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得賢

鎖定
趙得賢(1913-2002),朝鮮族,中國朝鮮族著名舞蹈家,原延邊藝術學校副校長,教授。中共黨員。
出生在朝鮮平壤,現代舞蹈藝術家。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延邊分會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常務理事、延邊分會主席,延邊歌舞團副團長,延邊藝術學校副校長等職,編有舞劇和舞蹈《農樂舞》、《為了永恆的和平幸福》。 [1] 
中文名
趙得賢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朝鮮族
籍    貫
黑龍江哈爾濱
出生日期
1913年
逝世日期
2002年
畢業院校
崇仁商業學校
哈爾濱庫雅特構烏斯卡西芭蕾舞研究所學校
出生地
朝鮮平壤
1913年9月29日生於朝鮮平壤新楊裏。先後就讀於朝鮮平壤的崇德小學(1921.4—1927.4)、崇實中學(1927.4—1928.4)、崇仁商業學校(1928.4—1933.4),之後在家協助父親經營茶房(1933.4—1939.8)。 [2] 
1935年,隻身前往中國哈爾濱學習舞蹈。1937年,在哈爾濱庫雅特構烏斯卡西芭蕾舞研究所學校芭蕾舞。後考入了哈爾濱交響樂團芭蕾舞團。1947年2月,入伍到朝鮮義勇軍第三支隊,擔任了舞蹈教員及編導。1948年擔任延邊文工團舞蹈教員、編導。1956年任延邊歌舞團副團長。1957年任延邊藝術學校副校長。1958年去北京,在蘇聯專家古謝夫主辦的編導班學習一年。1983年3月離休。1985年晉升為教授。
他的代表作是以現實主義為題材的舞劇《為了永遠的和平和幸福》《紅渠河江畔紅旗飄》雙人舞《憤怒的弓箭》等。這個時期,他又以傳統的民俗舞蹈結合時代審美視角,創作出《農樂舞》(獲東北文藝匯演創作獎、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獎)《長鼓舞》《愉快的勞動》等耳熟能詳的作品。在國內外刊物上曾發表《朝鮮族舞蹈的特點》《試論舞蹈創作的基礎與形式》《論朝鮮族舞蹈的發生與發展及舞蹈演員的表現法問題》等論文。
1997年獲吉林省第五屆長白山特別成就獎。
1950年,當選為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1953年當選為全國舞蹈家協會常務理事和全國文學聯合會委員,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舞蹈藝術事業和朝鮮族舞蹈藝術的發展。1957年4月,時任延邊歌舞團副團長的趙得賢出席全國文代會期間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他還是第二、三、四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並在第五、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上當選為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上世紀80年代,他廣泛地開展學術活動,構築了中國朝鮮族舞蹈理論體系,並受邀到北京舞蹈學院、全國舞蹈理論講習班及中國舞蹈家協會編導學習班進行朝鮮舞蹈史、舞蹈理論、舞蹈編舞法的講學。
趙得賢作為中國朝鮮族舞蹈藝術家,是中國傳統芭蕾的三位元老之一、當代中國朝鮮族舞蹈藝術的開拓者之一、傑出的民族舞蹈藝術家。他在畢生對藝術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對舞蹈創作、舞蹈教育、舞蹈理論等多方面實現了創造性的業績,為中國朝鮮族舞蹈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舞蹈藝術界以及中國朝鮮族舞蹈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成為了中國朝鮮族舞蹈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2002年2月病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