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超音速

(科學術語)

鎖定
超音速便是指超過聲音的傳播速度大於340米每秒。音速就是指聲音的速度,標準速度是在15℃(氣温)的海平面測試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在水中或其他介質中速度不同)。超音速便是指超過聲音的傳播速度。
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速度是340米每秒,大約是1224千米每小時。超音速是指速度比340米每秒大的狀態,小於340米每秒的速度稱作亞音速,等於340米每秒的速度為穿音速,聲音的速度會因為氣温的不同或氣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高超音速定義:一般認為大於5倍音速的速度稱為高超音速。 [1] 
中文名
超音速
外文名
Supersonic
單    位
馬赫/Ma
學    科
航天工程

目錄

超音速計算方法

馬赫是表示速度的量詞。一馬赫即一倍音速(音波可以在固體、液體或是氣體介質中傳播,介質密度愈大,則音速愈快,所以馬赫的大小不是固定的):馬赫數小於1者為亞音速,馬赫數大於5左右為超高音速;馬赫數是飛行的速度和當時飛行的音速之比值,大於1表示比音速快,同理,小於1是比音速慢。
其中Ma為馬赫數,V為飛行速度,a為飛行器所在位置的音速。故,當Ma>1時為超音速。

超音速應用

飛行器在亞音速與超音速的飛行速度下,環境差別甚大。在超音速飛行速度下,阻力、熱量和空氣動力都會發生改變,而且產生的音爆會嚴重的損壞飛機的機械強度。準確地測量超音速以及在超音速飛行速度下的環境,是製造超音速飛行器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英-法協和號(Concorde)和前蘇聯的(Tupolev-144)開闢了人類商務超音速飛行的先河。 [2] 
圖144 圖144
前蘇聯的超音速客機晚於協和號,但首次試飛卻早於協和式。60年代初,當前蘇聯得悉美國、西歐準備研製超音速客機後,倉促上馬研製超音速客機。由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圖-144在外形上與協和號非常相近,特別是當前蘇聯駐英使館人員曾因竊取協和資料被大批驅逐的消息披露後,因此航空界普遍懷疑圖-144是抄襲協和號的,並戲稱其為“協和斯基”。  圖-144與協和式一樣採用下單翼結構,狹長的三角翼,無平尾,可下垂的機頭。四台發動機也分別下掛在機翼下側。圖-144的巡航速度為2.35馬赫,最大航程6500千米,載客140人。這些指標優於英法聯合研製的協和式。圖-144的設計方案於1965年9月在前蘇聯公開展出。1968年12月31日,第一架原型機制成並進行了試飛,創下了一項世界第一的紀錄。經過大約3年的試飛,圖-144進行了重大的改動,並於1973年投入批生產。估計圖-144共生產了30架。
參考資料
  • 1.    楊亞政,李松年,楊嘉陵.高超音速飛行器及其關鍵技術簡論.北京市: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力學學會,2016
  • 2.    蔣崇文,黃俊,曹義華.超音速旅客機設計中兩個重要的技術要求.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