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光達

(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院士)

鎖定
趙光達,1939年10月出生於陝西西安,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1] 
趙光達於1963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7年晉升為教授;1990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1994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7年獲得第一屆周培源物理獎;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 
趙光達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場論,着重於強子物理和量子色動力學的研究 [3] 
中文名
趙光達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陝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
1939年10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性    別

趙光達人物經歷

趙光達
趙光達(5張)
1939年10月,趙光達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
1957年,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
1963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
1987年,晉升為北京大學教授。
1990年,被聘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4年,主持的“量子色動力學與強子物理”集體獲基金委創新羣體資助並通過專家實地考察 [4] 

趙光達主要成就

趙光達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趙光達首次從量子色動力學軸矢流反常的基本關係出發,研究了贗標介子間特別是p0,h,h'與重夸克偶素hc等之間的混合及現象學,解釋了J/y的輻射衰變實驗,對y(2S)的預言與之後的實驗一致。與研究生一起對非相對論量子色動力學和重夸克偶素物理進行了研究,首次給出了強衰變中色八重態對QCD輻射修正的貢獻,證明了紅外發散的抵消,指出色八重態機制可將D波粲偶素在強子-強子碰撞、B介子衰變等過程中的產生率提高一兩個數量級,得到了B工廠最新實驗結果的支持 [5]  。198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4月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網站顯示,趙光達及合作者的研究論文多次在各種重要的國際會議上被引用。其中有四篇論文被由104位物理學家組成的Particle Data Group在粒子物理評論《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1998)中引用,它們是關於B衰變中h'產生(1997)、膠子球(1996)、重子磁矩(1990)、奇異重子(1981)的論文 [1] 
Hao, L. K., Yuan, F., & Chao, K. T. (1999). Photoproduction of η c in Nonrelativistic QCD.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3(22), 4490.
Yuan, F., Qiao, C. F., & Chao, K. T. (1998). D-wave heavy quarkonium production in fixed target experiments. Physical Review D, 59(1), 014009.
Qiao, C. F., Yuan, F., & Chao, K. T. (1997). Crucial test for the color-octet production mechanism in Z 0 decays. Physical Review D, 55(7), 4001.
Huang, H. W., & Chao, K. T. (1996). QCD predictions for annihilation decays of P-wave quarkonia to next-to-leading order in α s. Physical Review D, 54(11), 6850.

趙光達人才培養

趙光達指導的博士生喬從豐獲得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博士生袁烽獲得1999年北京大學研究生十傑稱號 [1]  。博士生韓浩的畢業論文《重夸克偶素唯象學在pp和pA對撞中的研究》被評為2016年度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6] 

趙光達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4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7年
第一屆周培源物理獎
中國物理學會 [2]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 [5] 
2022年
中國物理學會終身貢獻獎
中國物理學會 [9] 

趙光達社會任職

趙光達擔任中國物理學會第九屆理事長 [7] 

趙光達人物評價

自2006年以來,趙光達院士研究組在重夸克偶素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已經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四篇文章和一篇評論,極大地促進了這一前沿領域的發展 [8]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評)
趙光達在粒子物理學的強子物理和量子色動力學等方面,取得了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2] (北京大學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