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延進

鎖定
趙延進(927年-999年),澶州頓丘縣(今河南濮陽)人 [1] 五代北宋初年將領,後周太子太師趙暉之子。
後漢隱帝時,趙延進隨父征討鳳翔王景崇之亂,以軍功授鳳翔牙內指揮使後周世宗時參與淮南之戰,授右千牛衞將軍宋朝建立後,遷右羽林軍將軍,歷知河中府及梓、相、青三州。宋太宗時,隨軍滅北漢、徵幽州,負責督造戰炮。滿城之戰時,建議主將崔翰違詔變陣,大敗遼軍。戰後以功遷右監門衞大將軍,再知鎮、揚、相、鄧四州。宋真宗時入朝判右金吾街仗事,拜右金吾衞大將軍鹹平二年(999年),趙延進去世,年七十三。獲贈左武衞上將軍
趙延進雖自少從戎,但酷好讀書,涉獵經史,喜作詩文。因其外戚身份,故而在太宗一朝頗受重用,屢立戰功 [2] 
本    名
趙延進
所處時代
五代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澶州頓丘縣
出生日期
927年
逝世日期
999年
主要成就
滿城之戰大破遼國
官    職
右金吾衞大將軍
追    贈
左武衞上將軍

趙延進人物生平

趙延進親學將子

趙延進的父親趙暉,在後唐時期任禁軍指揮使 [3]  ,隸屬鄴都留守趙在禮麾下。趙延進雖然出身武人家庭,但自少好學,曾經和軍中少年進入百姓家中,眾人都爭相強取財物,唯獨他拿了幾十冊書回家,遭到同伴的笑話。 [1]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後漢隱帝任命趙暉為鳳翔節度使。而前任鳳翔節度使王景崇心懷憂恐,不肯離任,於同月聯合河中、永興二鎮反叛,漢廷當即命趙暉為西南面行營都部署,統兵討伐。趙延進時年十八歲,屢次在軍中擔任先鋒。至次年底,鳳翔之亂平定,趙延進於乾祐三年(950年)正月攜捷報入奏開封(今河南開封) [4]  ,被任命為鳳翔牙內指揮使,遙領貴州刺史 [5] 
後周廣順三年(953年)四月,趙暉被調為歸德軍(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節度使,趙延進亦隨父就職,仍為牙將,改領榮州刺史。 [6] 
睢陽縣有數百名盜賊,各自推戴首領,為害民間。趙暉派趙延進率領牙兵一千餘人進攻,將其全部擒殺,得到後周太祖降詔褒獎。 [6] 
顯德二年(955年),趙暉逝世 [7]  ,趙延進為父服喪終喪(即服喪期滿)之後,正逢後周世宗親征南唐,他獻上一萬匹,以助軍用,並請求世宗的召對,得到允准。當時趙延進有一位從兄擔任虎捷都虞候、帳前橫衝指揮使,世宗指着趙延進對他的從兄説:“你的弟弟勇武有謀,朕將授予其禁軍大校之職。”但趙延進陳述自己喜好讀書,不願為將。次日,世宗授其為右千牛衞將軍、濠州兵馬鈐轄 [8] 
顯德六年(959年),世宗北征遼國,盡復關南(今河北白洋淀以東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間一帶)故地。此役,趙延進也隨軍出行,擔任隨駕金吾街仗使。 [8] 

趙延進治政有方

北宋建立之初,趙延進被改授為右羽林軍將軍、濠州都監。在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派兵攻伐後蜀時,趙延進奉命為襄州鈐轄、同知州務,駐守襄州這一入川要道,至乾德四年(966年)後蜀滅亡,遂專領襄州事務。當時漢江水漲,每年破壞堤壩,沖毀民田,趙延進壘石成岸,杜絕了洪患。後入朝任兩浙(指吳越國)、漳泉(指清源軍國信使 [9] 
開寶二年(969年),太祖命趙延進以右龍武軍將軍出知靈州,但他以母親年邁為由,請求留朝供職,得官權判右金吾街仗使。同年,出知河中府 [10]  。接連知梓、相、青三州。 [11] 
宋會要輯稿》稱趙延進在右龍武將軍任內,曾為母服喪。期滿後,被朝廷起復雲麾將軍,但他以父親名暉為由推辭,遂改授光祿大夫 [12-13] 

趙延進隨徵立功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親征並攻滅北漢,隨後趁勝進攻遼國的幽燕之地,趙延進均任攻城八作壕砦使,隨軍征討。太宗攻幽州時,曾命趙延進在半個月內督造戰炮八百具,但他僅用了八天就完成了。太宗親加試驗,大為喜悦,旋即又命他掌管幽州城北各洞子(一種攻城器械) [14]  [15] 
同年七月,宋軍於高粱河之戰失敗並撤軍後,趙延進與定武軍節度使孟玄喆軍器庫使藥可瓊等留駐定州 [16]  ,隸屬殿前都虞侯崔翰麾下 [17]  ,防備遼軍進犯。 [15] 

趙延進滿城大捷

主詞條:滿城之戰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冬,遼燕王韓匡嗣率軍南攻鎮州(今河北正定),趙延進隨崔翰等率軍八萬抵禦。 [18] 
當時,太宗預先已頒賜陣圖,將宋軍分為八陣。在進至滿城(今河北滿城北)後,趙延進登高望去,發現遼軍騎兵“東西亙野,不見其際”,而按照陣圖佈置的陣型,每陣都間隔百步,使得宋軍憂恐不已,全無鬥志。趙延進向崔翰提議説:“主上將邊事委託給我們,不過是期望擊破敵人罷了。如今敵人數量如此之多,而我軍零星分散,氣勢相差甚遠,如果敵軍挾勢圍困,將要如何應對!我們不如合軍進擊,可以決一勝負。違背詔令而獲勝,不比喪師辱國更強嗎?”崔翰等問道:“萬一不勝,那要怎麼辦?”趙延進回答:“如果失敗,那我獨自承擔責任。”而鎮州監軍李繼隆亦表示願意承擔兵敗的罪名,崔翰終於下定決心,把八陣改為二陣,前後呼應,使宋軍士氣大振。 [18]  [19] 
隨後,崔翰又派人以詐降計誆騙韓匡嗣,使其放鬆警惕。不久後,宋軍發動突襲,大破遼軍,追擊至遂城,共斬殺上萬人,俘獲戰馬一千餘匹、老幼三萬口,另繳獲眾多牛羊、鎧甲、車帳。 [18]  [19] 

趙延進晚年及逝世

滿城戰後,趙延進因功遷升為右監門衞大將軍、知鎮州。在鎮州任期滿後,州中官民數千人聯名請求借留趙延進一年,太宗允准。 [20] 
後改授右領軍衞大將軍,出任高陽關平戎軍都監兼緣邊巡檢,又改為高陽、平戎鈐轄。 [21] 
雍熙二年(985年),趙延進改知揚州 [22]  。入朝任右屯衞大將軍,遷知相州。再度調任右驍衞大將軍,出外知鄧州。至淳化(990年-994年)初年,據稱飛蝗不進入鄧州境內,太宗於是下詔褒獎趙延進。後來入朝,改判右金吾街仗事。 [23] 
據《宋史·張鑑傳》記載,趙延進在與殿中侍御史張鑑共掌左藏(國家貯藏諸州貢賦之處)時,憑藉自己外戚的身份(趙延進的妻子尹氏是太宗第一位皇后淑德皇后的妹妹 [2]  ),違反規制,遭到張鑑的彈劾,最終被罷去此職事。 [24] 
至道二年(996年),趙延進被任命為右金吾衞大將軍 [25] 
鹹平二年(999年),趙延進逝世,享年七十三歲。宋真宗聞訃訊,追贈他為左武衞上將軍 [26] 

趙延進主要成就

趙延進軍事

趙延進自後漢隱帝時從戎,至宋太宗時仍奮力於行伍,多立戰功:

趙延進政治

趙延進早年曾奉父命剿滅宋州(今河南商丘南)睢陽盜賊數百人,維護了當地治安 [6]  。主政襄州時,壘石成岸,杜絕了漢江洪患對於農業生產的威脅。在鎮州(今河北正定)時,頗受官民愛戴,到離任時,還被官民數千聯名請求借留一年 [20]  。出知鄧州時,有“飛蝗不入境”的事蹟,亦可證其確有政績 [23] 

趙延進人物評價

後周世宗柴榮曾對着趙延進的從兄誇讚説:爾弟(指趙延進)拳勇有謀……。 [2] 
宋人呂中稱:然以陣圖授諸將,而趙延進反以不用陣圖而見褒;以詔書授諸將,而李繼隆反以違詔立功而稱賞。 [27] 
元人脱脱等所編纂的《宋史》稱:延進姿狀秀整,涉獵經史,好作詩什,士流以此多之。延進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顯德、興國中,頗任以腹心。 [2] 
清修《畿輔通志》稱:魏齊物趙,延進橫槊賦詩。 [28] 
台灣三軍大學編著的《中國曆代戰爭史》中總結滿城之戰的勝利原因時,將趙延進與李繼隆一併評價道:同時亦顯示趙延進、李繼隆二將,對於軍事頗有見地。尤其可貴者,二將“倘有喪師,獨當其責”之負責精神。 [29] 

趙延進親屬成員

父親:趙暉,五代後周時官至歸德軍節度使,以太子太師致仕,封秦國公。卒贈尚書令 [30] 
兒子:趙昂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進士,官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館 [2] 
繼妻:尹氏,淑德皇后尹氏之妹。 [2] 

趙延進史料記載

隆平集·卷十七》 [31] 
宋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三十》 [2] 
參考資料
  • 1.    《宋史·趙延進傳》:趙延進,澶州頓丘人。父暉,周太子太師。暉為偏將時,趙在禮據鄴。延進頗親學,嘗與軍中少年入民家,競取財賄,延進獨持書數十編以歸,同輩哂之。
  • 2.    《宋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19]
  • 3.    《舊五代史·趙暉傳》:明宗即位,徵還,授禁軍指揮使。
  • 4.    《舊五代史·後漢隱帝紀下》:乾祐三年春正月……鳳翔行營都部署趙暉奏,前月二十四日,收復鳳翔,逆賊王景崇舉族自燔而死。丁未,鳳翔節度使、充西南行營都部署趙暉加兼侍中。
  • 5.    《宋史·趙延進傳》:漢末,暉領鳳翔節度,未赴鎮,王景崇據城反,命暉為都招討使擊之。延進年十八,屢當軍鋒。景崇平,延進奉捷奏以入,授鳳翔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
  • 6.    《宋史·趙延進傳》:暉徙宋州,亦從為牙職,改領榮州刺史。睢陽有盜數百,各立酋帥,為民患。延進以父命,領牙兵千餘悉禽戮之,詔書褒美。
  • 7.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二》:顯德二年……八月……庚子,太子太師致仕趙暉卒。
  • 8.    《宋史·趙延進傳》:丁外艱,表求持服。既終喪,周世宗徵淮南,延進獻萬縑以助軍,仍請對,世宗召見之。時延進有從兄為虎捷都虞候、帳前橫衝指揮使,世宗指延進語之曰:“爾弟拳勇有謀,將授以禁軍大校。”延進自陳好讀書,不願也。翌日,授右千牛衞將軍、濠州兵馬鈐轄,從徵瓦橋關,為隨駕金吾街仗使。
  • 9.    《宋史·趙延進傳》:宋初,遷右羽林軍將軍、濠州都監。會伐蜀,以襄州當川路津要,命為鈐轄、同知州務。蜀平,專領郡事。漢江水歲壞堤,害民田,常興工修護,延進累石為岸,遂絕其患。入為兩浙、漳泉國信使。
  • 10.    《山西通志》稱趙延進於“開寶二年知河中府”。
  • 11.    《宋史·趙延進傳》:開寶二年,授右龍武將軍、知靈州,以母老願留,得權判右金吾街仗使,歷知河中府、梓、相、青三州。
  • 12.    《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三》:至於國朝,雖雍熙中嘗下詔,凡除官內有家諱者,除三省、御史台五品、文班四品以上許用式奏改,餘不在此制。然推尋國初迄於近年,或小官許改,或大官不從……趙延進除起復雲麾將軍,以父名暉,改授起復光祿大夫。
  • 13.    《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三》:趙延進右龍武軍將軍、起復雲麾將軍,以麾字與私(鑄)[諱]音同,改授起復光祿大夫。
  • 1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太平興國四年):詔索癔具八百,期以半月成。右龍武將軍頓邱趙延進督工造之,八日而畢。上親按試,甚悦。癸酉,移幸城北,督諸將攻城。
  • 15.    《宋史·趙延進傳》:太平興國中,大軍平幷州,討幽薊,皆為攻城八作壕砦使。嘗詔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進八日成。太宗親試之,大悦。又令主城北諸洞子。及班師,命與孟玄哲、藥可瓊留屯定州。
  • 16.    《宋會要輯稿·蕃夷一》:(太平興國)四年……七月……十三日,命定武軍節度孟(元)[玄] 、判四方館事梁迥、深州刺史念金 、左龍武將軍趙延進、翰林使杜彥圭、軍器庫使(藥)[樂]可瓊屯定州,河陽節度崔彥進、西上(閣)[合]門副使薛繼興、供奉官(閣)[合]門祗候李守斌屯關南。
  • 17.    《宋史·崔翰傳》:(崔翰)既覆命,上喜,因命知定州,得以便宜從事,緣邊諸軍並受節制,軍市租儲,得以專用。
  • 18.    《宋史·趙延進傳》:遼人擾邊,命延進與崔翰、李繼隆將兵八萬御之,賜陣圖,分為八陣,俾以從事。師次滿城,遼騎坌至,延進乘高望之,東西亙野,不見其際。翰等方按圖佈陣,陣去各百步,士眾疑懼,略無鬥志。延進謂翰等曰:“主上委吾等以邊事,蓋期於克敵爾。今敵眾若此,而我師星布,其勢懸絕,彼若持我,將何以濟!不如合而擊之,可以決勝。違令而獲利,不猶愈於辱國乎?”翰等曰:“萬一不捷,則若之何?”延進曰:“倘有喪敗,則延進獨當其責。”於是改為二陣,前後相副。士眾皆喜,三戰,大破之,獲人馬、牛羊、鎧甲數十萬。
  • 1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太平興國四年):先是,上以陣圖授諸將,俾分為八陣。大軍次滿城,敵騎坌至,右龍武將軍趙延進乘高望之,東西亙野,不見其尾,翰等方按圖佈陣,陣相去百步,士觿疑懼,略無淢志。延進謂翰等曰:“主上委吾等邊事,蓋期於克敵爾。今敵騎若此,而我師星布,其勢懸絕,彼若乘我,將何以濟?不如合而擊之,可以決勝。違令而獲利,不猶愈於辱國乎。”翰等曰:“萬一不捷,則若之何?”延進曰:“倘有喪敗,延進獨當其責。”翰等猶以擅改詔旨為疑,鎮州監軍、六宅使李繼隆曰:“兵貴適變,安可以預料為定!違詔之罪,繼隆請獨當之。”翰等意始決,於是分為二陣,前後相副,士觿皆喜。三戰,大破之,敵觿崩潰,悉走西山,投坑谷中,死者不可勝計。追奔至遂城,斬首萬餘級,獲馬千餘匹,生擒酋長三人,俘老幼三萬口及兵器、車帳、羊畜甚觿。冬十月庚午,捷書聞,手詔褒之。
  • 20.    《宋史·趙延進傳》:以功遷右監門衞大將軍、知鎮州。及代,吏民數千守闕借留,詔許留一年。
  • 21.    《宋史·趙延進傳》:俄改右領軍衞大將軍,出為高陽關、平戎軍都監兼緣邊巡檢,改鈐轄。
  • 22.    《江蘇省通志稿大事志》:(雍熙)二年……是年,趙延進知揚州。
  • 23.    《宋史·趙延進傳》:知揚州,召入,授右屯衞大將軍,徙知相州。遷右驍衞大將軍,改知鄧州。淳化初,飛蝗不入境,詔褒之。還,判右金吾街仗事。
  • 24.    《宋史·張鑑傳》:歷殿中侍御史……與趙延進同掌左藏,延進恃恩逾規,鑑廷奏之。有旨罷延進,以鑑判三司度支、憑由催欠司。
  • 25.    《宋史·趙延進傳》:至道二年,拜右金吾衞大將軍。
  • 26.    《宋史·趙延進傳》:鹹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贈左武衞上將軍。
  • 27.    《資治通監後編·卷十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2-21]
  • 28.    《畿輔通志》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2-21]
  • 29.    台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曆代戰爭史(第11冊):中信出版社,2013
  • 30.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五(周書)·列傳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22]
  • 31.    《隆平集·卷十七》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