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世傑

(湖南省衡陽市著名青年禮生)

鎖定
趙世傑,男,筆名藤草。1987年7月生·湖南省衡陽縣金溪鎮橫江鄉三餘村官衝組人。中共黨員,湖南省衡陽市著名年青禮生,儒學文化傳承者。
中文名
趙世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87年7月
畢業院校
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
主要成就
湖南省衡陽市著名年青禮生,儒學文化傳承者。
出生地
湖南衡陽
現住址
衡陽市珠暉區粵漢社區

趙世傑人物介紹

趙世傑,男,於1987年7月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溪鎮橫江鄉三餘村關衝組的一個普通農户家庭。湖南省衡陽市著名傑出年青禮生,儒學文化傳承者。其業務涵蓋面廣,聲名遠播於衡陽市城鄉。2013年3月28日衡陽日報曾專題報道過他的事蹟。 [1] 

趙世傑説過的話

轉載自:衡陽日報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第15036號 -衡陽日報報刊|電子報|你好衡陽網
〈禮生趙世傑〉現在的就業就是怪。比如説吧,一個公務員指標,上百上千號人爭着去考。又比如説吧,那農村的青年哥哥,你若叫他安心去耕田作土,放塘餵豬,他拍屁股就走人,“麻雀子也跟着雁鵝飛”,四處晃盪打工去了。還比如説,你要他去那天晴不曬下雨不淋,揮筆寫字,張口讀文,在靈堂裏輕輕鬆鬆學當“禮生”,“吃百家飯”,他定然會“呸”你:那是“老把戲”們做的事,“為死者去服務”,好不體面!這不體面的事卻讓一位年輕哥哥學了起來,而且樂此不疲地幹了起來。他就是禮生趙世傑。目前,他還是衡陽地區最年輕的禮生。一日裏,我從城郊接合部到老年大學去聽書法課,學寫字。市區一條大街邊搭起的靈堂外,一羣人正在圍觀。擠進去一看,是位眉清目秀的小哥正在揮毫寫字做“文案”,那白紙上的橫披大字,輓聯上的中號字和裝飾聯中的小字,都寫得中規中矩,行楷體寫得又穩當又飄逸,筆走龍蛇,揮毫快捷。當他握起鬥筆,蘸足墨汁在整張白紙上寫出碩大的一個“奠”字時,圍觀的人們都拍手叫起好來了。呵呵,比我這“老把戲”的字要好多了!我禁不住心頭一喜,懷着好奇與欽佩停留下來,又扯過靈堂中的長凳子坐下,待他忙乎完了,與之交談:“小夥子,多大年紀,哪裏人氏?”“老前輩,我姓趙名世傑,26歲,農家子弟,祖籍衡陽縣金溪鎮橫江鄉,現隨做小生意的父母在衡陽市居住。我的字不如您表揚的那麼好。”他説學寫字,當禮生是偶然之中的職業選擇。趙世傑並沒有書法的家教淵源,農村又沒有書法興趣班練“童子功”。在鄉校隆興中學上初三時,班上換了個字寫得好的上了年紀的易南朝老師上歷史課。易老師板書的粉筆字在黑板上成行成版地工整美觀流暢着,班上的學生看得個個目瞪口呆。心有靈犀的趙世傑,下課後悄悄走近老師身邊:“我曉得老師的毛筆字寫得更好,想討您幾張墨寶,日後當帖子練字行嗎?”易老師當即爽快地答應了,且還誇了我兩句:“虛心向學,必成正果”。趙世傑沒有料想到的是,易老師竟連夜裁了白紙畫了豎格,一行行地將寫字的要領和對學生的期待用行楷體寫了十多頁紙,裝訂成簿,並在封面題寫了“贈給初學者”。第二天早讀之時,易老師特地叫出趙世傑,贈送給他。感動得熱淚盈眶的趙世傑視為珍寶,引為榮耀。2002年中考,趙世傑無緣上高中,到了衡陽市一所民辦職業中專學計算機網絡專業。課餘時間雙休日,他拿出老師的贈帖在地上、黑板上臨摹,在舊報紙上描畫,日不間斷,漸有長進。隨後,他憑着寫字方面初具的優勢挑起了學校學生宣傳工作的大梁。他讀中專時還當過學生會主席、團委書記,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5年,即將畢業的趙世傑既喜且憂:學校推薦到大城市大企業的學生絕大部分進得了工廠,不過又絕大多數上流水線當操作工做“機器人”,所學專業等於白學了!趙世傑打了退堂鼓。因為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幹部,他被學校留用了兩年,其間也連續兩年報名應徵,體檢都合格了,卻不明不白沒有去成。他徘徊着,且在心裏大聲發問:擇業就業怎麼就這麼難呀?他自閉在屋裏上網解悶。一日開門出去透氣,街那頭的哀樂聲將他吸引過去。一位老師傅正在靈堂做“文案”、裁白紙、折格子、嵌花邊、寫字、張貼,忙個不停。平時就熱心腸的趙世傑默然走過去,拿起筆來,幫老師傅寫字。“喲喲喲,還寫得不錯呢!喉嗓如何?”“曉得唱歌。”基本條件好,老師傅立即在心裏打起了收徒的主意,並且用地道的衡陽話開導趙世傑:“讀書相公呀,讀書是為了吃飯,做事也是為了吃飯。那每天100多元工資的砌工,30歲以下的青年人就沒有幾個肯去學,嫌那是高空高温高危作業。我又冒看見有幾個人摔了下來,沒哪個被太陽曬死。社會上又哪有那多辦公室寫字樓安得下所有的讀書人呢?靈堂裏又嗎來不得?能背得起毛筆,唱得成哀腔,冠得成輓聯的,就學得成徒,出得了師,賺得到錢,討得回堂客成得了家業。別人看不起禮生,主家看得起,禮生在為主家的娘或主家的爹熱鬧歸西、體面歸西做善事行孝禮。靈堂裏的毛筆字、對聯、唱腔就是中華文化、儒教文化在隨處可見的孝堂裏的顯擺,是城鄉共有的民俗文化。冒説錯吧?你跟我學,跟我走,放下架子,學得精通,就不會失業,包你天天有事做。做了江東做江西,做了縣城做村裏……”此時,趙世傑又想到在上中專時,一位也十分關心他畢業後去向的退休後聘來教書的周德錚老師曾多次對他説:“世傑,你寫得講得,嗓子也好,你去當禮生,是上好的料子。我們鄉村的教師有不少業餘時間也給鄉鄰們幫忙當禮生,還要綜合素質強的老師才當得禮生成呢!”趙世傑思前想後,終於下定了學當禮生的決心。禮生做久了,趙世傑更明白如果張家李家城南城北的靈堂輓聯都老是:“悼慈母克勤克儉,念孃親正品正言。”之類,這些流傳下來當初新鮮,濫用了、用久了,千人一面的輓聯就會暗淡失色。趙世傑説,能以逝者的身份事蹟、品德、奉獻等特徵鋪開思路的,他儘量去動腦筋撰寫哀聯。趙世傑十分謙遜地説,他沒學過舊學,在繁忙的禮生生涯中,聲律啓蒙還不能背誦,但凡遇到“通文墨”的人他就虛心請教。最典型的要數他家鄉隔坳的一位布衣農民歐陽韓公。此公舊學底子十分深厚,曾在地方鄉政府任過秘書。趙世傑過坳讀書時碰到他總要按輩分稱他“太公”。趙世傑學藝做禮生後,有關靈堂知識,祭文佈局、聯語章法,詩詞知識,多次求教於 “太公”,有時候是買上水果補品,專程去面聆教誨。之後運用手機 [2]  隨時請教。日積月累,消化實踐,他也漸入門道。趙世傑説韓太公的“觸才”極好。趙世傑談好女朋友定了親之後, [2]  電話告訴了韓太公。韓老在電話那頭略思片刻,就擬好了嵌名賀婚的喜聯,叫世傑拿筆記好:“世尚重科學當代英雄豪傑創優爭先驚海甸;陽春布美景正好拈紅擷翠並肩攜手繪新圖。”韓老的賀聯新老結合,立等可取。趙世傑説,我的對聯要做到韓太公這個分上,還有多少內功需要修煉啊!他除了繼承師父歐召兵優秀的唱腔之外,還聆聽分析其他老禮生的哀讀唱讀的腔調,並用手機錄音記下來,在起音高低、語流快慢,語調強弱,拖腔長短等方面,反覆琢磨,形成自己的特色。趙世傑説:做禮生同樣要講德藝雙馨。誠然,他沒日沒夜地接業務,跑場子,為的是賺錢養家餬口,積錢今後買房子。但遇到特殊困難的家庭,他也會做“送工”不收錢。有一次,他在雁峯區一户人家當禮生,得知這户人家困難,他聯合靈堂裏其他行當的師傅一起做了兩天不收錢的“送工”,感動得主家下跪致謝。老了,我還喜歡看報紙。衡陽的報紙曾報導過一位大學畢業生就在我們雁城殯儀館當“火化工”。衡陽電視台也曾播出過一位“農大”畢業生來到本市郊區農場種菜創業。我與趙世傑是非親非故的忘年交,之所以為他寫出長一些的文章,誠然是佩服他擇業的實誠,從業中的敬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