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越冬洄游

鎖定
越冬洄游又稱為季節洄游,主要見於暖水性魚類。當冬季屆臨,水温逐步下降時,環境温度的變化成為影響暖水性魚類生存的主要因素。它們必須離開原來索餌肥育的水域,集羣遊向水温適宜的棲息場所過冬,這就產生了越冬洄游。
中文名
越冬洄游
外文名
over wintering migration
別    名
季節洄游
常見於
暖水性魚類
主要原因
冬季水温下降
釋    義
冬季離開習居場到水温適宜地

越冬洄游簡介

越冬洄游,指魚類由肥育場所或習居的場所向越冬場的洄游。越冬洄游亦稱季節洄游或適温洄游。冬季來臨前,水文環境的變化,尤其是水温下降,魚類的活動能力將減低,為了保證在寒冷的季節有適宜的棲息條件,魚類趨向適温水域作集羣性移動。魚類進行越冬的目的為離開攝食區,到另一環境因子較佳且利於防禦掠食者的地方。對洄游魚類來説,這通常是產卵洄游的開端。例如草魚在秋季結束攝食後,離開湖泊而聚集在河下游的凹洞中。 [1] 
每種魚類一般都有一定的適温範圍,為了尋找適於它們生存的水温條件,必須隨水温的變化而作必要的遷移,稱為適温洄游。通常大多數魚類在春夏季節由南方向北方遷移,秋冬季則由北方向南方遷移,這種隨季節到來而出現的規律性遷移,又被稱為季節洄游。其中越冬時的洄游一般在索餌洄游之後進行,在這段時間裏,魚類往往停止攝食或攝食很少。

越冬洄游特點

越冬洄游的特點是洄游方向朝着水温逐步升高的方向,往往由淺水環境向深水環境,或由水域的北部向南部移動,方向穩定。在中國近海,主要是朝南、朝東移動,長江中下游流域中許多大型鯉科魚類,平時在通江湖泊中攝食肥育,冬季來臨前,則紛紛遊向幹流的河牀深處或坑穴中越冬。
魚類越冬場的位置、洄游路線和速度受水温狀況,尤其是受水域等温線分佈狀況所左右。水温梯度大,魚羣活動範圍窄,密度相對就大;降温快,洄游速度相應快。而水温狀況則受冷空氣和寒潮的次數和強度的影響。 [2] 

越冬洄游典型越冬洄游魚-鯷魚

鯷魚是一種生活在温帶海洋中上層的小型魚類,廣泛分佈於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是其它經濟魚類的餌料生物。温水性中上層魚類,趨光性較強,幼魚更為明顯。是我國最為典型的越冬洄游魚類。 [3] 

越冬洄游各月習性

1月為鯷魚越冬期,其分佈的北界位於7℃等温線附近,西界位於40米等深線附近,西南界位於蘇北沿岸水的北側冷風區,水温8℃附近。東南部的鯷魚繼續向東海北部擴展,其東界在水温13℃附近。密集區在33°15′~34°15′N, 123°10′~124°20′E。
2月黃海中南部水温繼續下降,鯷魚繼續向東南移動,部分進入東海,主要分佈在124°30′~126°30′E,水温9~13℃的狹窄水域。
3月黃海中部鯷魚北界位於36°30′N, 7℃等温線附近。黃海南部,隨着西部沿岸水域的温度回升向西擴展,進入水深40米以內水域。東南部零界線位於濟州到西南13℃等温線附近。
4月黃渤海區各海灣相繼增温。4月中旬以前,鯷魚分佈的西界位於20米等深線附近,東南界位於濟州島以西125°30′E,即13℃等温線附近。4月下旬,鯷魚相繼進入環渤海各灣的近岸產卵場。同時,黃海中南部的廣大水域仍幼稀疏的鯷魚分佈。
5月上旬,鯷魚已經大批進入渤海。在黃海北部,5月初,北上的鯷魚大批達到大連至莊河、海洋島一帶沿海;中旬抵達東溝沿海,另一支在煙、威外海。在成山頭以南的黃海中西部,集中於海州灣沿岸的鯷魚在日照、膠南沿海形成密集羣;5月下旬,隨着東部水温的升高,逐漸東移。同時黃海中南部仍有鯷魚廣泛分佈。
6月下旬,黃海中南部近岸的大部份鯷魚結束產卵並向較深水域移動,與外海的鯷魚匯合。廣泛分佈域32°00′~37°30′N之間水深20之60米水域。
7~8月,渤海鯷魚大部分已結束產卵,分佈於渤海中部及遼東灣口、秦皇島沿海及萊州灣進行索餌。黃海北部,產卵盛期後,7月初開始移向東南較深水域索餌。主要分佈區在海洋島以南即園島東南一帶。同時煙、威外海的鯷魚向北移動,分佈於威海東北和隍城島以東水域,進而與北部南移的鯷魚匯合於北黃海的中西部。黃海中南部大部分鯷魚進入索餌期,廣泛分佈於20~80米水深的水域內。 相對密集分佈在石島東南,海州灣東部和32°00′~34°00′N,水深50~60米之間的水域。
9~10月,渤海鯷魚主要分佈於渤海中部各灣口及海峽一帶,數量明顯少於7、8月份。部分鯷魚已經外返。黃海北部主要分佈區逐漸東移,10月份已移至海洋島至成山頭一線。黃海中南部,9月鯷魚陸續由20~40米水深區域向40米以深水域移動。10月份海州灣及牛島以南水深40米以內水域的鯷魚已大部分移至水深較深水域,分佈範圍為34°00′N以北, 121°30′E以東。相對密集區在石島東南36°00′~37°00′N, 123°00′~124°00′E水域。
11月渤海水温下降,鯷魚較前一個月更趨近於海峽並開始大批游出渤海。黃海北部,由渤海外返的鯷魚與本區的鯷魚匯合。在122°15′~123°00′E, 38°00′N附近形成密集羣。11月中旬前後,密集羣向東南移至成山頭以東,60米等深線與124°00′E之間水域。11月下旬繼續南移並集成小羣。黃海中南部,11月中旬以後。棲息於黃海北部和渤海的鯷魚集結南下,到達黃海中部開闊水域後魚羣比較分散,在石島東南60米等深線附近形成範圍較小的密集羣。
12月,鯷魚基本上游離渤海,僅有少量殘留。黃海北部,大部分鯷魚已經繞過成山頭,進入黃海中南部,部分滯後鯷魚棲於40米以深水域。黃海中南部,12月初,水温驟降,40米以深水域廣為分佈的鯷魚迅速向深水移動,由黃海北部南下的鯷魚也迅速通過37°00′~35°00′N水域,與南部鯷魚彙集於在35°00′N以南,水深60~80之間水域。12月中下荀,鯷魚主要集中於123°00′~123°30′E,34°00′~34°45′N之間。

越冬洄游洄游原因

鯷魚分佈與水温關係密切。當水温發生變化時,鯷魚密集區也隨之發生變化。越冬鯷魚的適温範圍大約7~15℃,最適温度為11~13℃。黃海中南部產卵盛期水温12~19℃ ,最適水温14~16℃。黃海北部產卵盛期最適水温為14~18℃。但最適温度的水域不一定形成密集區,在最適温度條件下,鯷魚密集區的形成與流系和温度的水平梯度有密切的關係。鯷魚密集區多形成於最適温度水平梯度最大的冷水或暖水舌鋒區。 [3] 
參考資料
  • 1.    張用梅. 魚類的洄游[J]. 生物學通報,1964,(05):20-24.
  • 2.    葛春起,王愛珍. 渤海對蝦越冬洄游漁期的預報研究[J]. 海洋預報,1995,(01):7-11.
  • 3.    陳紅波. 東海北部和黃海南部鯷魚越冬洄游分佈及其環境特徵[A]. 中國水產學會漁業資源與環境分會.中國水產學會漁業資源與環境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中國水產學會漁業資源與環境分會:,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