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念伯

鎖定
趙念伯(1887—1919),原名毓馴,字馭六,為趙聲大弟。民國元年(1912)3月,滬軍進行隊改編為三十二旅,任旅長,移駐鎮江。民國8年(1919)2月,粵軍司令趙光(翊三)與閩軍南靖國軍司令宋淵源意見不投,陳炯明令其往安溪調停。事方寢,而忽染喉疾,越二日,即病逝於翊三行營。 [1] 
本    名
趙念伯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19年

目錄

  1. 1 簡介

趙念伯簡介

趙念伯(1887—1919),原名毓馴,字馭六,為趙聲大弟。幼隨父讀,後考入南京陸師學堂。在學期間參加同盟會,畢業時部試一等。畢業後初任排長,旋升隊官,暗中參與趙聲領導的反清活動。不久,趙聲受端方迫害,離開新軍三十三標後,念伯負責聲與三十三標中革命志士之聯絡工作。黃花崗之役前潛入廣州,密報消息於廣州、香港之間,同時,為黃花崗起義積極運送槍枝彈藥。清宣統三年(1911)十月十日武昌起義後,與二弟趙光(翊三)、妹趙芬,在滬組成進行隊(任司令),捨命攻佔江南製造局。此後留滬都督府任職,並參與光復南京之戰役。民國元年(1912)3月,滬軍進行隊改編為三十二旅,任旅長,移駐鎮江。討伐袁世凱期間,與黃興、李競成等聯名通電反對,同時命令部下炮擊鎮江寶蓋山敵軍,後因力不支,走亡日本。民國5年(1916),黎元洪繼任總統後,歸隱鄉里。不久,粵省宣佈自主,應陳炯明電召,任粵軍總司令部參議。民國8年(1919)2月,粵軍司令趙光(翊三)與閩軍南靖國軍司令宋淵源意見不投,陳炯明令其往安溪調停。事方寢,而忽染喉疾,越二日,即病逝於翊三行營。時年33歲。民國17年(1928),被江蘇省國民政府追認為烈士。 [1] 
參考資料
  • 1.    大港鎮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4年03月,第482-4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