬忌憚趙謙,所以沒有加罪於他。
轉為前將軍,被派遣去鎮壓白波賊,因功封郫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李傕、郭汜等人攻陷了長安城,誅殺司徒王允並滅其族,於是以趙謙代王允為司徒,八月病罷,不久拜尚書令。同年卒,諡“忠侯”。
3. [1]  趙温(公元137年—公元208年),字子柔,趙戒次孫,趙典之侄,趙謙之弟。初為京兆丞,嘆道:“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遂棄官歸蜀郡。適逢家鄉遭遇大饑荒,趙温慷慨施放家中積糧賑救饑民,所救活萬餘人。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獻帝向西遷都,趙温時擔任侍中,同輿輦至長安,因公勤被封為江南亭侯,拜太常。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十月,司空楊彪因災異免,趙温代楊彪為司空。同年十二月,因災異被免職。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正月,起任衞尉;九月,司徒淳于嘉被罷免;十月,趙温擔任司徒,錄尚書事。
當時,車騎將軍李傕挾持獻帝遷移到北塢,外內隔絕。李傕素來懷疑趙温不與己同,於是囚禁趙温與塢中,又想轉移獻帝於黃白城。趙温以書切責曰:“公前託為董公報仇,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户説也。今與郭汜爭睚眥之隙,以成千鈞之仇,人在塗炭,各不聊生。曾不改悟,遂成禍亂。朝廷仍下明詔,欲令和解。上命不行,威澤日損。而復欲移轉乘輿,更幸非所,此誠老夫所不達也。於《易》,一為過,再為涉,三而弗改,滅其頂,兇。不如早共和解,引軍還屯,上安萬乘,下全人民,豈不幸甚。”李傕大怒,想要派人殺了趙温。幸好李傕從弟李應,是趙温舊時的掾屬,一連勸諫了李傕數日,趙温才倖免於難。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趙温跟從獻帝車駕遷都許昌。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闢曹操之子曹丕為掾,曹操大怒,上奏趙温闢臣子弟,選舉不實,免趙温官。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六月,曹操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為丞相。
趙温自漢獻帝興平元年至建安十三年,其在司徒之位共居十五年而以壽終,雖有名無實,卻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