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匯川

鎖定
趙匯川(1913年 - 1996年5月27日),原名趙克海,安徽省濉溪縣孫疃鎮趙家莊人。 [7]  新四軍將領、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部隊的創建者之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副司令員。 [1]  [6] 
中文名
趙匯川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3年
逝世日期
1996年5月27日
畢業院校
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
主要成就
開國少將
出生地
安徽省宿縣

趙匯川人物生平

趙匯川生性聰穎,5歲上私塾讀書。1931年9月,在省立第五中學(即鳳陽第五中學)高中師範科就讀時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4月,第五中學共青團組織根據中共長淮特委指示,發動全校學生鬧學潮,反對國民黨當局對日本侵略東三省採取不抵抗主義。鳳陽縣政府派軍警將學校包圍,限制學生行動。趙匯川因系鬧學潮的11名骨幹之一,被開除學籍。 [2] 
1933年參加吉鴻昌將軍領導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5月經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在平定堡戰鬥中,他英勇頑強,身負重傷,輾轉治療。待趙匯川傷愈,同盟軍已全部瓦解。他無隊可歸,又與組織失去聯繫,便回到家鄉趙莊隱蔽,後以教師身份做掩護,一邊積極尋找黨組織。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當時在宿縣地區隱蔽的一些共產黨員,在尚未恢復建立黨組織的情況下,由趙匯川等一些共產黨員自發組織成立了宿縣抗敵救國社,成為領導全縣人民抗日救國的核心力量。隨後,又與張公幹合力籌建宿縣人民自衞軍,趙匯川任第5中隊中隊長。
1938年5月19日,日軍佔領了宿縣縣城,趙匯川和張公幹率常備第五中隊為前衞,與救亡社、動委會、戰時服務團的一些人員,共二三百人,向宿縣以東地區轉移。路經蒿溝集時與日軍先頭坦克部隊遭遇,被日軍打散。趙匯川與張公幹等7人連夜越過津浦鐵路至孫町集北趙匯川的家中。經商議,張公幹去武漢找馮玉祥另謀出路,趙匯川留在當地。趙匯川利用人地熟悉有羣眾基礎的有利條件,開展抗日活動,建立抗日武裝。
6月,當遍地“青紗帳”起來時,趙匯川來到西二鋪,與李時莊、王香圃、董畏民等合力成立了共有20多人的抗日遊擊隊,呂子榮任大隊長。6月中旬,游擊隊在西二鋪西北角的一處墳地,設伏阻擊日軍,但因裝備落後,缺乏戰鬥經驗,結果寡不敵眾,戰鬥失利,大隊長呂子榮中彈犧牲,多人陣亡。趙匯川當機立斷,指揮游擊隊迅速撤離,避免游擊隊被殲之險。西二鋪戰鬥後,趙匯川領導的這支游擊隊積極開展抗日活動,發展壯大游擊隊伍。每到一處,他們都深入宣傳抗日救國道理,擴大黨的影響,組織青壯年入伍,教兒童抗戰歌曲。到8月中旬,游擊隊員發展到100多人。
11月,國民黨政府派六安縣長盛子瑾任安徽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通過省動委會的合法關係,我黨派江上青等同志隨同前往,並取得了盛的信任。江上青利用“合法”身份,積極開展工作,在專署內秘密建立了中共特支。在江上青的提議下,盛子瑾委任趙匯川為抗敵指揮部下屬的第三支隊支隊長。隨後,在中共宿縣黨組織的領導下,以活動在宿縣的幾個游擊隊為基礎,組建了“六抗”三支隊,下轄3個大隊和1個特務連,有近千人。趙匯川率第三支隊活躍在宿縣、蕭縣、靈璧一帶,獨立開展游擊戰爭,多次打擊日偽軍,深受人民羣眾的愛戴和支援。
1939年7月,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張愛萍來皖東北開展工作。從此,三支隊就在張愛萍的直接領導下,被列入開闢皖東北根據地的戰鬥序列。1940年3月,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成立,張愛萍任總隊長兼政委。“六抗”三支隊改編為第十一團,趙匯川任團長。後改為新四軍九旅二十七團。
1940年8月,黃克誠率八路軍一部東進至皖東北。中共中央中原局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將東進部隊與皖東北地方部隊合編為第十八集團軍第五縱隊。新四軍六支隊第四總隊改編為第五縱隊第三支隊,縱隊司令張愛萍。9月,第五縱隊奉命東赴淮海地區。主力東進後,皖東北根據地遭日偽軍“蠶食”,日益縮小。
1941年2月,張愛萍奉命率領新四軍三師第九旅的二十五團、二十七團由淮海西返皖東北。這次回師皖東北的任務是:“肅清當地土匪和頑固武裝,建立根據地,並保障皖東北與彭雪楓部隊的後路。”
返回皖東北後,如何打好第一仗,是關係到能否打開局面的重要問題。張愛萍帶領趙匯川等兩位團長深入調查後決定:首打青陽鎮
為了打好這一仗,趙匯川派出團偵察參謀和旅偵察排長兩人,利用偵察參謀是青陽鎮人,曾任過青陽小學校長,對青陽鎮人地皆熟的有利條件打入鎮內。他們潛入後,通過各種關係收集情報,走街串巷,把敵情摸得一清二楚。根據偵察到的情報,張愛萍與趙匯川等兩位團長下定決心攻下青陽鎮,並作了周密部署。趙匯川的二十七團擔任主攻,切斷守敵南北的聯繫,圍殲偽軍團部,另以一個營奪取南小街,然後向北發展。二十五團負責打援。
2月10日夜,部隊完成隱蔽集結任務。11日,太陽剛落山,趙匯川就率部向青陽鎮秘密接近。20時30分,完成對青陽鎮的合圍。21時,旅指揮所發出戰鬥開始的信號彈,二十七團的輕重機槍一起開火,暴風驟雨般射向敵人工事。突擊隊員衝鋒向前,二營四、六連並肩向前突擊,一營也順利地打了進去。兩個營一起向東大街前進。三營進攻南小街,先要通過汴河。汴河水深齊腰,戰士們脱掉棉褲,不顧水寒刺骨,淌過汴河。突破前沿後,沿南小街東側向北發展,把敵人壓縮到南小街北端的炮樓裏。整個戰鬥持續到第二天上午9時結束,全殲青陽鎮守敵,俘偽副團長以下600餘人,繳獲機槍6挺及其他武器裝備。回師皖東北、首克青陽鎮,鼓舞了人心,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為後來的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43年1月,趙匯川任淮北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邳濉銅地區是淮北軍區第三軍分區的基本根據地,也是淮北三分區黨政軍領導機關的所在地。三分區轄區東西長14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戰略位置尤為重要。日軍侵佔徐州及鐵路、公路、運河的交通幹線後,對這個地區實施過多次“清剿”、“掃蕩”,但均遭失敗。4月,不甘心失敗的日軍掩護偽軍邱永泰部400餘人搶佔葉場後,加緊修工事,建炮樓、挖圩壕、築圩牆,並以此為據點,和周圍的敵偽相配合,對邳睢銅抗日根據地進行新的攻擊。
葉場偽據點建在老黃河埝北的河灘上,北距我中心區古邳鎮、南距魏集偽據點各有10多里,是睢寧城以北敵偽最突出的部位。該據點在我人民羣眾的包圍之中。趙匯川根據敵據點水源短缺,一旦被切斷交通和水源,只有死路一條的情況,以九旅二十七團為主力,組織縣區鄉武工隊和民兵協同作戰,於8月12日開始了對敵人的圍困戰。
8月12日23時,二十七團的四、五連發起了對葉場偽據點的攻擊,掩護縣、區、鄉的武工隊和民兵、民工實施對葉場的包圍。13日凌晨,魏集的80餘名偽軍向葉場增援,被我殲滅大部。當時,民工隊伍用“土坦克”、“土炮”作掩護,在葉場周圍挖塹壕。攻堡部隊和2000多名民工隊伍,搖旗吶喊,勢如千軍萬馬。晚上用真機槍向敵碉堡掃射,假機槍(洋鐵筒放鞭炮)掩護,使敵人魂飛喪膽,不敢出動。14日,魏集出來偵察的10餘名偽軍被殲滅大部,葉場突圍的偽軍全部被殲。15日,魏集百餘名偽軍企圖奪路給葉場偽軍送糧,被擊退,致使葉場偽軍斷糧,殺馬為食。16日,40多名日軍、200多名偽軍由睢寧出動向葉場增援,又被我軍擊退。17日,睢寧400多名敵人再次增援葉場之敵,被我軍再次擊退,並消滅了部分敵人。至18日上午9時,葉場敵人因缺糧斷水投降。經過7天7夜的圍困戰,攻克了敵偽搶佔4個月零9天的葉場據點,這次圍困戰打退了敵人5次增援,共斃傷敵人200多名,俘偽軍420餘名,繳獲大量武器,各種子彈9000餘發。
葉場的攻克使邳睢銅抗日民主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葉場圍困戰的勝利受到時任淮北軍區司令員彭雪楓、政委鄧子恢等首長的通令嘉獎,延安新華社電台進行了廣播,稱其為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的偉大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趙匯川參加了靈璧、泗縣、宿北、淮北、泗東等戰役。1948年5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成立中共江淮區黨委和江淮軍區,趙匯川任區黨委委員和軍區參謀長。之後,趙匯川與饒子健等率部開闢、鞏固和發展了淮北、淮南根據地。1949年4月,趙匯川調任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參謀長,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戰役。同年9月,調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作戰處處長。 [4]  [6] 
1951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學校建立,趙匯川任校長,為祖國培養了第一批海軍航空專業技術人才。1952年1月,調北京負責籌建海軍航空部,任參謀長,為海軍航空部隊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1953年9月,到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1956年2月13日趙匯川與袁意奮陳雲中高立忠等留學蘇聯的解放軍海軍軍官一起在列寧格勒“軍官之家”由聶榮臻元帥授予授予海軍大校軍銜。 [5]  1957年回國後,擔任海軍航空部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64年,趙匯川調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為新中國的海軍建設嘔心瀝血。
1960年,晉升少將軍銜。1984年離職休養。1995年在青島逝世,享年83歲。 [2]  [7] 

趙匯川人物評價

趙匯川1931年參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是抗戰時期皖東北地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名戰將。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趙匯川將軍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正如他在《川匯大海——趙匯川文集》中寫道:“我所經歷的一切使我深深感到人民羣眾力量偉大無比,我願匯入到人民羣眾的汪洋大海中去”。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