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康古城遺址

鎖定
古城址東距汾河5公里餘,西距九原山4公里,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相傳為春秋時期的“古絳都”和漢的“臨汾城”,當地人稱“古晉城”。
古城平面近似長方形,南部較寬,周長約8480米,城內地形北高南低,形成層層台地,高差約在10米上下。有一條明顯路跡自北牆城門外向南延伸千餘米。城外周有明顯的護城河遺蹟,至城的右下角處向南匯成巨川,今稱泰山溝。古城牆址大體保存完好,南牆西段破壞較甚,北牆保存較好。東西二牆皆無城門痕跡。牆土呈紅褐色,夯層厚約5--6釐米,夯窩圓而平,直徑約7釐米。夯土中含有東周時代瓦片,有板瓦、筒瓦。南城牆全長約1650米,東城牆全長約2600米。
古城北部正中有一座小城的殘址,平面正方形,約1平方公里。 [1] 
中文名
趙康古城遺址
外文名
sites Jin
地理位置
山西襄汾趙康鎮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温
開放時間
24小時
景點級別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0
佔地面積
2677500 m²
著名景點
趙氏孤兒

趙康古城遺址遺址簡介

趙康古城遺址(第一批省保)
時代:春秋
郭沫若摔國家考古隊到此地考察 郭沫若摔國家考古隊到此地考察
地址:襄汾縣城南30公里趙康鎮
古城址東距汾河5公里餘,西距九原山4公里,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相傳為春秋時期的“古絳都”和漢的“臨汾城”,當地人稱“古晉城”。
古城牆東北一角 古城牆東北一角
古城平面近似長方形,南部較寬,周長約8480米,城內地形北高南低,形成層層台地,高差約在10米上下。有一條明顯路跡自北牆城門外向南延伸千餘米。城外周有明顯的護城河遺蹟,至城的右下角處向南匯成巨川,今稱泰山溝。古城牆址大體保存完好,南牆西段破壞較甚,北牆保存較好。東西二牆皆無城門痕跡。牆土呈紅褐色,夯層厚約5--6釐米,夯窩圓而平,直徑約7釐米。夯土中含有東周時代瓦片,有板瓦、筒瓦。南城牆全長約1650米,東城牆全長約2600米。
趙康古城遺址
趙康古城遺址(5張)
古城北部正中有一座小城的殘址,平面正方形,約1平方公里。 [1] 

趙康古城遺址結構

古城外三面環繞的南柴、北柴、東柴三個村寨,原先是供應古城蔬菜的三個菜園子。當菜農把一框框碧綠鮮嫩的各類蔬菜送往宮裏時,豐收的喜悦會盪漾在所有宮裏宮外人的臉上,那發自內心的真誠笑意托起了一個傲視天下羣雄的古晉國繁榮時代。
古城僅一箭之遙的習禮村是晉國大夫和其他村夫野老朝見國君時學習朝拜禮儀的所在。那些人或許從沒有登過大雅之堂,在即將面見國君時,那等興奮和緊張,那照貓畫虎的機械動作會讓你在自己的臆想中忍俊不禁地“咯咯”一笑,但就是這一笑,讓我瞬間明白了影響遍及世界各地的中華傳統文明禮儀竟然源於腳下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破泥爛磚。
旁邊的牛席村是晉國儲備糧宿和圈養豬、馬、牛、羊的國家倉廩。精明的故鄉人把赴宴叫做“吃席”,遇有紅白喜事擺有“六六席、八四席、九六席、十全席”,慶豐收擺宴席,席字前加牛字便是牛席,“全牛盛宴”,那是是晉國在耕牛時代五穀豐登的象徵,是國強民富的莊嚴標誌。
揚威、史威兩個村子,則是晉國訓練三軍的軍營,揚威乃揚我軍威,史威是示威的諧音,向敵國宣示我軍威。公元前632年,以晉國為首的晉、齊、秦、宋等國的中原聯軍和以楚國為首的楚、陳、蔡、鄭、許等國的南方聯軍大戰於今河南省濮陽縣南古城城濮一帶,南方聯軍幾乎全軍覆沒。晉軍得勝歸來,晉文公就是在這裏站在高高的檢閲台上,如天蓬元帥下凡,威面八風地檢閲並犒賞他的凱旋將士。震天動地的吶喊聲、歡呼聲,把心懷遠大抱負的晉文公推到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位置上,王者風範令天下唏噓不已。

趙康古城遺址景觀

過趙康往西8裏許的九原山,晉國時又稱九京,九原對峙,森林覆蓋,樹木葱蘢,是晉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是故絳一道上了的保險的天然屏障呵。當我的目光穿過古城往東過北柴20裏許的長子頭村時,那悽美的傳説又使我剛平復下來的心靈顫抖起來:太子申生遇害時,晉大夫狐偃、趙衰等人曽聚此計議營救。未果,申生無奈悲壯地自殺於他的曲沃封地。諸大夫冒着生命危險,將太子的頭顱偷出來藏於此處。噩耗傳來,重耳倉惶出逃,在師莊(趙康村)泊池旁上馬而奔,在重耳上馬處,後人立“晉世子上馬石”的石碑一座,千百年來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無常的磨難才是上天賜予以後稱霸天下的晉文公一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古城往北過40裏許靠西,有荀董村,系晉國大夫荀息和史官董狐合祠而得名。宋代司馬光曾作《荀息論》,《太平縣誌》作賦《董狐傳》,極盡謳歌褒揚之能事,彰顯着荀息無二的忠貞和董狐作為史官耿正不阿的凜然氣節。
古城往西北25裏處,是古厥店村,立有韓厥祠和墓碑,碑文經長期的風蝕雨浸,已模糊不清,隱約顯示:“晉景公聽屠岸賈之讒,夷滅趙氏幾盡,後於程嬰、公孫杵臼存趙氏孤,雪忠魂之冤,感人至深,可以流傳千古……”
和古厥店村隔鄰而居的三公村,相傳公孫杵臼、程嬰、韓厥3人議救孤於此。村中原建有“三公議事亭”,已無存,而公孫杵臼祠墓赫然在焉。
散居於古城周圍附近的趙雄、趙豹、南趙、北趙、大趙、小趙和西汾陽幾個村均系倖存的趙氏後裔集聚地。漫漫80年前,趙雄村尚存有宋元佑時重修的趙氏祠堂,密樓式格局,上下兩層,雕有趙衰、趙盾、趙朔、趙武等四代忠良的塑像,村北還有趙宣子墓。與“趙氏孤兒”有關的安兒坡、三公祠、程嬰墓等遺蹟均散佈於附近的田間、地頭、村莊,甚至被埋於家户的房檐屋下。
望北十里許的東汾陽村,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均有清康乾時代築立的碑刻“趙宣子故里”,還有高高矗立的那一塊“趙宣子故里”的石碑,似乎在無言地告訴着過往路人,這裏才是天下最正宗的趙盾下宮的下榻之地。
令人切齒的奸賊屠岸賈是趙康古城東15裏許永固村人,後為避開人們的辱罵和出外的尷尬,屠姓後人便改屠為原。趙康附近的這些村子和永固村直到現在還有不通婚的風俗,而永固村從不上演《八義圖》(即《趙氏孤兒》),也早已成為其祖宗先人既定的規矩習慣。
七星冢 七星冢
趙盾之子及其兄弟趙朔、趙同、趙括等滿門360口人被含冤斬首後,埋葬在9冢墓中,每冢埋40口人。九冢分佈在趙雄村及靠西九原山下的方圓幾里內,截至2011年已經找到的有7個冢的廢墟殘跡,其中第七冢位於趙雄村西,佔地達100平方米左右。巍峨高大的園冢上有七棵千年柏樹,鬱鬱葱葱,肅穆凜然。冢前豎一石碑,上書:
國家一級保護古樹
側柏(七星冢)襄汾縣人民政府制
二0一一年
屠岸賈當年奉旨殘殺趙氏滿門時,可謂孤心苦詣,惶惶不可終日於“漏網之魚”,可最終還是跑了趙氏孤兒趙武,屠岸賈終於用自己舉起的屠刀滅了自己的滿門一族,終落得個千古罵名。其實,屠岸賈只不過是個幫兇,是一個無奈的替罪羊而已,真正的儈子手,卻是老謀深算、滿口仁義道德的晉景公,他用屠岸賈替他剪除了尾大不掉的趙氏家族勢力,又用趙氏孤兒趙武剷除了同樣權勢熏天的屠氏一族,一箭雙鵰,鞏固了他的君權地位。
王冠上的那顆熠熠發出炫目光彩的明珠啊,永遠是用血雨腥風和累累白骨在無數的陰謀詭計裏冷酷打造的血粒子。

趙康古城遺址歷史沿革

趙康古城就是春秋時期的晉國曾經的都城——故絳。從公元前11世紀中葉唐叔虞被封諸侯改唐為晉,到前376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國存在700年之久,前後遷址6次,定都7個地方。公元前669年,晉獻公率文武眾臣大張旗鼓,浩浩蕩蕩地由曲沃宗廟遷都趙康古城故絳,開始了晉國曆史上最輝煌、最悲壯的85年。期間,先後經歷了8個君王,滅了虢國、虞國等二十多個小國,疆域版圖拓展了數十倍,晉國由一彈丸之地小國一躍而為氣勢吞天的春秋五霸之首。
趙氏滿門被殺後的第七座墳塋 趙氏滿門被殺後的第七座墳塋
2400多年的浩浩歷史長河淹沒了我們關於這塊黃土地的種種記憶,然而那彪炳史冊、讓後人耳熟能詳的歷史傳奇卻深深烙在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頭。我們不會忘記晉獻公寵妾驪姬亂宮,重耳遠遁他鄉,生死兩茫茫,逃亡流浪19年的悲壯故事;我們不會忘記晉獻公託孤重臣荀息,眼睜睜地看着同朝大將軍裏克先後殺死晉懷公和後繼新君卓子的血腥一幕;我們不會忘記血濺宮廷的慘象讓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深感迴天無力,有負重託,遂自殺而亡的悽慘情景;我們不會忘記,介子推割股啖君,晉文公勵精圖治,召喚天下的勃勃雄姿;我們當然也不會忘記,震驚中外,讓人蕩氣迴腸的的趙盾滿門360口男女老少一夜被屠殺殆盡的驚天慘案和程嬰、公孫杵臼、韓厥“三公”捨己保護趙氏孤兒逃生的悽美壯舉……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我腳下這塊充滿血腥又溢滿了神奇和偉大的田野泥土裏。
上世紀60年代郭沫若率領的國家考古隊和地方考古隊曾多次風塵僕僕地來這兒實地考察,那已經發黃的考察報告顯示,趙康古城系我國春秋時期城堡,平面近似長方形,南部較寬,周長約8480米,城內地形北高南低,形成層層台地,高差在10米上下。
城堡內,還留有文公點將台遺蹟,隱約可見,那應該是晉文公創建三軍、拜授帥印、發佈號令的莊嚴場所。在這曠寂、荒蕪的冬日田園裏,心底裏突然從遠古傳來山海呼嘯的三軍吶喊聲,讓你心馳神往,心旌盪漾不已。也許就是這一聲聲顯示晉國強大旺盛生命力的吶喊,在兩千多年後,吸引保佑了一大批從河南、山東等地逃荒過來的難民,聚集在這個處處充滿着悠悠歷史故事和燦爛文明的古城遺址上,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1400多人的晉城村。
還有一塊突起的地方是後宮佳麗和晉王觀賞玩樂的鬥雞台,你能想象到,平常勾心鬥角的王后嬪妃只有在這裏才能暫時忘卻時時逼近的陰謀詭計,毫無戒備地放膽開懷一笑。還有表面上是千媚百態實際卻是藏污納垢,已然荒草萋萋的麗姬梳妝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