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國光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主任)

鎖定
趙國光,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北京市突貢專家。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首都醫科大學第一臨牀醫學院院長、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主任、國家老年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腦損傷質控評價中心主任、宣武醫院神經外科立體定向與功能性腦病中心主任; [5-6]  [8] 
擔任國家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副會長、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醫院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促進與教育分會主任委員、首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腦功能研究與轉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中國認知科學學會常務理事等學術任職。 [4] 
趙國光教授長期從事藥物難治性癲癇、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顱神經及功能性疾患,以及疑難性腦病立體定向活檢/診療研究。於2003-2004在意大利米蘭大學Niguarda醫院癲癇治療中心研修SEEG與癲癇外科,歸國後按照國際頂級標準,在宣武醫院開展癲癇外科業務,現已建立和培養了一支融合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放射科、神經科學、人工智能與腦機接口相互融合的學科體系。發表文章80餘篇,其中,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4.423分。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多項。主編或主譯著作5部
中文名
趙國光
外文名
G. G. Zhao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首都醫科大學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職    業
醫生
專    業
神經外科學(癲癇與功能疾病方向)
研究方向
難治性癲癇的微創治療體系、腦機接口、神經外科機器人的臨牀應用

趙國光人物經歷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8] 

趙國光社會兼職

國家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1] 
國家衞生計生委腦損傷評價與質控中心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副會長
首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腦功能研究與轉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
中國認知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世界微侵襲神經外科學會常委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Journal 雜誌編委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促進與教育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微侵襲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醫師協會兒童神經專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癲癇研究所PI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 [2] 

趙國光教育背景

1989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臨牀醫學專業,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從事神經外科臨牀工作已25年。期間,1998年至2004年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從事帕金森病等運動障礙性疾病立體定向外科治療。2003年至2004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意大利米蘭大學Niguarda Ca'Granda醫院“Claudio Munari”癲癇與帕金森病治療中心學習,研究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與癲癇外科,並先後在德國漢諾威神經外科研究所、美國克利夫蘭癲癇中心和美國霍普金斯醫院參觀學習。

趙國光主要醫療與學術工作

1、構建了基於SEEG的癲癇微創化多學科診療體系
癲癇目前已累及全世界7000萬人口,在我國,癲癇患病率高達4.6-7‰,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標準化死亡比(即癲癇人口與健康人口相比的死亡風險)可達5.09。近30%的患者即便規律足量服用兩種以上的抗癲癇藥物也無法治癒(即藥物難治性癲癇),因此需要接受多學科系統的術前評估以準確定位致癇灶。
癲癇診療中的核心技術之一為立體定向電極植入術(SEEG技術),早在2003年,趙國光教授在意大利米蘭大學Niguarda醫院癲癇治療中心研修期間,已對SEEG技術進行了系統的學習。為國內最早接觸和從事SEEG診療工作的學者之一。2005年,已在國內撰文,系統闡述了SEEG用於探測腦AVM癲癇信號的經驗,2006年,在國內撰文分享了SEEG用於局灶性皮層發育不良的癲癇診療的經驗。多年來,對SEEG的臨牀應用與癲癇的診療已經形成了較為深刻的理解。
近年來,隨着立體定向機器人應用,趙國光教授帶領團隊突破了原有SEEG引導下微創毀損範圍較小的侷限,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立體交叉毀損”的理念(目前已斬獲發明專利2項、在國際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實現了不開顱而在顱內腦電引導下大範圍消滅癲癇灶的微創化診療。該方法應用於海馬硬化等常見的顳葉癲癇,12個月內隨訪癲癇控制率與開顱手術療效相當的同時,認知功能的保留與改善明顯優於開顱手術治療;應用於下丘腦錯構瘤術後癲癇無發作率達60%左右,高於國際上開顱手術20%-50%癲癇無發作的報道。
由於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應用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9年9月,由國家衞健委、工信部聯合授牌,國家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專家指導委員會正式成立,由趙國光出任該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時,宣武醫院神經外科為牽頭單位,聯合全國20餘家大型醫療中心,向全國普及SEEG診療的應用和研究理念。
2、在宣武醫院構建了完整的癲癇多學科融合評估體系
癲癇是一種疑難的疾患,需要把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團隊無間的整合起來。趙國光牽頭,先後完成了“多學科協作背景下兒童災難性癲癇外科治療的改進研究”、“多模態腦功能融合技術暨立體定向腦電圖引導下射頻熱凝微創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的研究”等北京市科委重點攻關課題,成功實現了癲癇診療中的多學科癲癇無縫銜接評估(以神經內外科聯合的例行多學科討論和查房為依託,評估內容包括視頻腦電、顱內腦電、症狀學、定位學等多個方面),並融合了國際領先的定量化分析技術,包括:基於體素的形態學測量技術(VBM)、基於表面的形態學測量技術(SBM)、FDG-PET的定量化解讀技術、顱內電信號的癇性指數分析、皮層提取、皮層靜脈自動化分割技術等。由於出色的完成了市科委委託的科研攻關任務,提升了癲癇診療的效率,獲評市科委“優秀項目”,並應用推廣。
3、腦機接口與人工智能
近年來,隨着腦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腦機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作為一項對於醫療和戰略應用有巨大潛力的技術,近年來受到各國的重視。在趙國光的帶領下,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成立了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類腦智能臨牀轉化研究中心,該中心致力於應用類腦智能技術解決腦重大疾病的疑難問題,以腦電信號分析技術、神經影像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橋樑,尋求在高級腦功能保護、癲癇、認知疾病、神經血管和神經腫瘤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創突破。
4、臨牀腦連接組研究
得益於多層並行採集技術的發展,人腦連接組計劃(HCP)用全世界幾乎最高的時間分辨率和結構分辨率,構建了腦連接組領域影響力最高的研究體系,回答的主要是健康人腦科學的問題。近年來,癲癇、阿茨海默症等逐漸被視為腦網絡疾病,對網絡的定量研究至關重要。從2015年起,趙國光團隊即已經開始利用與人腦連接組計劃相同技術規格的研究方法,在國際上較早進行連接組學的臨牀轉化探索。先後獲得過兩項國家級課題的支持。2016年中旬,按照HCP的技術規格,趙國光團隊完成了中英文文獻中的第一例白質纖維定量可視化的神經導航,後續又針對顳葉癲癇的前顳葉切除術,完成了視放射的精準測繪,發佈了視放射高分辨標準圖譜,可用於神經導航自動標記。

趙國光所獲榮譽

2022年,帶領的首都醫科大學第一臨牀醫學院教師團隊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3] 
2020年2月,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 [2] 
2019年度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
2017年度全國醫院信息化傑出領導力人物
國家衞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模範院長
2023年,入選2023年“北京學者”。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