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君邁

鎖定
趙君邁(1901年—1988年7月13日),1901年5月13日出生於衡山縣白果鎮趙家灣。早年留學日本,後到美國攻讀橋樑、土木專業,畢業於威斯康辛州大學和諾維騎兵學院。
趙君邁1928年歸國,投身國民革命軍,先後任連長、税警團長、旅長等職。他一貫反對內戰,任教導旅長時,因不願去江西“剿共”而卸任。“九一八”事變後,他力主抗日,曾率税警團參戰。“一二八”淞滬抗戰時,他駐防蘇州,請戰不準,自動率部赴滬支援蔡廷鍇部抗擊日軍,遭到上司嚴責,因而積憤難平,斷然辭去軍職。全面抗戰爆發之前,他在上海蔘與救國會活動,結識了許多著名愛國人士。1938年,他認識了葉劍英、徐特立等共產黨人,開始成為共產黨的朋友。他出錢創辦《時事動態》月刊,又讓北京大學中共地下黨員張生力和丁務淳兩位主編住在同父異母之兄趙恆惕公館內,為抗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東北解放後,他遷居上海。1949年4月,上海解放,他去香港經商,拒絕前往台灣。1955年由香港返回北京,李立三前往迎接。他熱心歐美同學會工作,1962年當選為副主任委員。粉碎“四人幫”後,他不顧嚴寒酷暑,以80歲高齡四處奔波,聯絡海內外3000多位老中青三代留學生,於1982年恢復活動。1988年7月在北京病逝,終年87歲。 [1] 
中文名
趙君邁
別    名
恆憼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88年7月13日
畢業院校
美國諾維支騎兵學院(1928年)
主要成就
鞏固、發展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
恢復和開展歐美同學會的活動
祖    籍
湖南衡山縣人白果鎮
性    別

目錄

趙君邁人物生平

趙君邁1901年出生於湖南衡山縣白果鄉棠興村,幼習武拜南嶽名師,學得正宗少林拳,十五歲後在家鄉和長沙等地讀小學,十八歲到日本東京入成城學校讀書,又習空手道。1922年赴美國求學,先入杜標庫大學後入威斯康辛大學,攻土木工程,受國內大革命浪潮所激勵,決意從軍,報效國家,乃入美國諾維支騎兵學校習軍事。他為人富有正義感,具有民族自尊心,在海外,每逢同胞受外國人欺凌,輒挺身而出相助。趙熱衷武術,精拳術與摔跤,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和競賽,曾數次獲全美國的體育運動獎,在留美的中國留學生和華僑中頗有名氣,被譽為“體育明星”。1928年,美國有關當局請他加入美國籍,以代表美國出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奧運會。他予以拒絕,他説:“與人搏擊不是我來美求學的初衷,我的祖國內憂外患,我學軍事是為了報效祖國,豈可長期久留異國他鄉”。
1928年,他抱着“強兵禦侮”報效國家的願望回到祖國,這年春天,趙君邁與同時留美學習軍事的孫立人,齊學啓在長沙相聚,他們三人互相勉勵,決心參軍保衞國家。此後,趙在駐揚州的方鼎新部隊騎兵連任少校連長,同時加入國民黨。1929任南京教導團籌備處中校教官,翌年任浙江省教導團團長,曾奉命率部參與圍剿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在與工農紅軍作戰時,目睹紅軍與工農羣眾的血肉聯繫,發現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惡意宣傳完全相反,決心不再和紅軍交戰,乃將部隊調回杭州。後部隊改編為教導第四師特務團,他任代理旅長。
“九一八”事變後,調任税警一團上校團長(税警系由孫立人組建的部隊)。期間他力主抗戰,曾率部赴古北口參加長城抗戰,但中途受阻,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急電救援,駐軍蘇州的趙君邁主動請纓,不料得到的答覆是,“就地防守,不得妄動”!他聞知,拍案而起,大聲斥責,“不講道理,十九路軍孤軍浴血,危在旦夕,上海失守,蘇州彈丸之地,談何防守?”乃抗命率全團開赴上海,在廟行一帶,與十九路軍並肩作戰,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一二八事變後,趙君邁無功反招罪,被調任兩淮緝私隊隊長,他憤然辭去軍職。參加沈鈞儒等人組織的“救國會”積極從事抗日宣傳活動。期間他廣交愛國民主人士。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後,在葉劍英,徐特立影響下,真誠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積極為團結抗日出力。到湖南組組抗戰力量,負責訓練保安部隊。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期間,他積極救護婦女工作委員會、中蘇文化協會的人員和一些青年脱險。他還積極動員隱居滬濱厭問世事的同父異母的哥哥趙恆惕出來任軍事參議院參議一職,後來還回湘出任湖南省參議會議長,為湖南抗戰效力做了一些工作,這是赴君邁力勸之功。
1939年趙君邁出任湖南省鹽務局局長。當時長江中下游的各城市相繼淪陷,湖南省食鹽的主要來源地揚州十二圩淮鹽斷引,民眾的食鹽主要靠川鹽接濟。路遠山遙,緩不濟急,趙氏乃先後與江西鷹潭,廣東、韶關、廣西柳州等地聯繫設置戰時鹽務運輸,搶運浙閩粵桂淪陷區的積存鹽斤,同時還在供應特別的偏遠縣區創設“公銷”專賣體制,使奸商無法哄抬,卡價。確保了全省4000餘萬羣眾,每人每日可得食鹽3錢。穩定羣眾的生活,對支持抗戰起了很大作用。趙就職鹽務局期間,另一實堪嘉許的行動,是支持《時事動態》的辦刊,此刊1938年10月1日創刊,系由中共湖南省委軍事部長聶洪鈞為了加強對省會長沙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而創辦的,具體負責編輯的是中共黨員丁務淳、張生力。趙氏提供了出版經費和辦公用房,這一刊物是一份文摘性月刊,主要是摘錄,摘譯國內外報刊上的重要文章,涉及世界各國(包括日本)的現狀、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文化動態,還包括目前中國抗戰形勢任務。創刊號上刊載有周恩來的《論目前抗戰形勢》,趙君邁的《論湖南目前的形勢與任務》。趙文引述湖南文化傳統和鬥爭史實,列舉堅持抗戰的有利條件,批評抗日救亡中的悲觀失敗論。由於趙氏支持由中共黨員編輯的這份《時事動態》,招致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滿,指責趙氏有包庇中共黨員之嫌。
1924年10月27日趙氏調任衡陽市長兼警備司令,從1943年3月起,開始實施他制定的“新政”計劃,主要內容為(1)開闢市郊合江套工業區,以安置內遷工廠;(2)開闢城南新市區,為商業區及住宅區;(3)將東郊隭湖鎮改為地政實驗鎮,試行扶持自耕農,興修水利,建立農民新村計劃。1943年9月19日據市長趙君邁的提議中國農民銀行衡陽土地金融股貸款1400萬元,資助農民新村的建設。
衡陽的新政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1943年8月22日《正中日報》稱讚工業區規劃合理,地勢平坦交通便利,並有利於環保。1943年5月8-9日國民黨中央委員肖錚,國府委員紐永建曾來衡陽視察“新政”。1943年10月30日經濟部長翁文灝抵衡陽視察黃嶺工業區,次日,中國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工程參觀團一行百餘人蔘觀衡陽各工廠。衡陽的新政初見成效,後來由於日軍大舉進犯衡陽及衡陽被佔領,以致新政中斷。趙氏在市長任內也重視文化建設,1943年8月28日衡陽公共體育場建成,並於9月10-12日舉辦衡陽市第一屆運動會,1943年9月成立船山學會,以開展船山學説的研究。趙氏還注意嚴懲不法分子,某次,他發現有個卸職軍長,憑藉餘威擾亂金融市場,遂豪不留情下令將軍拘留,起了震懾不法行為的作用。趙氏在衡陽保衞戰中,他組織指揮由23000餘市民組成的彈藥運輸隊,工事搶修隊,擔架隊,消防隊,傷病員。服務隊和收屍隊等,配合守城的第十軍作戰。期間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員東南外事委員會主任,國民參政會委員,1944年8月8日衡陽失陷,趙氏隨省政府遷移。
抗戰勝利之初,1945年底,趙氏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長春市市長兼警備司令,當時政務繁重,大批日僑的管理與遣返工作,蘇聯駐軍與地方武警的協調工作,大量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偽滿時期,禁止人口流動,抗戰勝利,禁令廢除)他主持這些工作,頗有成效,政務繁忙之際,他不忘青年工作,在一次青年學生集會時,慷慨陳辭,講共產黨搞青年運動,我們效仿,要搞運動青年,勉勵青年學生要立志成才報效國家。
期間,趙氏同情和保護民主運動,當時長春存在有兩個青年組織,。一為新民主青年同盟(中共的外國組織),一為東北青年聯盟(為國民黨外國組織),他允許新民主青年同盟公開活動,這個青年組織的活動吸引了大批青年,使他們瞭解了中共對當時形勢與任務的主張。他還支持傾向民主的進步報刊。《長春新報》的出版發行,批准撥給房屋和設備,發給發行許可證。這份報紙與當時在長春由國民黨政府東北行營創辦的《東北時報》不同,經常對時局發表正確,民主的報導,因此引起東北行營的監視企圖查封這份報紙,趙氏拒不執行,招致國民黨特務的非難。1946年5月長春市第一次解放,趙與他的屬下社會局長孫亞明(中共地下黨員)被東北民主聯軍俘虜,帶至哈爾濱。後來國民黨當局以金人(被國民黨逮捕的中共黨員)為交換將趙、孫換回長春後他繼續擔任長春市市長。期間,中共兩軍在東北戰場日益交戰頻繁,限於條件,市政建設難以開展,趙氏在執政時致力於活躍文化活動,支持新一軍文工團在市公會堂上演以太平天國為內容的話劇:《天國春秋》,中學生舉行唱抗戰歌曲的“五百人大合唱”;1947年冬,趙赴上海任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漁業管理處處長,為了維護民族利益,發展中國漁業,他將漁船上的美國負責人全部免職,一律換上中國員工,使捕魚量增加百分之四十。期間他還經常參加上海銀行界組織的聚餐會等進步活動,在會上與一些進步人士交談對時局的看法與對策。上海解放前夕,他反對將聯合國救濟總署所屬的漁船和物質運往台灣,他本人也拒絕去台灣。不久去香港經商,任海南進出口商行董事長,參加反蔣民主活動。台灣國民黨當局惱羞成怒,1950年公佈開除趙的國民黨黨籍。
1955年受我黨中央發出的“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的感召,他決意回到故園,為祖國統一大業做出貢獻。黨中央派李立三同志前往迎接,陪同進京。路經家鄉湖南,在長沙逗留三天,省委書記周小舟同志向他介紹湖南各方面情況,並參觀遊覽,他對所見所聞,大為興奮。抵京後他先後擔任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六屆、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聯絡組副組長,在這些工作中,他參政議政多有貢獻。他還任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會理事,中國摔跤協會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為鞏固、發展愛國統一戰線,推進各項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七十週年時,編輯的一部內容豐富的紀念冊,成了海內外一部傳世的珍貴文獻。他八十高齡,仍積極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曾獲國際摔跤協會授予的銀質獎章,1982年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武術工作會議,他認為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他為我國武術事業的興旺發達感到由衷地高興,正當他與武林高手、專家一起探討研究,準備寫作一部總結中國武術之道的專著,供後人參考時,不幸身患重病,於1988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七歲,葬於北京八寶山公墓。
他有一女二子,女名來青,系全國著名鋼琴家,長子名展洋,系歐非遠洋航輪負責人,次子展嶽,是國際信息工程公司高級顧問。他們接受父親的言傳身教,承繼父志,在不同崗位對祖國各項事業多有貢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