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希愚

(原中共旅大市委書記處書記)

鎖定
趙希愚(1915-1971),曾用名趙希育、趙敏之、郝浩、朱逸民。陝西省商南縣人。193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團後任共青團陝西省委宣傳部長。1936年10月,趙希愚轉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3月在西安被國民黨逮捕,判處無期徒刑。1937年9月,國共再次合作後,被營救出獄,派往延安中共黨校學習。抗日戰爭時期,曾任省委巡視員、代專員、縣委書記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八軍政治部宣傳部長、《豫西日報》社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陝西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西北《羣眾日報》社社長,中央西北區工作部辦公室主任,中央書記處第二辦公室組長,鞍山市委書記,鞍鋼黨委書記等職務。1964年任中共大連市委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中被誣陷,慘遭折磨。1971年10月,趙希愚含冤去世,終年56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趙希愚冤案得到平反。 [1] 
中文名
趙希愚
別    名
趙希育、趙敏之、郝浩、朱逸民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陝西省商南縣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1971年
性    別

目錄

趙希愚人物生平

趙希愚,曾用名趙希育、趙敏之、郝浩、朱逸民。男,漢族,陝西省商南縣人。趙希愚青年時代在西安中學讀書。1932年在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青年團中學生支部書記。1933年任共青團陝西省委宣傳部長。同年10月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判處無期徒刑。1936年10月轉為中共黨員。 [2] 
1937年9月,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後,被營救出獄,派往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歷任中共陝西省委巡視員,中共華縣縣委書記,渭華、漢中區省委特派員,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秘書兼教育科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幹事,《解放日報》社秘書,中共晉綏區保德縣縣委書記、二分區代理專員,岢嵐縣委書記,雁門區黨委秘書長,八路軍某部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黨委委員。中共豫陝鄂前委辦公室主任,《豫西報》社社長,中共陝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西北《羣眾日報》社社長,中共西北地區工作部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第二辦公室東北、西北組組長等職。 [2] 
1957年6月,趙希愚調任中共鞍山市委常委、書記處書記。1958年9月,中共鞍鋼委員會第二次成立後,兼任鞍鋼黨委常委、書記,負責鞍鋼黨的宣傳教育和統一戰線工作。1959年6月和1961年12月,在鞍鋼第一、二次黨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鞍鋼黨委常委、書記,同時擔任中共鞍山市委書記處書記。他還當選為政協鞍山市第二至四屆委員會主席。他為鞍山市黨的思想建設和企業開展羣眾性思想政治工作及統戰工作做出了貢獻。 [2] 
1964年5月,他被調離鞍山市,擔任中共撫順市委書記處書記。同年9月,任中共旅大市(今大連市)委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10月,趙希愚因病逝世,終年56歲。 [2] 
參考資料
  • 1.    王佩平主編;大連市史志辦公室編.大連市志 人物誌.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219
  • 2.    鞍山市史志辦公室.鞍山市志 人物卷.瀋陽:白山出版社,199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