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越騎校尉

鎖定
越騎校尉是古代官名,漢武帝置。 [1] 
中文名
越騎校尉
提出者
漢武帝
領兵人數
七百人
廢除時間
唐武德元年(618)年 [1] 
職    責
掌宿衞兵,保衞邊境

目錄

越騎校尉沿革

官名。西漢武帝始置,為北軍八校尉之一,位次列卿,屬官有丞、司馬等。領內附越人騎士,戍衞京師,兼任征伐。秩二千石。東漢初罷,建武十五年(39)改青巾左校尉置,為五校尉之一,隸北軍中候,掌宿衞兵,有司馬一員。當時五校尉所掌北軍五營為京師主要的常備禁軍,地位親要,官顯職閒,多以宗室外戚或近臣充任。秩比二千石。三國沿置,曹魏時隸中領軍領軍將軍),晉沿之。其時別置二衞四軍諸禁軍掌宿衞,五校職任漸輕。後罷其兵,旋省其官。十六國多置。南朝復置,為侍衞武官,不領兵,仍隸中領軍,用以安置勳舊武臣。曹魏、兩晉、南朝宋四品,梁七班,陳六品。北魏初典掌禁軍,位次列卿,後成為武散官,不領兵,定員二十人。北齊置十人,隸領軍府所轄左、右衞府。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為從三品中,二十三年改為五品,北齊從四品。隋大業三年(607),令諸鷹揚府每府置二員,領騎士,正六品。唐武德元年(618)廢。 [2] 

越騎校尉爭議

漢朝的軍隊編制中有"越騎"。如淳説"越人內附以為騎",晉灼説"取其材力超越也",學術界對兩種觀點歷來爭議紛紜,而學者以傾向晉灼説者為多。王子今認為,考慮"越騎"和"胡騎"、"羌騎"並説的史例,似乎應當重視出身"越人"之説的合理性。"胡""越"既是民族概念也是方位概念。考慮到"越"也有方位概念的涵義,更有助於理解"越騎"稱謂的歷史文化指向。除了西漢建國時的項羽故事外,東漢衰微時也多見出身越地的馬上英雄。孫吳軍隊中有"騎士"的事實,可以否定因"越人非善騎所出"、"騎非越人所長"而以為"越騎"與"越人"無關的簡單化、絕對化的意見。漢朝軍隊中"胡騎"、"越騎"並置,也有顯示"胡越賓服"的宣傳效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