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世延

(元朝魯國公)

鎖定
趙世延(1260年-1336年),字子敬,蒙古汪古部人。徵行大元帥按竺邇孫,文州吐蕃等處萬户府答魯花赤趙國寶子,元朝大臣。 [3] 
趙世延少時聰穎喜讀書,早年入樞密院、御史台習吏事。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任雲南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參與平定烏蒙。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進監察御史,劾丞相桑哥不法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僉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事。後歷任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中台都事,遷安西路總管。至大元年(1308年),改四川肅政廉訪使,糾蒙古軍士科差繁重,軍官抑良為奴等弊,修都江堰以便民。至大四年(1311年),升陝西行台侍御使,力主對蠻夷採用羈縻之策,反對窮兵黷武。延祐元年(1314年),任中書參知政事。次年,遷御史中丞,歷任翰林學士承旨、昭文館學士。 [3] 
延祐五年(1318年),轉四川行省參知政事,於重慶路立屯田。後歷任集賢大學士、御史中丞、中書右丞,加同知樞密院事。文宗即位後,以翊戴功,官至中書平章政事。至順元年(1330年),奉命與虞集等撰修《皇朝經世大典》。封魯國公。至順二年(1331年),改封涼國公。至元元年(1335年),任奎章閣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中書平章政事。 [3] 
別    名
達察兒
子敬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雍古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260年
逝世日期
1336年
主要成就
元代九朝重臣
主要作品
《風憲宏綱》
本    名
趙世延
諡    號
文忠

趙世延人物生平

趙世延世代勳貴

趙世延的祖先是雍古族(色目人),世代居住在雲中北邊(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曾祖父䵣公任金朝羣牧使,被元太祖所殺。祖父按竺邇成為孤兒,被其外祖父術要甲所收養,訛為趙家,於是改姓趙氏。
按竺邇驍勇善騎射,跟隨元太祖征伐,有功,為蒙古漢軍徵行大元帥,鎮守四川,於是安家成都。父親黑梓,以父親的功勳襲任元帥職,兼文州吐蕃萬户達魯花赤

趙世延嶄露頭角

趙世延天資聰明,自幼喜歡讀書,究心儒者體用之學。弱冠時,得到元世祖的召見,被招入樞密院御史台肄習官政”。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授承事郎,任雲南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鎮壓雲南烏蒙少數民族的叛亂。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提升為監察御史,與五位同僚聯名彈劾丞相桑哥不法。不料奏章被桑哥同黨、中丞趙國輔所壓,並告知桑哥,桑哥鋭意報復,同僚均被排擠出朝,惟有趙世延因得到元世祖的賞識得以倖免。奉旨按察山西平陽達魯花赤也先忽都貪污鉅萬案及左司郎中董仲威殺人案。

趙世延施行善政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奉議大夫,出任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事,在任期間,敦儒事、立義倉、撤淫祠、修澧陽縣壞堤、抑豪強,部內頌之。
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丁內艱,不赴任。
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復任江南行御史台都事。
大德三年(1299年),移任中台都事,不久,改任中書左司都事台臣上奏,仍為中颱都事。歷任山東肅政廉訪副使。
大德六年(1302年),改任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
大德十年(1306年),升任安西路總管。安西路是過去京兆省台的治所,號稱“會府”,前任積壓案件達三千牘,趙世延上任不到三個月,便全部處理完畢。陝西發生饑荒,省台商議擬上奏朝廷要求賑濟,趙世延説:“救荒如救火,願先發稟以賑,朝廷設不允,趙世延當傾家財若身以償。”遂發稟賑災,救活者甚多。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授紹興路總管,改任四川肅政廉訪使,蒙古軍科差繁重,而就戍往來者擾民尤甚,且軍官或抑良民為奴,趙世延除其弊害。又修都江堰,深受當地吏民稱讚。
至大四年(1311年),升中奉大夫、陝西行台侍御史
八百媳婦(今緬甸)為邊患,右丞劉深兵敗坐罪棄市。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右丞阿忽台繼續征討,趙世延言:“蠻夷事在羈縻,而重煩天討,致軍旅亡失,誅戮省臣,藉使盡得其地,何補於國?今窮兵黷武,實傷聖治。朝廷第當選重臣知治體者,付以邊寄,兵宜止勿用。”事聞,樞密院臣以為用兵國家大事,不宜以一人之言為興輟。趙世延聞之,章再上,事卒罷。

趙世延彈劾權臣

皇慶二年(1313年),拜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旋又奉召還,拜侍御史。當時,朝廷下詔,起用漢族名儒,有人把趙世延當成漢人,就向元仁宗推薦:“比奉詔,漢人蔘政用儒者,趙世延其人也。”元仁宗説:“趙世延誠可用,但是雍古氏不是漢人,其署宜居右。”遂拜為中書參知政事。任職中書二十月後,又遷為御史中丞。 上任時,有詔書省臣自平章以下官吏都來相送,其聲勢場面前所未有。於是,為一些權臣所忌,便以皇太后名義,將趙世廷貶出朝廷,出任雲南行省右丞。在向皇帝辭行時,元仁宗才知道此事,便下旨仍任趙世延為御史中丞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趙世延等劾奏權臣太師、中書右丞相鐵木迭兒罪惡十三條,詔奪其官職。趙世延升任翰林學士承旨兼御史中丞,趙世延力辭不就,於是解任御史中丞。
延祐五年(1318年),進職光祿大夫昭文館學士、宋大都留守乞補、外拜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為解決四川等地軍民饑荒問題,趙世延決定在重慶路屯田,利用江津巴縣一帶閒田783頃,召軍上1200餘人墾種,當年就獲粟11700石。
延祐七年(1320年),元仁宗駕崩,元英宗即位,鐵木迭兒復居中書右丞,決意報復趙世延,於是指使同黨何志道給趙世延羅織罪名,誣告趙世延。何志道誘使趙世延的從弟胥益兒哈呼誣告趙世延,將趙世延收獄等待對質。至夔州路(今重慶奉節),遇赦。趙世延以疾抵達荊門,留下就醫。鐵木迭兒遣使督促追至京師,指示同黨屈打成招。會有旨,事經赦原,勿復問。帖木迭兒更以它事上奏元英宗,系之刑曹,逼令自裁,趙世延不為動,被囚禁了一年。胥益兒哈呼自以所訴涉矇騙欺詐,逃往而去。
中書左丞相拜住屢言趙世延無辜,得旨出獄,就舍以養疾。元英宗巡獵北涼亭,顧謂侍臣曰:“趙世延是先帝所尊禮,而帖木迭兒妄入其罪,數請誅之,此殆報私怨耳,朕豈能從之。”侍臣皆叩頭稱萬歲。鐵木迭兒在上京,聞趙世延出獄,索省牘視之,怒曰:“此左丞相罔上所為也。”事聞,元英宗語之曰:“此朕意耳。”未幾,鐵木迭兒死,趙世延再次獲釋,出居於建康 [4]  (今江蘇南京)。

趙世延擁立文宗

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召還朝,任集賢大學士。次年,出為江南行台御史中丞。
泰定四年(1327年),入朝,復為御史中丞,又遷中書右丞。次年,有旨:趙世延頃為權奸所誣,中書宜遍移天下,昭雪其非辜,仍加翰林學士承旨光祿大夫經筵開,兼知經筵事,選揀勸講者,皆一時名流。又加同知樞密院事
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帝駕崩,趙世延支持樞密院事燕鐵木兒擁立懷王圖帖睦爾為帝,是為元文宗。仍然任御史中丞兼翰林學士承旨,趙世延以疾乞歸田裏,詔不允。
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正月,復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行次濟州,三月,改集賢大學士;六月,又加奎章閣大學士;八月,拜中書平章政事。冬,趙世延至京,固辭不允,詔以趙世延年高多疾,許乘小車入內。

趙世延屢加封賞

元明宗至順元年(1330年)二月,令趙世延與虞集等人纂修《皇朝經世大典》。趙世延以年高多疾為由,屢次上書,請求解除中書政務,專意纂修。元明宗以其德高望重不允,説:“老臣如卿者無幾,求退之言後勿復陳。”四月,仍加翰林學士承旨,封魯國公。秋,以疾,移文中書致其事,次日啓程,養疾於金陵之茅山。詔徵還朝,不能行。
至順二年(1331年),改封涼國公。
元順帝元統二年(1334年),賜趙世延錢四萬緡。
元順帝至元元年(1335年),仍除奎章閣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中書平章政事、魯國公。
至元二年(1336年)五月,歸成都(《新元史》作大都),同年十一月,卒於成都,享年七十七歲。
元順帝至正二年(1342年),贈世忠執法佐運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追封魯國公,諡文忠。 [1-2] 

趙世延人際關係

長子:野峻台,曾任黃州路總管。
次子:月魯,曾任江浙行省理問官。
子:伯忽,曾任夔州路總管,天曆初年,囊加台在四川叛亂,死於難,特贈推忠秉義效節功臣、資善大夫、中書右丞、上護軍,追封蜀郡公,諡忠愍。 [1] 

趙世延人物評價

元史》:世延歷事凡九朝,揚歷省台五十餘年,負經濟之資,而將之以忠義,守之以清介,飾之以文學,凡軍國利病,生民休慼,知無不言,而於儒者名教尤拳拳焉。為文章波瀾浩瀚,一根於理。嘗較定律令,匯次《風憲宏綱》,行於世。 [1] 
新元史》:雍古氏,回鶻之貴族也。按竺邇父子,為當時名將。至趙世延,乃用文學取貴仕,觀其劾桑哥、忤鐵木迭兒,豈非謇諤之土,晚節依違,貽田寵之譏。所謂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者歟。 [2] 

趙世延史料索引

元史·卷一百八十·列傳第六十七》 [1] 
《新元史·卷一百四十九·列傳第四十六 》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