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太侔

鎖定
趙太侔(1889年—1968年4月),名畸,原名趙海秋。青州市東關青龍街人。在中學學習時加入同盟會。後到煙台實藝學館學英文,1909年畢業。1913年加入國民黨。1914年,考入北京大學英文系。1918年畢業後,回濟南任山東省立第一中學教師,並在省立第一師範兼英語課。不久,他又考取公費赴美國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當研究生,專攻戲劇。1925年回國,應聘為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教授,兼戲劇系主任,同時兼任北京大學講師,主講戲劇課。1932年7月青島大學改為國立山東大學,9月30日,他任國立山東大學校長。1936年,他辭去校長職務,去北平任北平藝專校長。從1939年1月起,他先後任教育部教科用書編纂委員會委員,兼劇本整理組主任,國立編譯館編纂、中央訓練委員會處長、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參事等職。1946年1月山東大學覆校,國民黨政府復令他為校長。1949年9月,山東大學在人民政府領導下開學,他應聘為外文系教授。同年秋,他參加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58年,山東大學遷往濟南,他留在青島海洋學院任教,兼任學院的學務委員,他還是政協山東省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革山東省委員會委員。 [4] 
中文名
趙太侔
別    名
原名趙海秋,曾用名趙畸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9年
逝世日期
1968年4月
畢業院校
青州東關小學和青州中學
主要成就
中國戲劇家
現代教育學家
出生地
山東益都
職    務
山東大學校長

趙太侔人物生平

趙太侔,又名趙畸,山東益都人。1909年畢業於煙台實益學館。辛亥革命後,曾任煙台軍政府科員、臨淄縣小學教員等職。1914年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1918年畢業後任濟南一中教員。1919年又考取官費留美,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文學,繼入該校研究院專攻西洋戲劇。曾和當時留學美國的余上沅聞一多梁實秋等交往甚密,共同組織中國京劇在美公演,自任服裝道具和舞台佈置。1925年研究院結業回國,歷任北京大學講師,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教授和戲劇系主任,廣州國民黨青年秘書,廣州中央美術學院籌建委員會委員等。1927年任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參加談判收回九江英國租界。1928年任南京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處秘書長。不久回到山東,先後任濟南第一中學校長,濟南實驗劇院院長,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等。
1930年趙太侔任國立青島大學教授、教務長。1932年國立青島大學易名國立山東大學,校長楊振聲辭職,由趙太侔接任。趙太侔任職期間,繼續增聘專家學者,充實教師陣容,撙節行政開支,興建科學館,改善教學條件,使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得到提高。
進入20世紀30年代,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實行法西斯統治,山東大學的進步學生,不斷髮起反帝愛國的民主運動。趙太侔以其校長地位,對學生運動甚感不滿,採取説服、懾服等手段,冀圖讓學生“安心”讀書,因此受到學生的反對。趙太侔又以“校紀不允,國法不容”為由,通過校務委員會議,兩次開除進步學生,更加遭到學生的反對,加之山東軍閥停發對學校的地方撥款,乃被迫辭職。1936年任北京陵源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趙太侔到重慶任國立編譯館編纂。1942年任國民政府訓練委員會第三處處長。1944年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山東大學在青島覆校(抗戰開始時,山東大學內遷四川萬縣,旋即停辦),趙太侔於1946年春再任山東大學校長。趙任校長後,對於美國軍隊佔用青島山東大學的校舍,會同總務長周鍾岐據理力爭,頻繁交涉,終於陸續收回。為了廣育人才,將原來只有文、理、工三院八系的山東大學,擴建為文、理、工、農、醫五院十四系,並聘請了一些知名專家學者來校任教,為山東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此期間,趙太侔的政治態度有所轉變。1946年進步教師徐中玉被國民黨教育部認為有“共黨”嫌疑,密電趙太侔查明具報,即予解聘。趙將密電轉告徐中玉,並保護了徐。在1947年6月和1948年9月兩次大的學生運動中,身為校長的趙太侔雖然不同意學生運動,但還是採取措施向國民黨當局交涉,保釋被捕學生。並且召開校務委員會議,決定被扣押學生不按學則規定,一律保留學籍。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令趙太侔乘軍艦南逃,趙不願再隨國民黨殘餘流亡,秘密轉入山東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第四病房,迎接了青島的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太侔歷任山東大學外文系教授,山東大學海洋學院外語教研室教授、院務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民革山東省委員,民革青島市副主任等職。50年代後期,曾致力於漢字改革的研究工作,著有《漢字改革方案》、《漢字新法打字機擬議》等文稿,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可惜在十年動亂中文稿全部丟失。“文化大革命”時期,趙太侔遭到不公正對待,1968年4月逝世。1979年10月山東海洋學院舉行追悼大會,為趙太侔平反,恢復名譽。 [1] 

趙太侔人物事蹟

國立山東大學的首任校長
1932年春,教育部指令國立青島大學進行整理,同意楊振聲辭職,任命趙太侔為校長,並將國立青島大學改名為國立山東大學。
趙太侔任校長後,文、理兩院合併為文理學院(不久仍分開),取消教育學院在濟南設立農學院(暫不招生),籌建工學院(1933年成立),由杜光壎任教務長,其他教學組織負責人基本未變。除堅持楊振聲的“兼容幷包,學術民主”的辦學方針外,他加強學校下述四個方面的建設,並身體力行,做出成績。
第一,建立陣容整齊、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趙太侔認為辦好大學,教師的力量和科學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他有一個小本子,專記各門學科的專家和學者,瞭解對方情況後,或者親自聘請,或者託人代聘。國立山東大學經費雖少於其他各校,但教師的薪俸與其他各校基本相同。而且每聘一般定期為二年或三年,這在當時生活動盪、謀職困難的情況下,可使受聘教師思想穩定。教授在校任職連續三年者,可享受半年假期,或從事專題研究,或出國考察,經過申請學校可給予適當的補助。至於青島的氣候、地理位置、交通等優越條件,當然對教師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第二,建立以教授為主體的校務委員會和各種專門委員會,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實行教授治校,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主席、教務長、秘書長、各學院院長、各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組成校務委員會。學校的重大問題和興革事項,均提交校務委員會討論決議,校長負責組織貫徹執行。校務委員會既是立法機構,也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這樣教授們均能積極地關心學校,提出各種建設性的意見,保證了學校的工作在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的軌道上運行。此外,在校長領導下,還設立了科學研究、教師聘請、校舍建築、教學設備購置、畢業考試等專門委員會。這些委員會的委員,也都從教授中聘請。他們不但能把與教學有關的工作處理得更穩妥,更完善,而且也發揮了教授治校的作用。
第三,撙節行政開支,添置教學設備,改善教學條件。當時全國各校名為國立大學,而經費來源主要靠地方撥款。富省多撥,窮省少撥,當時青島大學只有30萬元。在這種情況下,趙太侔校長繼續厲行勤儉辦學的方針,把學校行政開支壓縮到只佔全部經費的六分之一,把行政人員精簡到只佔全校教師的五分之一。把節餘的經費存入銀行生息,用以添置教學設備。同時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師生自己動手製作實驗器材,如物理系修制儀器,化學系自制藥品,生物系採集標本等等。從1933年期,使用銀行存款,申請教育部補助,陸續建成科學館、化學館、工學館、水力實驗室等等。至1936年圖書館藏書增至40萬冊,教學儀器增至1200餘件,化學系自制的化學試劑,能對外供應。經過幾年的努力,教學條件得到大大改善,基本上滿足了教學的需要。
第四,培養嚴謹勤奮、基礎紮實、敢於開拓的優良學風。趙太侔校長認為學風是學校的精神支柱,而好學風的形成,又必須是各級領導以身作則,帶動全校人員自我嚴格、自我追求的結果,所以他要求教師不但要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在科學研究中要不斷創新,取得成果,對學生,要求好的學習成績,根據《學則》的規定,選優汰劣,絕不稍寬。為了確保畢業生的質量,對每屆畢業班都設立畢業考試委員會,辦理畢業考試和審核成績。
再度出任山東大學校長
194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國立山東大學仍在青島覆校,任命趙太侔為校長,再次主持山大工作。此時覆校工作千頭萬緒,百廢待舉,他獨具創建地抓住四個方面急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收回校舍。青島淪陷後,國立山東大學校舍被日本人佔用,勝利後又被美軍接收做了兵營。收回校舍是覆校中最急迫、最關鍵的一步,而且又是一項複雜、棘手的工作。為此,他電召曾在美國學習和工作八年之久、時在嶺南大學任教的周鍾岐教授到重慶,聘為總務長,先期去青島,辦理收回校舍事宜。趙太侔六月到青島,親自與駐青美軍司令柯克談判,又陸陸續續收回一批校舍,勉強開學。直至1948年底美軍從青島全部撤走時,校舍才得全部收回。
第二,系科設置。抗戰前國立山東大學設有文、理、工三個學院共八個系(農學院未招生)。覆校後趙太侔校長考慮到,勝利伊始,各業待舉,而培養人才尤為急務。經請示教育部同意,設立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共十六個學系,以廣育人才,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因之,覆校後的山東大學較前有了發展,規模得到擴大,成為一所有各門學科的高等學校。
第三,延聘師資。勝利初屆,各大學均處於恢復階段,紛紛急聘教師。趙太侔接任校長後,捷足先登,早發聘書,並能禮賢納士,登門教請。當時應聘的有:朱光潛老舍遊國恩王統照陸侃如馮沅君黃孝紓趙紀彬蕭滌非丁西林童第周等等。組成這樣高水平的教師陣容,趙太侔確實是費盡了苦心。上述教師除老舍出國、朱光潛因病中途辭聘外,其餘均在1946年秋和1947年春到校。覆校後,國立山東大學由於聘到高水平師資隊伍,不但促進教學、科研的提高,而且為50年代的山東大學,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1947年老舍致趙太侔佚信 1947年老舍致趙太侔佚信 [6]
第四,全國招生。覆校後的國立山東大學的招生工作,仍然堅持嚴要求、重質量的傳統。同時趙太侔校長認為學術無地方性,學生來源越廣,在相互切磋和陶冶中,越能培養人才。當年秋季在北平、南京、上海、西安、成都、重慶、濟南、青島八個城市設立招生辦事處,當時報考的學生共5871人,經過初試和複試,錄取本科學生518人,先修班學生185人,達到了廣收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程度。可見對招生工作是很有見地的。
愛護學生,關心家國命運
趙太侔先生青年時代,追求個人奮鬥,旨在成名成家。壯年時代進而關心國家命運,以辦好學校、培育人才、實現教育救國為己志。他在兩任山東大學校長中,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運動,不甚理解,認為學生只有讀書成才,將來才能救國,所以採取勸服、説服等辦法。但是,他對學生又寄以無限的希望,十分關心和愛護。1934年8月,物理系學生俞啓威(即黃敬,中共地下黨員),被青島當局逮捕,押解濟南。趙太侔校長聞訊,趕到濟南,力請國民黨山東省主任委員李文齋、山東省教育廳長何思源出面保釋,並親領俞啓威返回青島,送給旅費,密屬速速遠走。1946年10月,教育部給趙密電,指令查明中文系教師徐中玉的“共黨”嫌疑具報,趙將密電內容告知徐中玉,令其避開,從而保住了徐中玉。
1947年到1948年,趙太侔先生對在愛國民主運動中兩次被逮捕的200名學生,採取營救措施。親自修改營救學生文稿,通過校務委員會作出決議,被關押學生一律不作曠課論,保留他們的學籍。被捕學生從看守所傳出信函,請他以校長地位,呼籲社會賢達進行干預,他應諾予以交涉。
1949年4月,在青島解放前夕,有人勸趙太侔出走南逃,也曾接教育部密電,囑令隨駐青海軍南下廣州。但趙留意已決,乃秘密住進醫學院附屬醫院第四病房(該病房不對外開放)。青島綏署主任劉安祺南逃時,奉命到綏遠路趙的宿舍脅迫同行,無奈已人去樓空。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青島,趙太侔先生迎來了中國大地的黎明,和國立山東大學師生共慶解放。 [1] 

趙太侔親屬關係

夫人俞珊,是清代學者俞樾(曲園)的孫女,不但形貌姝麗,而且長於戲曲,文武昆亂無不精絕。兼以性格活潑,見義勇為,在文藝界顏有名氣。 [5] 

趙太侔社會紀念

“趙校長的會客廳”
磚木結構的趙太侔故居(龍江路7乙)建於1935年,花崗岩砌基,黃色水刷牆,經典的紅色瓦頂上開方形老虎窗,是一座典型的歐洲田園風格別墅。 [3] 
趙太侔故居院內,一場沉浸式體驗展正在舉行。 趙太侔故居院內,一場沉浸式體驗展正在舉行。 [2]
如今,趙太侔故居自身也正在承載新的歷史使命。伴隨一場體驗展的開展,這座封閉多年的歷史文化建築終於敞開了“塵封已久”的大門。“後續我們將在這裏舉辦一出又一出‘好戲’。”張瀚文是龍馬社黑匣子劇場的負責人,為講好青島故事,2022年年初,他們簽下了趙太侔故居的使用權,並隨之圍繞故居的運營展開了一系列佈局。張瀚文表示,趙太侔在中國戲劇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以戲劇為媒,希望可以將“趙校長的會客廳”打造成為青島文化的會客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