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倫之

鎖定
趙倫之(?~428年),字幼成,下邳郡僮縣(今江蘇省沭陽縣 [41]  )人。宋武帝劉裕生母孝穆皇后趙安宗之弟,南朝宋開國功臣。
幼年孤貧,事母以孝稱。隨劉裕在京口起兵平定桓玄之亂,以軍功封閬中縣五等侯。參與劉裕征討司馬休之和北伐後秦的戰役,累遷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河北諸軍事、後將軍、雍州刺史。
劉裕代晉建宋後,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食邑千户,進號安北將軍。宋少帝即位,徵拜護軍將軍。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進號鎮軍將軍,尋遷左光祿大夫、領軍將軍。
元嘉五年(428年),病逝,追贈侍中,諡號為"元"。
本    名
趙倫之
幼成
所處時代
南朝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下邳郡僮縣
逝世日期
428年
主要成就
隨劉裕征戰四方,輔佐劉裕建宋
官    職
鎮軍將軍 左光祿大夫 領軍將軍
爵    位
霄城縣侯

趙倫之人物生平

趙倫之早年經歷

趙倫之,字幼成,下邳郡僮縣人。趙倫之是劉裕生母孝穆皇后趙安宗的弟弟。趙倫之幼年時父親早死,家庭貧困,趙倫之對母親非常孝順,並以此顯名。 [1-2] 

趙倫之建功升官

元興三年(404年),劉裕在京口舉兵討伐桓玄時,趙倫之也跟隨劉裕平定京口和京師建康。桓玄之亂平定後,趙倫之因為戰功被封為閬中縣五等侯。 [3-4] 
義熙十一年(415年),趙倫之隨同劉裕征討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及雍州刺史魯宗之。趙倫之在隨劉裕攻克江陵後,又受命與沈林子分領軍隊兩路出擊,進攻石城,在石城擊敗魯宗之魯軌,魯軌、魯宗之、司馬休之等人逃奔後秦。 [5]  戰後趙倫之因功升任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河北諸軍事、雍州刺史、徵虜將軍,鎮守襄陽。 [6] 
義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後秦皇帝姚泓又再派魯軌率軍侵犯襄陽,趙倫之率軍抵禦,擊潰魯軌軍。 [7]  同年八月,劉裕北伐後秦,趙倫之統軍坐鎮襄陽,指揮荊雍方向的北伐事宜。趙倫之派遣順陽太守傅弘之、扶風太守沈田子領軍經武關入關中,攻佔嶢柳,並在藍田大破姚泓的後秦軍。 [8-9]  戰後,趙倫之進號"後將軍"。 [10] 

趙倫之佐命元勳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趙倫之以佐命功,晉封為霄城縣侯,食邑千户。 [11-13]  不久,劉裕又給趙倫之進號安北將軍。當時趙倫之仍然在任雍州刺史,鎮守重鎮襄陽。 [14-15]  趙倫之進號安北將軍後,以襄陽各地的雜姓太多為由,命長史範覬之整理雍州氏族,按等級辨別出門第高低。 [16] 

趙倫之後期榮顯

永初三年(422年)五月,護軍將軍檀道濟以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的身份出鎮南兗州,護軍將軍一職空缺。 [17-18]  宋少帝劉義符即位後,朝廷便徵拜趙倫之入京接替檀道濟,擔任護軍將軍。 [19-20]  景平元年(423年),趙倫之因故卸任護軍將軍,朝廷調劉懷慎擔任護軍將軍,接替趙倫之,但劉懷慎不久便離世。 [21]  次年,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進行廢立前夕,護軍將軍之職亦被傅亮加領。 [22] 
元嘉三年(426年)正月,趙倫之被宋文帝劉義隆調任為鎮軍將軍。 [23-24]  同年五月,因中領軍到彥之在平定謝晦後出任南豫州刺史 [25]  ,領軍一職空缺,文帝遂選定趙倫之擔任領軍重職,接替到彥之。 [26]  同年六月,文帝正式任命趙倫之為左光祿大夫、領軍將軍。 [27-28] 

趙倫之因病逝世

元嘉五年(428年)十二月,趙倫之在家中病逝 [29]  ,文帝給他追贈侍中 [30]  ,諡為"元侯"。他的兒子趙伯符繼承他的封爵。 [31-32] 

趙倫之軼事典故

趙倫之雖然因為是外戚而在入宋後的地位極其顯貴,但他卻始終很儉樸簡素。他的性格粗野樸實,不擅長處理人情世故之事。他曾長期擔任雍州刺史,覺得自己過得富有充實,然而當他在少帝即位後入京擔任護軍將軍,發現自己的資歷和能力都與之不相稱,以為自己是被貶了。光祿大夫範泰就對他開玩笑説:“司徒公缺職時肯定會任用你,我不是説這是因你的資歷所致,而是因外戚身份而輪到你。”趙倫之聽後非常高興,多次帶着酒餚去拜訪範泰。 [33-34] 

趙倫之人物評價

劉裕:"散騎常侍、尚書僕射、鎮軍將軍、丹陽尹徐羨之,監江州豫州之西陽新蔡諸軍事、撫軍將軍、江州刺史華容侯王弘,散騎常侍、護軍將軍作唐男檀道濟,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領軍謝晦,前左將軍、江州刺史宜陽侯檀韶,使持節、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河北諸軍事、後將軍、雍州刺史關中侯趙倫之,使持節、督北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徵虜將軍、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劉懷慎,散騎常侍、領太子左衞率新淦侯王仲德,前冠軍將軍、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彌,左衞將軍灄陽男劉粹,使持節、南蠻校尉佷山子到彥之,西中郎司馬南郡宜陽侯張邵,參西中郎將軍事、建威將軍、河東太守資中侯沈林子等,或忠規遠謀,扶贊洪業;或肆勤樹績,弘濟艱難。經始圖終,勳烈惟茂,並宜與國同休,饗茲大賚。羨之可封南昌縣公,弘可華容縣公,道濟可改封永修縣公,亮可建城縣公,晦可武昌縣公,食邑各二千户;韶可更增邑二千五百户,仲德可增邑二千二百户;懷慎、彥之各進爵為侯,彌改封曲江縣侯、粹改封建安縣侯,並增邑為千户;倫之可封霄城縣侯,食邑千户;邵可封臨沮縣伯,林子可封漢壽縣伯,食邑六百户。開國之制,率遵舊章。" [35] 
李延壽:趙倫之、蕭思話俱以外戚之親,並接風雲之會,言親則在趙為密,論望則於蕭為重。古人云“人能弘道”,蓋此之謂乎。 [36] 

趙倫之史籍記載

《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六》 [37-38] 
《南史.卷十八.列傳第八》 [39] 

趙倫之家族成員

祖父:趙彪,字世範,治書侍御史,贈臨賀縣侯
父親:趙裔,字彥胄,平原太守,贈光祿大夫 [40] 
母親:孫氏,東莞人,贈豫章郡建昌縣君
姐姐:趙安宗孝穆皇后,宋武帝劉裕生母
哥哥:趙宣之,江乘縣令
兒子:趙伯符,豫州刺史、護軍將軍、丹陽尹
孫子:趙倩,駙馬都尉,尚宋文帝第四女海鹽公主
參考資料
  • 1.    《宋書.趙倫之傳》:趙倫之,字幼成,下邳僮人也。孝穆皇后之弟。幼孤貧,事母以孝稱。
  • 2.    《南史.趙倫之傳》:趙倫之,字幼成,下邳僮人,宋孝穆皇后之弟也。幼孤貧,事母以孝稱。
  • 3.    《宋書.趙倫之傳》:武帝起兵,以軍功封閬中縣五等侯。
  • 4.    《南史.趙倫之傳》:宋武帝起兵,以軍功封閬中縣五等侯。
  • 5.    《資治通鑑·卷一一七》:軌留石城。裕命閬中侯下邳趙倫之、太尉參軍沈林子攻之……趙倫之、沈林子破魯軌於石城,司馬休之、魯宗之救之不及,遂與軌奔襄陽。
  • 6.    今本《宋書.趙倫之傳》是後人所補,其中對趙倫之的生平記載太過簡略。但據《宋書.沈田子傳》雲:復從討司馬休之,領別軍,與徵虜將軍趙倫之,參徵虜軍事、 振武將軍、扶風太守。又《晉書.安帝本紀》載義熙十二年正月,雍州刺史趙倫之再度擊破已投靠後秦的魯軌的事蹟。可知,趙倫之在劉裕平定司馬休之後,就被任命為徵虜將軍、雍州刺史。又按《宋書.徐羨之傳》載劉裕即位初年的加封佐命功臣的詔書中提及"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河北諸軍事、後將軍、雍州刺史關中侯趙倫之"此處的關中侯應為閬中侯,至於後將軍當是之後進號的。其中的"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河北諸軍事",按東晉南朝時期的雍州刺史通常加督和使持節的情況,應該是趙倫之出任雍州刺史時,就一併加任的。
  • 7.    《晉書.安帝本紀》:義熙十二年春正月,姚泓使其將魯軌寇襄陽,雍州刺史趙倫之擊走之。
  • 8.    《宋書.趙倫之傳》:武帝北伐,倫之遣順陽太守傅弘之、扶風太守沈田子出嶢柳,大破姚泓於藍田。
  • 9.    《南史.趙倫之傳》:武帝北伐,倫之遣順陽太守傅弘之、扶風太守沈田子出嶢柳,大破姚泓於藍田。
  • 10.    《宋書.徐羨之傳》提及永初元年,劉裕加封佐命功臣的詔書有"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河北諸軍事、後將軍、雍州刺史關中侯趙倫之",此提及趙倫之為後將軍,之前平定司馬休之後趙倫之是徵虜將軍。那麼,趙倫之的後將軍當是417年—420年間進號的,最有可能就是在北伐後秦後。
  • 11.    《宋書.趙倫之傳》: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
  • 12.    《南史.趙倫之傳》: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
  • 13.    《宋書.徐羨之傳》記載的劉裕加封佐命功臣的詔令中有"倫之可封霄城縣侯,食邑千户"。
  • 14.    《宋書.武帝本紀》:戊戌,後將軍、雍州刺史趙倫之進號安北將軍。
  • 15.    《宋書.趙倫之傳》:安北將軍,鎮襄陽。
  • 16.    《宋書.卷八十三》:安北將軍趙倫之鎮襄陽,襄陽多雜姓,倫之使長史範覬之條次氏族,辨其高卑。
  • 17.    據《宋書.徐羨之傳》載:"宮車晏駕,與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鎮北將軍檀道濟同被顧命。"説明,永初三年五月,武帝駕崩時,檀道濟已經是鎮北將軍,而非護軍將軍。
  • 18.    《宋書.檀道濟傳》:出監南徐兗之江北淮南諸郡軍事、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
  • 19.    《宋書.趙倫之傳》:少帝即位,徵拜護軍。
  • 20.    《南史.趙倫之傳》:少帝即位,徵拜護軍。
  • 21.    《宋書.劉懷慎傳》雲:景平元年,遷護軍將軍。《宋書.劉懷慎傳》雖載其二年去世,但後附其子劉榮祖傳有"索虜南寇,司州刺史毛德祖陷沒,榮祖時居父艱",毛德祖陷末為景平元年,榮祖時居父艱,可知劉懷慎在調為護軍將軍後不久便離世。
  • 22.    《宋書.傅亮傳》:景平二年,領護軍將軍。
  • 23.    《宋書.趙倫之傳》:元嘉三年,拜鎮軍將軍。
  • 24.    《宋書.文帝本紀》:(三年正月)己巳,以前護軍將軍趙倫之為鎮軍將軍。
  • 25.    《宋書.文帝本紀》:(夏五月乙未)中領軍到彥之為南豫州刺史。
  • 26.    《南史.趙倫之傳》:元嘉三年,拜領軍將軍。
  • 27.    《宋書·文帝本紀》:(三年六月己未)以鎮軍將軍趙倫之為左光祿大夫、領軍將軍。
  • 28.    《宋書.趙倫之傳》:尋遷左光祿大夫,領軍將軍。
  • 29.    《宋書.文帝本紀》:(元嘉五年)十二月庚寅,左光祿大夫、領軍將軍趙倫之卒。
  • 30.    《太平御覽.卷三百三十七》提及沈懷文《宋侍中趙倫之碑》。此稱趙倫之為侍中,趙倫之生前並未擔任侍中一職,可知侍中應為其逝世後的贈官。
  • 31.    《宋書.趙倫之傳》:五年,卒。子伯符嗣。
  • 32.    《南史.趙倫之傳》:五年,卒,諡元侯。子伯符嗣。
  • 33.    《宋書.趙倫之傳》:倫之雖外戚貴盛,而以儉素自處。性野拙,人情世務,多所不解。久居方伯,頗覺富盛,入為護軍,資力不稱,以為見貶。光祿大夫範泰好戲謂曰:"司徒公缺,必用汝老奴。我不言汝資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倫之大喜,每載酒餚詣泰。
  • 34.    《南史.趙倫之傳》:倫之雖外戚貴寵,而居身儉素,性野拙澀,於人間世事多所不解。久居方伯,公私富貴。入為護軍,資力不稱,以為見貶。光祿大夫範泰好戲,笑謂曰:"司徒公缺,必用汝老奴。我不言汝資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倫之大喜,每載酒餚詣泰。
  • 35.    《宋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上初即位,思佐命之功,詔曰:"散騎常侍、尚書僕射、鎮軍將軍、丹陽尹徐羨之,監江州豫州之西陽新蔡諸軍事、撫軍將軍、江州刺史華容侯王弘,散騎常侍、護軍將軍作唐男檀道濟,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領軍謝晦,前左將軍、江州刺史宜陽侯檀韶,使持節、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河北諸軍事、後將軍、雍州刺史關中侯趙倫之,使持節、督北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徵虜將軍、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劉懷慎,散騎常侍、領太子左衞率新淦侯王仲德,前冠軍將軍、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彌,左衞將軍灄陽男劉粹,使持節、南蠻校尉佷山子到彥之,西中郎司馬南郡宜陽侯張邵,參西中郎將軍事、建威將軍、河東太守資中侯沈林子等,或忠規遠謀,扶贊洪業;或肆勤樹績,弘濟艱難。經始圖終,勳烈惟茂,並宜與國同休,饗茲大賚。羨之可封南昌縣公,弘可華容縣公,道濟可改封永修縣公,亮可建城縣公,晦可武昌縣公,食邑各二千户;韶可更增邑二千五百户,仲德可增邑二千二百户;懷慎、彥之各進爵為侯,粹改封建安縣侯,並增邑為千户;倫之可封霄城縣侯,食邑千户;邵可封臨沮縣伯,林子可封漢壽縣伯,食邑六百户。開國之制,率遵舊章。"
  • 36.    李延壽著《南史.卷十八列傳第八》
  • 37.    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9-10]
  • 38.    參見(南齊)沈約著《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六.趙倫之》(該傳為後人所補)
  • 39.    參見(唐)李延壽著《南史.卷十八.列傳第八.趙倫之》
  • 40.    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9-10]
  • 41.    僮縣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1-12-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