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亮熙

鎖定
趙亮熙(?—約1905),字寅臣,四川宜賓人。咸豐十年(1860)進士,分入工部,因沒有空缺,一直不能補職,人謂之“苦守寒窯王寶釧。”直到同治七年(1868)才補主事,後升員外郎。曾多次以部郎身份為主考官。光緒十八年(1892)外放處州任知府,七月到任。第二年調知台州。三年後,即光緒二十二年(1896)八月,台州知府任滿,再次調處州任知府。
中文名
趙亮熙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逝世日期
1905
性    別
政治面貌
羣眾
人物生平
人物作品 人物作品
趙亮熙“性剛直,風裁峻整,果毅有為”,文牘案卷必親自披閲。處理政務只求合乎情理,不拘泥於現成的慣例。傳説他審理案件常常不在府署大堂上,而在府衙前面的廣場上公開審判,起到警示、勸誡、教化作用。他常常穿着便服,不帶隨從,一個人走街串巷,瞭解民情。“遇勤苦者,輒加獎恤”。民間傳説,某天,他在廈河門外銅牌橋邊見到一塊地的毛芋長得特別好,便詢問正在地裏勞作的那位農民,聽了農民勤勞耕作、細心管理的介紹,便賞了他兩塊銀元。有個郊外的農民,每天一早挑柴進城賣,賣了柴挑一擔糞肥回去,常常被趙知府碰到,每次都賞給他幾文錢。這些事不脛而走,傳為佳話。
趙亮熙關注教育,每逢書院課考,他把生員召集到府署,關門讓每人寫兩篇文章、一首詩,第二天早晨交卷,他親自校閲批改,評定等級次第。他勸勉生員“力學必以敦品篤行為先。訓誨勤懇,無異父師之詔子弟焉。”處州距離省城遙遠,每逢“賓興”——清朝慣例,地方官設宴招待赴省應鄉試的士人,一些貧窮的讀書人,因沒有路費,不能去趕考。趙亮熙設法為他們多籌路費,設宴為所有赴考之士餞行,“禮貌有加,士氣鹹奮”,增強了考生的信心和勇氣。
趙亮熙“操守清廉,愛才若渴,”但是“嚴於嫉惡,見人稍不循禮法,”就當面斥責毫不寬容,因此,人們都忌憚他的威嚴。他管束和治理府中吏胥十分嚴厲,使得“蠹役奸胥望風斂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