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越南黃牛木

鎖定
越南黃牛木(Cratoxylum formosum (Jack) Dyer),金絲桃科、黃牛木屬落葉灌木或喬木,全體無毛,樹幹下部有水平向的長枝刺,皮層片狀剝落。小枝對生,略扁,多少呈四稜形,枝條圓柱形。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鈍形或急尖,基部圓形,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有透明的腺點,蒴果橢圓形,產海南。生於灌叢中,海拔600米以下。 [1] 
中文名
越南黃牛木
拉丁學名
Cratoxylum formosum (Jack) Dye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金虎尾目
金絲桃科
黃牛木屬
越南黃牛木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

越南黃牛木形態特徵

越南黃牛木整體

越南黃牛木 越南黃牛木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3-6米,全體無毛,樹幹下部有水平向的長枝刺,皮層片狀剝落。

越南黃牛木

小枝對生,略扁,多少呈四稜形,枝條圓柱形。

越南黃牛木

越南黃牛木 越南黃牛木
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10釐米,寬2-4釐米,先端鈍形或急尖,基部圓形,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有透明的腺點,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側脈每邊8-10條,開展,近葉緣弧狀網結,小脈網結;葉柄長5-7毫米,無毛。

越南黃牛木

越南黃牛木 越南黃牛木
花序為花5-8朵聚集而成的團傘花序,生於脱落葉痕腋內。花直徑1.3釐米;花梗長3-5毫米。萼片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6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形。花瓣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1-15毫米,上半部邊緣有小緣毛及褐色小斑點,基部狹爪狀,有鱗片,鱗片不明顯,楔形,頂端截平且具小齒,長約2毫米。雄蕊束3,長約10毫米,花絲離生,與雄蕊束柄等長,每束有花葯約20-30個,藥隔無腺體。下位肉質腺體舌狀,向上漸狹,長1-1.5毫米。子房長錐形,長約4毫米,無毛,3室;花柱3,自基部叉開,與子房近等長。

越南黃牛木

蒴果橢圓形,長l5毫米,寬達6毫米,頂端略尖,下部1/2被宿存的花萼所包被,黑褐色,無毛。種子每室6-8顆,倒卵形,長約7毫米,寬3毫米,基部狹爪狀,不對稱,一側具翅。

越南黃牛木花果期

花期3-4月,果期5月以後。 [1-2] 

越南黃牛木生長環境

生於灌叢中,海拔600米以下。 [1] 

越南黃牛木分佈範圍

產海南。自泰國、老撾、柬埔寨,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菲律賓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 [1] 

越南黃牛木主要價值

越南黃牛木使用價值

木材帶紅色,堅硬,紋理精緻,宜作細工; [1] 

越南黃牛木藥用價值

樹皮入藥,煎水治牛馬腸胃炎有效; [1] 

越南黃牛木食用價值

嫩葉又可作茶葉代用品。 [1] 

越南黃牛木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3] 

越南黃牛木亞種

紅芽木(廣西)土茶(廣西),牛丁角(雲南盈江)、黃漿果(屏邊)、苦沉茶、紅眼樹(河口),酸漿樹、苦丁茶(雲南)
與原亞種不同在於幼枝、葉、花梗及萼片外面密被柔毛。 [1] 
產廣西南部、雲南南部。生於山地次生疏林或灌叢中,海拔1400米以下。緬甸、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也有。模式標本採自緬甸的毛淡棉。 [1] 
木材帶紅色,堅硬,紋理精緻,宜作細工;樹皮入藥,煎水治牛馬腸胃炎有效;嫩葉又可作茶葉代用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