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超低温現象

鎖定
超低温現象是指物質處在温度很低的情況下,與常温狀態表現出來的不同的現象。
中文名
超低温現象
外文名
Ultra-low temperature phenomenon
應用學科
航天
農業
醫學等

超低温現象簡介

超低温現象是指一種物質處在零下一二百攝氏度的温度(科學界一般認為低於零下150攝氏度)中,隨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現出和常温狀態下色彩質地、柔韌性等方面有着明顯不同的現象。如液態空氣(在零下190多攝氏度,空氣變成淺藍色液體);超導現象超流現象 [1] 

超低温現象應用領域

超低温技術在許多領域的應用已經有了較大進展,主要應用於能源(超導輸電、超導儲能、超導電機等),交通(磁懸浮列車、船舶磁推進器),醫療衞生(核磁共振成像、生物磁儀器等),電子技術(超導微波技術應用、各類超導傳感技術、半導體—超導體集成電路、超導計算元件等),重大科學工程(加速器、受控熱核裝置等)和國防技術(超導反潛、掃雷、飛船載入、電磁推進、通訊及制導等)等領域。

超低温現象連續核聚變產生的超低温現象

核聚變一旦發生,可能連續進行,甚至產生超低温現象,這是星球層次現象出現的基本原因。
當光子密度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連續核聚變可能停止,形成星球內部相對穩定的區域,這一區域的温度可能低到攝氏零下八十五度至攝氏零下九十二點五度,依據是地球大氣中間層就是這一温度。
星球內部的最低温度可能接近絕對零度,因為星球內部存在壓力環境,核聚變可能吸收全部光子,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卻無法觀測這種現象。地球大氣中間層在熱層之下達到了這個温度,是這一觀點的實際證明。
星球內部相對穩定的區域形成以後,會繼續聚集偏電荷,對偶聚集相反偏電荷,達到一定的程度產生新的熱核聚變區域和對偶新星,這就是星系發展説。月球可能隨地球一同產生,也可能伴隨地核的出現形成。月球與地核的直徑相同,不是一種偶然現象,可能與相同的偏電荷數量有關。
銀河系的主要星球應該是一次形成的,包括太陽系的部分行星和它們的部分衞星。其後的成長可以通過太陽系新星增加的速度大體推算,估計是不短的時間區間。
最早的行星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能轉化為三級“恆星”,不排除太陽系存在三級“恆星”的可能,只是它們輻射相反物質宇宙射線和偏負電荷光子,我們看不到,也接收不到。據説太空背景温度是2.74K,地球表面直接來自太陽的陽光不會超過這一光子密度。地球表面直接來自太陽和地球熱層的光子密度不會超過攝氏零下九十二點五度,地球大氣中間層的最低温度可以證明。地球表面中間層以下超過攝氏零下九十二點五度的光子密度來自星際和地球磁場正負電荷交流和循環形成的偏電荷光子,無需進一步的解釋。
地球兩極相對聚集正負電荷,單電荷不會形成光子,所以温度較低;赤道附近是正負電荷交匯之處,所以温度較高;其他都是過渡區域,存在温度遞增、遞減現象。地下伴隨深度增加產生的温度遞增是伴隨物質密度增加產生的偏電荷密度增加,交流的偏電荷密度增加,形成的光子密度增加導致的,大氣層中同樣存在這種現象。磁場偏角會影響地球不同區域正負電荷交流和循環的密度,光子形成的密度,同樣可以解釋季節的形成,可能優於“陽光”直射、斜射的解釋(直接來自太陽的陽光對地球温度的影響不會超過攝氏2.74度)。分別計算地面温度形成要素,可能更為科學。

超低温現象超低温世界裏的奇妙現象

物體的温度越低,物體內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的速度就越小。當温度低到-273.15℃時,分子熱運動的速度為0,由於不可能有比“靜止”更慢的運動了,所以這個“絕對零度”是理論上的數值,也是自然界中物體的最低温度。在絕對零度附近的超低温區,你會看到許多非常奇特的現象。 [2] 
參考資料
  • 1.    葉永烈.語文必修3.廣東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30﹣34
  • 2.    華興恆.超低温世界裏的奇妙現象[J]:農村青少年科學探究,2017:69-70