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越車

鎖定
《越車》是明朝方孝孺創作的散文。
作品名稱
越車
作    者
方孝孺
創作年代
明朝
作品出處
《遜志齋集》
文學體裁
散文

目錄

越車原文

越車 方孝孺
越無車。有遊者得車於晉楚之郊,輻朽而輪敗,輗折而轅毀,無所可用。然以其鄉之未嘗有也,舟載以歸而誇諸人。觀者聞其誇而信之,以為車固若是,效而為之者相屬。他日,晉楚之人見而笑其拙,越人以為紿己,不顧。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車御之。車壞,大敗,終不知其車也。
學者之患亦然。聖人之道,離之為禮樂、政教、法度、文章,合之而為性命之原,仁義之統。其事業在詩書,其功用在天下。粹而全,大而正,確乎其無不具也。不幸而敗於私慾,折於異端,昧於眾人之不知,窒於學者之多歧。於是世各以資之所近為道:願者以小慈為仁,剛者以嚴刻為義。能言者溺於言,而不求於所不言;嗜名者以詭僻立事,而未嘗要之於至理。人人莫不自謂得聖人之全,而聖人之大全卒為天下裂。譬之摧輈斷轂之車,置而不用,猶或可以欺世。苟責之以任當世之重,其不僨事者,幾希。故人不知學,足以害其身,而不能禍天下。學不知道而多才能,其為害也大矣。是以學以知道為貴,知道以識其大全為貴。存之於心,體之於身,見之於事而著於言,一以聖賢為師。少有未至,自視凜然,若耳目手足之不完也。恆以為己憂,則為善學矣。挾其易成之技,而不求道之大全者,皆敝車類也。
仙居陳憲直與其同姓之友子穎,奉其縣大夫之命,謁予山中,將率儔輩從予以為學。予固求聖人之全而不得者,自度不堪師人。且今學校之所學者,將以為道乎?將以為進取之計乎?抑將以任當世之重,而推所得以及人乎?如止以期進取,則無用吾言矣。苟志乎行道以及人,舍聖賢將誰師哉!而奚取於吾徒也。夫所慕者聖賢也,所法以自期者亦聖賢也,則其行事幾於道也必矣。合聖賢而不師,而僕僕焉求吾徒之愚者而師之,吾懼憲直、子穎之為善學者笑也。雖然,觀其細可以知其大,於吾徒也猶不之遺,而況聖賢之道乎?然則憲直子穎之取善也周矣,其所慕者殆非進取而已也。不惟進取利祿之慕,而以道為歸,餘雖魯且病,固將以憲直子穎為友。於其別而去也,欲無説,得乎? [1] 

越車譯文

越國沒有車,有個越國的旅遊者在晉楚地的郊區得到一輛車,那車的輻條爛的車輪都塌了,車轅和車衡連接處的銷子斷了車轅便壞了,沒有辦法再用了。然而因為他的家鄉從來沒有過車,他就用船裝載了車回家在眾人面前誇口。觀看的人聽信了他的吹噓,認為堅固車本來就是這樣造的,效仿着做的人一個接着一個。一天,有晉楚的人見了他們的車就譏笑他們笨拙,越人認為那是欺騙自己,沒有理睬。等到敵寇入侵他們的領地領土的時候,越人率領着破車抵禦敵寇。車子壞掉了,大敗,但始終不知道真正堅固的車是怎麼造的。
學習的人所要擔心的也是這點。(後文無翻譯)

越車註釋

[1]輗(ní):車槓(轅)和衡相固着的銷子
[2]相屬:接連不斷。
[3]紿(dài):欺騙。
啓示
凡事應追根溯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盲目的照搬。

越車作者簡介

方孝孺(1357—1402),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裏,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著名學者、文學家、思想家。後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殺害。南明福王時追諡“文正”。
參考資料
  • 1.    方孝孺.遜志齋集:寧波出版社,2000-0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