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仲池

鎖定
趙仲池,1911年生,山西省五台縣人。1930年太原進山中學畢業即考取天津北洋工學院(現天津大學)。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因在學校領導學生運動被開除學籍。此後,曾任天津社會科學家聯盟中共黨團書記,中共天津市委宣傳委員,中共河北省委機關報主編、河北省委駐北平特派員和駐冀熱遼黨代表,共青團河北省委代理書記等職。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趙仲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76年9月5日

目錄

趙仲池人物經歷

抗日戰爭初期,任中共山西省工委宣傳部部長,於定襄、五台一帶宣傳和組織羣眾,幫助建立了中共五(台)定(襄)縣委與東冶中心區委。1937年9月大同失守時,受省工委派遣,他與梁雷、劉華香組成中共晉綏邊工委(後稱特委、地委),他任書記,公開名義為“犧盟會雁北遊擊司令部司令”,赴大同以西地區與先期到達的犧盟特派員屈健、李林、武養民等30餘人會合一起,廣泛發動羣眾,積極開展抗日救國工作,領導創建以洪濤山為中心的晉綏邊沿區敵後抗日根據地,組建了和右清、左右涼、右山懷、清平、大懷左等縣委和各縣動委會,隨後,泰中共晉西北省委關於晉綏邊特委向綏東拓展工作的指示,又建立了蠻汗山、灘東一帶黨的組織。同時在120師宋時輪支隊和警備第6團的大力支持下,各縣的抗日遊擊隊也相繼組建,並在特委領導下,將右玉、平魯、偏關等地活動的5支游擊隊合編為擁有1300餘人的雁北抗日遊擊隊,同廣大民眾積極開展艱苦卓絕的敵後游擊戰爭,牽制了敵人,打擊了漢奸,保護了羣眾,安定了人心。
1938年7月,經賀龍、關嚮應批准,雁北抗日遊擊隊改編為120師獨立6支隊。特委及6支隊有力地配合了晉西北和其它鄰近地區的抗日鬥爭,粉碎了敵偽多次“掃蕩”,成功地開闢了晉北內地的交通走廊。1939年晉西事變時,他以晉綏邊地委書記身份領導軍民取得了反頑鬥爭的重大勝利。他十分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創辦《洪濤報》,舉辦六期黨員訓練班,並親自講課,培養了200餘名縣、區領導骨幹。1940年8月任中共雁北地委書記,所轄區內建立起17個區委、100個支部,黨員發展為1900餘人。各縣抗日民主政府亦相繼成立,使雁北抗日遊擊區不斷擴展壯大,並與晉西北根據地聯結起來地委真正成為領導雁北軍民團結協作,堅持抗日戰爭的核心力量。
1941年3月調任晉西區黨委機關報《抗戰日報》經理兼採訪部主任。其間,想方設法克服戰時物資困難與運輸不便,發動職工自己動手辦起造紙廠、油墨廠、印刷廠,組織了後勤供應機構和嚴密的交通發行網絡,使報紙辦的有聲有色,切實起到了黨的喉舌作用,多次受到中央領導和晉綏分局的表揚。他還寫出《三年來晉綏邊區黨的組織工作》一文,對晉綏邊地委3年來的工作作了全面實事求是的總結。又寫了十幾萬字的《工作日記》。這些歷史文獻,成為研究雁北、綏南抗戰史的重要資料。此後調任中共晉綏第二地委宣傳部部長,晉綏邊區行署民教處處長兼晉綏分局土改工作團副團長,陝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副廳長。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蘇友好協會副總幹事兼黨組副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譯局副局長,科學出版社黨組書記、副社長等職。1976年9月5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5歲。 [1] 
參考資料
  • 1.    王波,李迎選編,晉綏風雲人物 黨政人物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12,第168-1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